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河南沈丘:“秸秆利用好,在哪都是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5-29  浏览次数:744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 5月27日,在河南沈丘县周营镇东李营村的麦田里,一台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往返穿梭,细碎的麦秸飘落在茬口齐整的田垄间。收割机离田,紧随其后的一台台秸秆打捆机将细碎的麦秸捡入囊,随之“吐”出了圆筒状的一捆捆麦秸,并有规律地散落在田间,然后用抓草机把一捆捆秸秆搬到大型货车上外运……

 
               


     “今年购买的秸秆打捆机作业效果非常好,一天少说也能能打捆50亩,这一个个打好的秸秆捆,运出地就变成钞票啦!”当日,正忙着驾机打捆的农机手张运涛见缝插针给记者算账:一亩地可产生小麦秸秆200公斤,可卖120元。“这些打成捆的秸秆现在成‘香饽饽’了,发电厂、饲料厂、养殖合作社等企业都抢着收秸秆。通过秸秆打捆离田,今年麦收期间,农民前面收小麦,我们后面机械捡拾秸秆打成捆卖钱。”张运涛告诉记者。

    记者在沈丘县付井镇杨庄村的一家肉牛养殖场院内看到,前来卖秸秆捆的大小车辆摆成了“长龙阵”。秸秆打了捆,送进养牛场,不仅有效解决了肉牛的饲草“口粮”难题,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秸秆焚烧带来的污染环境问题,还给农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真可谓一举“三赢”。

“俺饲养了300多头肉牛,最近3天已收购了200多亩地的麦秆,支付收购款已达2万余元。”杨庄村的“翠杰”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荣翠杰,一边指挥工人把现场收购的秸秆捆码放整齐,一边给农民数票子。“农民一来怕下雨,二是忙夏种,几天后就会将秸秆随播种机掩埋在地里。不提前为肉牛备足口粮,怎么能行?牛场一年需要买10万公斤左右秸秆作‘口粮’呢!”荣翠杰说。

“‘过腹’变成优质有机肥,粉碎还田成肥料……秸秆利用好,在哪都是宝。”杨庄村党支部书记杨兵快人快语,如今,在付井镇农村,这里秸秆变废为宝,成了农民兄弟眼中的“金条条”。

“过去,秸秆禁烧后,农民一度将麦秆乱堆乱放,影响了交通和卫生环境;有的堆在田埂上,或倒在河沟里,这样容易堵塞沟渠,还不利于排洪抗旱。为此,我们积极引导农民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付井镇党委书记王志明告诉记者,全镇有麦田6.3万余亩,一方面要求收割机配带秸秆粉碎装置,全部进行粉碎还田,另一方面,变禁为疏,围绕以禁促用,做足做活做好秸秆综合利用“绿色”文章,“比如镇里组织养殖肉牛、奶牛、育肥羊饲养大户或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到田间地头收购秸秆,受到当地群众的`点赞’。”

“这种就地打捆消解模式实现了秸秆回收利用,既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又保护了环境,增加了农户收入,还有利于接下来的铁茬抢种夏玉米、大豆等秋作物,颇受农民的欢迎。”沈丘县农机推广站站长窦中旭介绍。

据了解,今年沈丘全县102万亩小麦,收割机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打捆等有效综合利用率可达99%以上。秸秆打捆后,一部分用于畜牧养殖、食用菌等相关产业发展,有效带动了脱贫攻坚,实现了当地农民稳定脱贫和持续增收,促进了乡村振兴。其中,秸秆打捆订单销售一项,有望增加农民收入达4000余万元。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