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徐艳丰带秸秆扎刻亮相《我为艺术狂》 获认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2-04  浏览次数:13820

近期,徐艳丰大师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了河北卫视一档名为《我为艺术狂》的栏目。该栏目为全国首档集个人展示和版权交易为一体的大型艺术真人秀节目,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品都在这里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关注。徐艳丰老先生的秸秆扎刻当然也不例外,由某位嘉宾以十六万两千元的价格竞拍成功。


    秸秆扎刻是河北省的传统手工技艺。起源于廊坊永清县。原料为高粱杆。其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仿古建筑的结构特征;平衡、稳定的物理性特征;榫、槽、角度的几何特征;汉族古建筑的观赏性特征;六节稳固的创作性特征。永清扎刻手工技艺精美绝伦,不仅艺术观赏价值高,科学研究价值、实用价值也很高,涉及几何学、物理学、力学、建筑学等。

    然而这个运用了这么多科学原理制成的秸秆扎刻工艺品,竟出自一位从没上过学,大字都不认识几个的老先生之手——徐艳丰。一位地地道道从田野里走出来的艺术大师。

    徐艳丰大师生于1952年,今年63岁。从十几岁开始制作秸秆扎刻至今已有五十多年了。作品从刚开始的不被认可,到被当成国礼赠送,并于2007年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在这条饱受争议的艺术之路上,徐艳丰大师所受的艰辛和苦楚更是人们难以理解和想象的。

    儿童时期的徐艳丰就已经展现出手工艺的天分,但却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认为他不务正业。打、骂、甚至赶出家门都阻挡不了徐艳丰对秸秆扎刻的热情。结婚后,徐艳丰依然痴迷于高粱杆里。为了做出更结实的秸秆扎刻作品甚至还承包了块儿地,自己研究培育了新品种的高粱专门用于做秸秆扎刻。任别人怎样的质疑和嘲讽,徐艳丰都不曾动过一点放弃的念头。终于在 1982年,河北省搜集民间艺术品带到日本举办展览,县长把徐艳丰用了70多万根高粱杆,历时三年7个月做的“天安门城楼”带去了。展览办了一个月,展览结束的后,征得他同意,作为礼物送给了长野县。每当说到这件事,徐艳丰都很激动,因为正是以这件事为契机,家里人对徐艳丰所做的这门艺术才有所改观,从开始的反对到后来的全力支持。

    在节目上,徐艳丰大师详细的介绍了每一件作品,并告诉了大家这些作品是有多么的来之不易。说到动情之处,年过六旬的大师热泪盈眶,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值得一提的是,徐艳丰大师虽然年岁已高,但他的一双儿女都纷纷继承了父亲的事业、特别是儿子徐建这次还专门陪父亲一起录制了《我为艺术狂》栏目。在录制后的采访中说道:以后会继续坚持这门艺术,一直做下去,并研究创新,争取将秸秆扎刻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高度。不仅继承了父亲的梦想更让我们看到了传承的美德。

 

返回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