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政策法规 » 正文

河南省封丘县2021年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06  浏览次数:800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河南省封丘县2021年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集聚地方特色,转发如下。
 




目  录
 
 第一章 封丘县概况……………………………………5
1.1 区域概况…………………………………………5
1.1.1 封丘县行政区划……………………………………5
1.1.2 封丘县气候条件……………………………………5
1.2 封丘县农业发展情况……………………………6
1.2.1 封丘县农业用地……………………………………6
1.2.2 封丘县农产品结构…………………………7
1.2.3 封丘县畜牧业生产水平………………………………7
1.2.4 封丘县农业十四五规划 …………………………8
第二章秸秆综合利用现状………………………………10
2.1 秸秆资源潜力…………………………………………10
2.2区域秸秆利用现状……………………………………11
2.3秸秆利用存在的问题…………………………………11
第三章 秸秆综合利用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13
3.1有利条件分析…………………………………………13
3.1.1 良好的政策环境……………………………………13
3.1.1.1 从源头把控,扎实推进稍杆禁烧工作……………13
3.1.1.2 统等安排,合理利用……………………………14
3.1.2 农作物种植和耕地条件有利于推进机械化作……14
3.1.3 具有实施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的经验…………14
3.1.4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迅速………………15
3.1.5 玉米秸秆青贮利用具有一定规模…………………15
3.1.6 科技支撑有力………………………………………16
3.1.7 龙头企业带头情况…………………………………16
3.2制约因素分析………………………………………17
3.2.1 秸秆利用价值低,农民积极性不高………………17
3.2.2 秸秆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尚不成熟…………………18
3.2.3 秸秆综合利用成本过高、效益低的问题未能有效解决…18
3.2.4 秸秆综合利用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19
第四章 总体思路…………………………………………………20
4.1指导思想……………………………………………………20
4.2基本原则……………………………………………………20
4.3建设目标……………………………………………………21
第五章 实施区域及布局…………………………………………21
5.1区域布局……………………………………………………22
5.1.1 大力推广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利用……………22
5.1.2 收贮体系建设………………………………………………22
第六章 主推技术模式……………………………………22
6.1秸秆腐熟发酵生产有机肥…………………………22
6.2秸秆生产蘑菇菌基料………………………………23
6.3秸秆饲料化利用……………………………………23
第七章 资金筹措、使用与效益分析………………………23
7.1资金筹措………………………………………………23
7.2 资金使用………………………………………………23
7.2.1 收贮体系建设奖补…………………………………24
7.2.2 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奖补……………………24
7.2.3 用于购置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的奖补………………24
7.3效益分析………………………………………………25
7.3.1 经济效益……………………………………………25
7.3.2 社会效益……………………………………………25
7.3.3 生态效益……………………………………………25
第八章 实施计划…………………………………………26
第九章保障措施…………………………………………27
附件1封丘县秸秆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名单………………30
附件2 封丘县秸秆收贮利用奖补验收考核办法……………31
 


第一章封丘县概况
1.1  区域概况
1.1.1封丘县行政区划
封丘县辖13个镇、6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城关镇、黄陵镇、黄德镇、应举镇、陈桥镇、赵岗镇、潘店镇、李庄镇、陈固镇、鲁岗镇、尹岗镇、居厢镇、留光镇;城关乡、回族乡、王村乡、荆隆宫乡、冯村乡、曹岗乡。共有 609 个行政村。
封丘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新乡市域东南隅,东经114'14"至114'46",北纬34'53"至35'14"。东临河南省长垣市,南依黄河、与七朝古都开封市和河南省兰考县隔河相望,西接延津县,北邻安阳市的滑县,由新乡市管辖。县境南北长38.2公里,东西宽48.7公里,总面积1224.6平方公里。封丘地处新乡、开封、濮阳等大中城市之间,区位条件优越。
1.1.2气候条件
封丘县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具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日照时数在全省属高值区,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310.4小时,日照率为52%;一般年份平均气温在13.5℃至14.5℃之间;平均地面温度为16.5℃,比年平均气温高2.6℃;常年平均无霜期214天;多年平均降水量615.1毫米,年际变化大,年内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夏季,降水量分布自西向东呈递增趋势;冬季主导风向为北风,夏季主导风向为偏南风,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北风,其次是西南偏南风,属季风气候区。
1.2  农业发展情况
1.2.1封丘县农业用地
全县农业用地总面积116.9万亩,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均属优先保护等级。封丘县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属暖温带,气候温和,降雨适中,光照充足,雨热同期,无霜期长,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农作物生产为一年两熟,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县,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薯类、花生等为主。是粮食生产大县,2006年、2012年、2014年被评定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金银花、树莓已发展为我县特色经济产业,成为全国第一县。
1.2.2农产品结构
粮食作物面积200万亩左右,实际总产11亿多公斤。其中:小麦种植面积107万亩,总产53.71万吨。玉米种植面积66.9万亩,总产36.66万吨。薯类种植面积5.5万亩,总产3万吨。油料作物主要为花生,种植面积16万亩,总产4.4万吨。主要分布在城关乡、鲁岗镇、黄陵镇、尹岗乡和李庄镇。
1.2.3畜牧业生产水平
2020年,全县生猪存栏49.58万头,出栏87.36万头;牛存栏2.83万头,出栏2.61万头,其中奶牛存栏0.58万头;羊存栏13.07万只,出栏 4.11万只;家禽存栏412.36万只,出栏608.31万只,其中蛋鸡存栏298.54万只。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8.1万吨、5.26万吨、2.71万吨。2011年至今,我县连续8年被评为“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荣誉称号。已引进正兴集团、安佑集团、江西正邦等一大批中外知名企业,带动全县畜牧业产业化水平快速提升。
全县各类规模场(户)达2836户,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猪场512个、出栏100头以上牛场23个、出栏100只以上羊场215个、存栏2000只以上鸡场965个,存栏200头奶牛养殖场4个。标准化养殖场达到72家。省级龙头企业两家:中源农牧、宋源牧业;农业部示范企业4家:中源农牧、应举循环农业、封丘县田园养殖场、宋源牧业。
奶牛产业聚集区:虽然我县与先进县、市相比,存在奶业养殖总量小,深加工环节薄弱,产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但通过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和加大投资力度,近年来大大激发了广大群众养殖奶牛的积极性,奶业发展十分迅猛。到目前为止,全县存栏奶牛8664头。以沿黄乡镇陈桥镇、尹岗镇、李庄镇、曹岗乡、荆隆宫乡以及回族乡、鲁岗镇、黄陵镇等乡镇为重点养殖基地。
优质肉牛和肉羊产业带:我县饲草饲料资源丰富,肉牛和肉羊养殖在生产成本和养殖效益上在省内均具有较强竞争力。但是,目前我县肉牛加工发展相对滞后,带动力弱,养殖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肉羊养殖业仍以散养为主,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总体水平较低。在陈桥镇、荆隆宫乡、曹岗乡、李庄镇、尹岗镇 5 个沿黄乡镇和应举镇、回族乡等乡镇建立商品肉牛、肉羊产业带。
1.2.4封丘县农业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期间,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基本方针,围绕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充分发挥区位、产业、人才优势,依靠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把我县建成在全国有影响的优质粮食生产加工基地、初具规模的高效农业生产加工基地、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基地、现代农业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同步增长。
优质粮食生产加工基地:科学规划农、田、水、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打造优质粮食生产加工示范区,带动全县优质粮食产业发展。粮食生产能力 100万吨,加工能力达到4万吨。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玉米品种覆盖面,全县优质粮食比重达到95%以上。
高效农业农业生产加工基地:依据地方特色,以树莓、封丘
金银花、封芹为重点,集聚技术、产业、资源优势,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生产加工基地,带动全县高效生态农业发展。高效经济作物面积稳定在50万亩以上。
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基地:发展特色林果采摘、苗木花卉观赏、湿地鸟类观赏、黄河生态度假、特种养殖、休闲渔业、农家餐饮等生态休闲旅游产业。打造成为全国有影响的农业生态休闲旅游县。
现代农业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示范基地:依托中科院封丘县生态实验站,省粮食核心区建设和省院合作项目,依托各乡镇的优势和特色农业产业,将封丘建成优质粮高产示范区和金银花、树莓等优势特色农业科技展示园(基地)。建设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集中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第二章封丘县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2.1  秸秆资源潜力
封丘县秸秆资源丰富,主要包括小麦秸秆、玉米秸秆、花生和薯类秸秆。根据我县各类作物年产量以及华北农区主要农作物草谷比和主要农作物秸秆收集系数,十四五期间预测我县各类作物秸秆的理论总产生量为115万吨左右。2019年度秸秆理论产量为109.39万吨,可收集资源量为94.63万吨。小麦秸秆理论产生量为67.33万吨、玉米秸秆理论产生量为33.9万吨、花生秸秆理论产生量为6.45万吨、薯类秸秆理论产生量为0.67万吨、大豆秸秆理论产生量为1.04万吨。
2.2  区域秸秆利用现状
近年来,封丘县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综合利用,坚持“政府牵头、部门联动、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的方针,统筹推进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经过近几年的引导,秸秆利用率逐步提高。小麦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9%;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率97%;花生、薯类秸秆利用率90%饲料化利用。秸秆总体综合利用率达到91.86%。
2.3  秸秆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户利用量减少。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产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户大多使用液化气、电作为生活燃料,耕种施用化肥,秸秆作燃料、肥料的传统利用方式退出历史舞台。虽然近年来沼气作为农村能源为秸秆利用找到了出路,但封丘县沼气普及率较低,且沼气用料也比较少,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秸秆利用问题。
二是专业化社会化的秸秆利用机制不健全。秸秆存在分布广、数量多的特点,还田、饲用等环节本质都是传统的农户在操作,缺乏肥料化、饲料化等利用途径的标准和专业技术。再加上难监管,导致多数为形式上的还田而未被有效利用,也会导致出苗难和病虫害发生。缺乏对收储运环节的长效扶持机制,致使有广阔秸秆销路的专业化处理利用秸秆的龙头企业收不到秸秆、收不起秸秆。
三是饲料化利用与规模化养殖发展不相适应。养殖业规模化发展水平较低,间接制约了秸秆的饲料化利用率,秸秆用于青贮饲料的比例较低。
四是原料化的利用滞后。随着农业持续稳产高产,农作物秸秆总量在增加,但综合利用特别是原料化的利用滞后,秸秆不能有效综合利用。
五是秸秆直接还田存在一些问题。秸秆利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粉碎后直接还田,这也是各地大力推广、应用最多的模式。由于化肥的大量施用,有机肥的用量越来越少,不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提高。而秸秆经粉碎后直接翻入土壤,可有效提高土壤内的有机质,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但秸秆还田方法不当,也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小麦出苗不齐、病害发生加重等。针对这些问题,秸秆直接还田后需要注意“防病虫害、补水补氮”。
第三章秸秆综合利用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3.1有利条件分析
3.1.1良好的政策环境
3.1.1.1 从源头把控,扎实推进稍杆禁烧工作
县政府高度重视,秸秆禁烧工作措施得力。为切实加强农作物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消除夏、秋两季焚烧杆造成的大气污染和资源浪费,县政府高度重视,纳入年度政府目标管理,组织相关单位成立秸秆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对秸杆综合利用进行统筹安排,各多镇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全面负责本辖区的秸杆综合利用工作,调动各乡镇各部门的积极性,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大好局面。并制定了严厉的奖罚措施,凡被生态环境部卫星、气象卫星秸杆焚烧监测通报的,一经核实,每一个点位除省财政直接划扣相应乡镇50万元外,县财政再追扣50万元,实行双重经济处罚。对影响较大、累计焚烧面积较多、或因秸秆焚烧造成环境污染严重、交通事故的乡镇,由县委县政府督查局实行效能问责。对于露天焚烧枯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物质的、由相关部门责令改正,并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对恶意纵火、暴力抗法、焚烧情节严重,造成大气污染事故,导致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人身伤亡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我县完全能达到全年秸秆焚烧烧卫星遥感巡查监测通报火点数不超过 3 个的指标要求。
3.1.1.2 统等安排,合理利用
封丘县对农作物秸杆合利用工作高度重视,组织开展秸杆还田作业能力和多种形式利用状况调查模底,严格按照农机农艺操作技术规范和农时李节要求实施秸杆直接深耕还田和秸杆过腹还田。统筹安排还田作业面积和过腹还田利用数量。
3.1.2 农作物种植品种和耕地条件有利于推进机械化作业
首先,全县粮食作物种植种类主要是“小麦一玉米”连作,其面积占全年粮食作物面积的94%以上;其次,通过近年来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小农水重点县、土地综合整理、现代农业、新增千亿斤粮食田间工程等项目的实施,耕地实现了小块并大块、大块连成片的土地规模化建设,极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不仅有利于推进机械化作业,而且有利于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
3.1.3 具有实施玉米秸秆直接粉碎还田的经验
封丘县连续四年实施了“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补助项目”,针对农业生产中玉米秸科还田和土壤深耕的薄弱环节进行了财政补助,四年来累计实施玉米秸杆直接粉碎还田面积44万亩,在秋收秋种时间紧,秸秆还田标准高,农业机械需合理调配的条件下,我县各级政府及新型经营组织精心等划,科学安排,做到了高标准严要求完成了下达的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项目任务,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质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土壤耕层变深。以前由于玉米秸秆还田质量不高造成的小麦苗黄苗死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达到了“三满意”;群众满意、政府满意、新型经营组织满意。同时也极大的促进了我县秋季秸秆禁烧工作,在2019年全市秸秆禁烧工作中,我县没有出现一例秸秆焚烧火点,为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建设项目提供了宝贵经验。
3.1.4 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迅速
近年来,在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发展农村合作经营组织政策的带动下,我县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发展迅猛,从而带动和发展秸秆的综合利用。目前,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62.9万千瓦,其中柴油发动机56.99万千瓦,汽油发动机0.6万千瓦,电动机5.31万千瓦。农机装备配置一步优化,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位居河南前列。先进实用的大型农业机械稳定快速发展,促进了我县农业机械装备的更新换代,大宗农作物(小麦)的耕种、施肥、秸秆还田等主要生产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
3.1.5 玉米秸秆青贮利用具有一定规模
农作物秸秆是牲畜的主要饲料来源,是发展草食畜牧业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封丘县主要推广有玉米秸秆青贮,小麦秸秆原料化利用、花生秸秆、大豆秸秆饲料化利用等技术,我县秸秆饲料料化利用的主要品种是肉牛、奶牛和羊,目前全县奶牛存栏5800头,每头牛日消耗干草15斤,日消耗青贮草30斤,全县奶牛每年共消耗饲草4.8万吨;肉生牛存栏22500头,每头肉牛日消耗干草10斤,日消耗青贮草10斤,全县肉牛每年共消耗饲草8.2万吨;羊存栏130700只,每只羊日消耗干草5斤,日消耗青贮草0.5 斤,全县羊每年共消耗饲草13万吨,全县牛羊每年消耗饲草26万吨。玉米秸秆青贮利用已形成一定规模,并且呈上升趋势。
3.1.6 科技支撑有力
该项目技术依托单位为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和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其中农技中心现在干部职工36人,其中高级农艺师9人,中级农艺师11人,助理农艺师6人,技术工人10人,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拥有一套成熟的粮食增产、秸秆深耕还田、过腹还田等现代农业技术,易于农民接受和掌握。通过在项目区推广优良品种等技术,配合本项目的深耕和玉米秸秆还田,即促进了科技支撑项目的实施,也促进了该项目的实施和农民的节本增效增收,达到了三赢的效果。秸秆过腹还田技术的推广以畜牧站技术骨干为主,畜牧站现有干部职工12人,其中高级2 人,中级10人,专门从事畜禽养殖技术推广,指导养殖户新技术培训等,指导农民合理、高效利用农作物秸秆。
因此我县有技术实力做好秸秆综合利用的指导宣传培训工作。
3.1.7 龙头企业带头情况
封丘县在秸杆综合利用的实践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同时培养了一大批从事农业种植、农机专业合作社、规模化养殖场和基料化利用企业,在秸秆的综合利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河南省仨福众达绿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技术创新优势,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秸秆有机肥生产工艺和技术、微生物发酵菌种、工厂负压生产,技术国内领先。公司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有机肥产品、蘑菇菌种基料、揉丝草炭土产业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对于封丘县秸秆综合利用事业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3.2  制约因素分析
我县在秸秆综合利用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以传统利用方式为主。
3.2.1 秸秆利用价值低,农民积极性不高
从秸秆综合利用的量分析,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占秸秆已利用量的86%但农民普遍反映,虽然收割机械化程度提高了,可普通机械作业留茬很高,缺乏对秸秆进行打捆的收割机,贴着地面收割速度慢不说还伤机器,农民每亩地至少得加10元钱,而农民打工一天有近百元的收入,卖50公斤秸杆也就10元收入,农民和秸秆利用企业都从政府手里得不到任何实惠。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农民实施秸秆直接还田的积极性。
封丘县秸秆综合利用是将农业生产的废弃物秸秆进行回收利用,将其变成肥料、饲料、能源、原棘料等有用资源。真正的实现了变废为宝。而这一过程又离不开农民的积极配合,只有从链条底部的农民入手才能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的全面成功。因而封丘县应从利益引导、政策激励、技术支撑等方面着手,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封丘县的秸秆利用价值较低,农村劳动力短缺,运输成本高,收购价偏低,对农民缺乏吸引力。部分农民受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影响,对秸秆焚烧给生态环境、交通安全造成的危害认识不足,加之采用还田或其他秸秆利用方式,增加了作业量,提高了成本,往往习惯于直接在田间焚烧秸秆。
3.2.2 秸秆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尚不成熟
秸秆还田相关配套技术与配套机具的研发力度不足,缺乏适应小地块、便于操作的还田、打捆机具∶秸秆固化与炭化生产设备配套率低耗能高;秸秆饲料转化率、消化率不高。一方面,无法提供成熟的、技术经济性可行的大规模综合利用秸秆的技术成果;另一方面,新技术应用规模较小,适宜农户分散经营的小型化、实用化技术缺乏,技术集成组合不够。
目前,封丘县秸秆收储方面存在着农作物秸秆量大、分散、体积蓬松、密度较低、季节性强,人力成木、交通运输输成本居高不下,相关农业机械购置成本太高,所引进的进口机械费用昂贵,而国产相关机械相对作业效率低、故障率偏高等问题。这些问题都给秸秆的收集、储运带来很大困难,造成服务市场难以形成,服务体系难以建立,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秸秆收储的市场化运作。
3.2.3秸秆综合利用成本过高、效益低的问题未能有效解决
实现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须配置大功率农业机械,并增加作业量。据测算,增加一次还田作业,每成本增加 40 元。此外,秸秆在熟腐过程中还产生甲烷等气体,不利农作物生长,需施加氮肥予以中和 目前封丘县秸秆利用的方式主要是单一利用,如秸秆直接还田,这种利用方式链条短,生物转化率低,秸秆的生物属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 相比而言,秸秆过腹后经过沼气发酵还田、粘秆栽培食用菌后菌渣还田、秸秆沼气发酵后沼渣还田等利用方式在封丘县的利用量还较小,秸秆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得到充分延长,秸秆的综合效益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2.4 秸秆综合利用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虽有一些秸秤综合利用优惠政策,但覆盖面不宽,激励机制健全,长效机制尚未形成。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开展综合利用。
从秸秆综合利用理念上分析,在重视粮食连年丰产的同时,应加强秸秆利用的指导、组织和政策扶持。秸秆是宝,这一点政府官员和农民都必须有足够的认识。只有实现双赢(即一个是加工企业搞好科研,生产出科技含量高、效益好的产品使企业赢利;另一个是农民卖出秸秆能从中获得实惠),才是真正实现秸秆资源由“废”变“宝”的关键。
但是县级政府财力有限,相应补贴较少或扶持政策滞后,农民和生企业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开和企业的发展。因此,各级部门非常有必要设置秸秆科研和综合利用专项扶持基金,促使秸秆利用项目关键性技术取得突破,加强对秸秆利用的领导。
综合利用是一项短期投资大,长期见效益的工程,因而,需要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才能实现利用,通过政府加大投入、资金倾斜、政策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开展综合利用,最终形成市场化利用机制。
综上所述、只有有解决了农民参与的问题、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的问题,以及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的产业化程度,同时希望政府能够大力扶持相关龙头企业及养殖企业、使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能够形成一个产业链条解决秸秆焚烧问题,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第四章 总体思路
4.1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把加强秸秆综合利用作为推进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工作来抓。按照“政府主导、政策引导,源头防控、标本兼治”的原则,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创新为保障,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因地制宜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逐步形成“第三方分散收储,精准化加工、市场化多元利用”的长效机制,促进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利用,培育和壮大秸秆综合利用产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和绿色发展。
4.2  基本原则
一是突出专业,精准利用。在继续抓好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基础上,重点扶持专业化龙头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精准化利用农作物秸秆腐熟发酵生产肥料、打捆成型生产燃料、揉丝草炭土生产基料。
二是政府扶持,市场运作。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和收储运体系建设的扶持力度,激活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引导农户将秸秆离田,确保农户收益,龙头企业收的到、收的起。
三是科技推动,延长产业链。加强科技和信息服务,着力解决以小麦、玉米秸秆为重点的综合利用难题,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延长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条。
四是健全机制,形成合力。县农业农村局履行实施主体责任,各乡镇政府、街道办发动群众、农村经纪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积极参与,广泛宣传发动,激发活力,狠抓落实,突显成效。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有力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
4.3  建设目标
2021年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2%以上,基本建立较完善的秸秆田间处理、收集、储运体系,培育壮大专业化的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形成布局合理、精准加工、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探索出可持续、可推广的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路线、模式和长效机制。
第五章 实施区域及布局
5.1  区域布局
本项目的实施区域位于封丘县境内,根据封丘县的秸秆资源总量,专业化秸秆利用企业情况以及秸秆资源市场多元化需求情况,综合考虑,制定出秸秆综合利用发展的规划布局。
5.1.1 大力推广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利用
以河南省仨福众达绿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封丘县宏鑫农业服务合作社等为主体,利用农作物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加工利用。
依托中科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技术创新优势,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蘑菇菌基料、揉丝草炭土技术,探索深化利用秸秆企业产业发展新模式。
5.1.2收贮体系建设
按照秸秆资源分布拟在全县新建面积25亩以上、建设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年收贮量达到2000吨以上(麦秸秆要在800吨以上)秸秆收贮点20个左右。并加强对原有收贮点的管理,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对年麦秸秆收贮量达到1000吨以上进行奖补。
第六章 主推技术模式
根据封丘县的秸秆资源总量、专业化秸秆利用企业情况以及秸秆资源市场多元化需求情况,本项目主推技术主要有秸秆腐熟发酵生产有机肥、秸秆加工颗粒饲料化、秸秆生产蘑菇菌基料、化利用等三种综合利用模式。
6.1  秸秆腐熟发酵生产有机肥
秸秆和畜禽粪便进行科学配比并添加微生物促腐菌剂发酵处理生产有机肥,可改良土壤,减少化肥用量,改善植物根系微生态环境,提高蔬菜、瓜果和粮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2  秸秆生产蘑菇菌基料
农作物秸秆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有机物,是栽培食用菌的好材料。以秸秆为原料栽培食用菌形成的菇渣密布菌丝体,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加工后可制成菌体蛋白饲料喂养家畜,从而形成“秸秆→蘑菇→饲料→粪便→回田”的能量多级利用、物质链式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同时,生产鲜菇后剩余的蘑菇糠是一种带菇香味的富含营养的菌体蛋白饲料,也可作为优质有机肥还田。这项技术的应用推广,使农业资源多级增值,既可大量利用作物秸秆,减少环境污染,又可增加农民收益。
6.3  秸秆饲料化利用
饲料化利用是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利用秸秆加工生产颗粒饲料,便于保存和运输,既可用于喂养当地牲畜,也可远销供给外地畜牧养殖。
第七章 资金筹措、使用与效益分析
7.1资金筹措
本项目申请财政预算补贴1178万元,不足部分由实施企业或专业化服务组织自筹解决。
7.2 资金使用
7.2.1 收贮体系建设奖补
新建收贮点建设的补助:新建秸秆收贮点(面积25亩以上、建设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以上),年收贮量达到2000吨以上(麦秸秆要在800吨以上),每个收贮点一次性补助不超25万元(按照奖补验收考核办法进行奖补),此项总奖补资金控制在500万元内。
对原有收贮点考核奖补:对年麦秸秆收贮量达1000吨以上的收贮点进行奖补,达标收贮点平均分配50万元的奖补资金,单个收贮点奖补金额不超过20万元(按照奖补验收考核办法进行奖补)。此项总奖补资金控制在50万元内。
7.2.2 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奖补
对企业利用秸秆生产有机肥的,按每利用1吨秸秆奖补100元标准对企业奖补。
对企业利用秸秆生产加工为饲料的(玉米青储饲料除外),按每利用1吨秸秆奖补100元标准对企业奖补。
对企业利用秸秆基料化的,按每利用1吨秸秆奖补100元标准对企业奖补;
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奖补金额拟228万元(按照奖补验收考核办法进行奖补)。
7.2.3 用于购置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的奖补
对购置的秸秆收贮机械(如打捆机、抓草机等)按不超50%进行奖补,总额控制在400万元以内(按照奖补验收考核办法进行奖补)。
7.3效益分析
7.3.1 经济效益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秸秆腐熟发酵生产的有机肥料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有助于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预计农作物增产增收将达到10%。粮食作物的增产增收有助于帮助农民增加收入,预计能够帮助农民增收达到10%。
7.3.2 社会效益
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实施可带动我县粮食生产,加之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能源化等高附加值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县粮食增产率可达12%以上。同时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以上,极大地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增加农民收入,能够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7.3.3 生态效益
项目完成后,不仅提高了机械化作业程度,实现了农业优质高产、节本增效;有机肥的使用将有助于农作物增产增收,可以针对不同的农作物生产专门用肥,例如花生肥、玉米肥、果蔬肥等,可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减少化肥和农药用量,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将达到40%。秸秆经腐熟发酵后寄生虫和有害细菌被杀灭,长期作为肥料施用不会造成生态污染和病虫害的传播,有利于植物的优质生产和某些病虫害防治。改变传统还田造成的不出苗病虫害多的局面,能提高作物品质,有利于农作物增产、增收,保证粮食安全。
第八章 实施计划
1.2021年1月,召开会议安排部署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启动推进工作。
2.2021年1-2 月,由县农业农村局协调各乡镇做好秸秆收贮点的选址及秸秆收贮机械的采购市场调查;2021年2月-4月下旬,完成收贮机械的购置;2021年5月中旬前相关企业收贮点建成备用。验收合格对收贮点奖励拾草机,对农机服务组织奖励打捆机;本阶段同时完成对农民群众、农业经营主体和基层人员的宣传和技术培训工作。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要符合相关规范。
3.2021年5-6月,各乡镇配合相关企业和秸秆收储运社会化服务组织完成夏季秸秆收贮工作。
4.2021年6-8月,对夏季项目实施进行总结。收贮量达到标准的收贮点可根据《秸秆收贮利用奖补的考核办法》提供相关材料,提交验收申请。农业农村局接申请后安排第三方对项目实施进行考核验收,对符合奖补条件要求的收贮点进行奖补(不再享受下一季收贮量奖补);同时对所发现问题进行整改和完善。
5.2021年9-11月,各乡镇配合相关企业和秸秆收储运社会化服务组织完成秋季秸秆收贮工作。夏季未享受奖补的收贮点按照《秸秆收贮利用奖补的考核办法》要求提供相关材料,提交验收申请。农业农村局接申请后安排第三方对项目实施进行考核验收,对符合奖补条件要求的收贮点进行奖补。
第九章  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县政府成立以副县级干部魏耀武为组长,孙银忠为副组长,农业农村、财政、农机、电力、自然资源、各乡镇人民政府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全面做好项目的组织、协调、推进工作。各乡镇政府是秸秆综合利用的责任主体,要提高认识,将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作为打好秸杆杂草焚烧治理攻坚战的重点工作,成立由分管负责同志牵头的秸秆综合利用机构,安排必要工作经费,明确职责分工,层层压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工作台账,着力把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项目取得实效。(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见附件1)
2.以禁促用,建立疏堵结合机制
各乡镇政府要对本辖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负总责,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要求,建立起“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网格管理”的工作机制和全面管控秸秆焚烧责任体系,加大工作压力传导,加强督导检查和执法监管,严格考核奖惩,以禁促用、项目示范,推动秸秆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
3.落实政策,力促秸秆产业发展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扶持秸秆综合利用相关政策和要求,积极落实和出台鼓励秸秆综合利用在农机购置和用地、用电、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全面调动农民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结合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政策措施的落实,以各类项目带动社会民间投资资金,培育壮大骨干、龙头企业,形成完善产业链条。
4.科技支撑,提高利用技术水平
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技作用,不断加强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同秸秆利用技术相关科研院校的合作,组织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相关专家学者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及时总结典型技术模式和成功做法,不断推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和应用,优化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和应用结构,不断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水平,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和质量,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5.宣传培训,营造实施良好氛围
大力开展技术培训,及时总结推广典型模式和良好做法;依托农村基层组织和服务体系,通过召开示范现场会及开展技术讲座等,引导农民和市场主体把秸秆综合利用、培肥地力化为自觉行动,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同时,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媒介,大力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宣传教育,普及相关知识和推广先进技术,宣传有关政策和典型经验,营造“利用光荣、焚烧可耻、保护生态”的浓厚氛围。
6.监管考核,确保项目高质完成
严格按照《河南省财政厅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修订印发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豫财农水〔2020]102号)等有关规定,切实强化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项目实施中,全面推行县级报账制,坚持按照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方案和报账、拨付程序执行。要严格实行专账专人管理,严禁虚列或套取、截留、挤占和挪用项目资金,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关于秸秆收贮利用奖补的验收考核办法》见附件2
7.建设台账,规范秸秆资源数据统计
秸秆综合利用率是各地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的组成部分,农业农村部和省厅也将各地秸秆资源台账建设工作作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明确专人负责,切实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按时做好各项具体工作,及时更新台账指标数据,并按照分级审核负责制的原则,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科学合理确定本地秸秆产生量、还田量、离田利用量等,切实搭建起国家、省、市、县四级秸秆资源数据平台,为各级政府提供秸秆资源和利用数据支持。
 
附件:
1.封丘县秸秆综合利用领导小组名单
            
2.封丘县秸秆收贮利用奖补验收考核办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