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剩余物处理,既是资源合理利用问题,也是环境保护问题,同时还是重大民生问题。赵雨森以黑龙江为例,全省现有耕地面积2.39亿亩,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居全国第一。同时黑龙江省也是秸秆产量大省,秸秆资源总量高达1.3亿吨左右,占全国秸秆总量的1/8左右。赵雨森指出,近年来,国家、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是,粮食产量增加的同时,农作物秸秆也在大量增加,前几年农作物秸秆焚烧此起彼伏,一到秋冬季,黑龙江大地便被雾霾笼罩。
“尽管采取‘五化’途径,综合利用秸秆取得了一定成效,利用率达到70%以上,但仍有几百亿吨得不到有效处理。问题还很突出,机械力量缺乏,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有效作业时间短,产业化加工能力弱。”赵雨森说。
赵雨森建议加大秸秆处理机械补贴力度,提高翻转犁、210马力以上拖拉机、打包机、搂草机、抓草机等机械补贴标准,充分调动农户购买积极性,增加秸秆处理能力。此外,还要加大秸秆还田作业补贴力度,玉米秸秆翻埋和碎混还田每亩作业成本80元,比普通深松整地增加40元,建议每亩补助40元;水稻秸秆翻埋还田每亩作业成本30元,建议每亩补贴20元。
赵雨森还呼吁加大秸秆离田打包作业和对秸秆腐熟作业补贴,增加生产性补贴政策,把实惠让给农户,支持农户多施有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