
上午,在卢集镇的一片麦田,记者看到搂草机、打捆机正穿梭在收割完的小麦田里,将秸秆收拢整理压实,进行打捆。几分钟后,一个硕大的的圆柱体麦秸捆便展现在我们眼前。
秸秆经纪人 李前宝:每天能打个1000亩地左右,正常在250吨每天。

负责人说,别看麦秸捆一会就打好,这搂草过程可大有讲究。如今,小麦收割之后,留下的麦茬不高于15公分,不低于10公分,用于还田,而大量的秸秆采用机械化收集,不仅耗时短、收集量大,并且打出的草捆不散、不凌乱,这使得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得到显著提高,对土壤及时修整也有一定的好处。
打包机手 徐建辉:超过15公分,如果翻地的时候或者旋地的时候都留在地里,也不易腐烂,对下茬的庄稼有一定的影响。

据了解,这些草捆经过加工后可应用于农业种植养殖、生物发电、工业产品加工等行业,可以让秸秆变废为宝。
江苏国信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燃料管理员 朱伟:我们生物质电厂,生物质电厂秸秆一年秸秆使用量在37万吨。产生的上网电量大概在两亿千瓦时,现在农作物秸秆正在抢收,然后我们对各个秸秆商进行协调有序的进场。

为了做好夏收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泗阳积极推广秸秆粉碎还田、秸秆田间打捆等多种方式,严防秸秆焚烧,减少环境污染,并创新机械化收集体系建设,制定秸秆综合利用按量补助标准。通过秸秆综合利用,进一步拓展了市场、增加了效益、提升了秸秆利用发展能力,不仅解决了农户秸秆出路问题,而且还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提高了耕地肥力,变废为宝。

泗阳县农业农村局农村能源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庄晓峰:重点抓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我们建立管控体系,强化综合利用,对我们包保的乡镇进行常态化的督查。我们认真争取省级秸秆按量补贴资金,对达到收储利用县内200吨以上规模秸秆量市场主体给予一定标准的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