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我国成功研制农作物秸秆地膜120天降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31  浏览次数:1613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黑龙江五常二河乡有机水稻种植基地插秧工序比往年多了一道——农户先在水田里铺上一层棕色地膜,然后才透过地膜插秧。这层地膜功能可不小:抑制杂草生长、保墒,重要的是两个月

后秧苗长起来,它可自行降解,完全解决了传统塑料地膜使用后产生白色污染的难题。据悉,这些可降解地膜由几十公里外的黑龙江秸乐农业科技发展公司生产,全部以秸秆为原料加工而成,是全球首款以植物为原

料的可降解环保地膜。目前企业已计划在俄罗斯、加拿大和美国申请专利,为下一步开拓国外市场做准备。


             u=3476732551,85461015&fm=23&gp=0    
     在位于牛家经开区的秸乐农业科技发展公司厂区内,记者看到,巨大的膜卷机正将一捆巨型纤维膜卷分切成小卷,随后又拆分成小包装。企业总经理王宏告诉记者,这是植物纤维基地膜的最后一道生产工序,之后地膜即可在农田投用。眼前这个刚刚投用的新厂区占地4万平方米,总投资1亿元,目前主要从事各系列植物纤维基地膜中试、研发,地膜成品的分切加工,以及农田铺地膜专用的覆膜机生产。目前产品已在我省北安红星农场、通河有机水稻生产基地、五常市金福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多地水稻和蔬菜覆膜栽培中使用。

据介绍,植物纤维基地膜由秸乐农业科技公司与东北农大合作研发,产品以水稻、玉米、大豆等各类作物秸秆为原料,通过专利技术D200型组合式秸秆纤维清洁制取机制造秸秆纤维原料,加以辅料和功能助剂依据特殊工艺混抄制成。这种技术也使该产品具有诸多优点:原料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纤维制取过程采用纯物理方法,不需要化学助剂,不会造成污染;地膜制造可借用现有造纸设备,便于大面积推广。

水稻及果菜种植过程中,为抑制杂草生长,很多农户通常会在农田喷除草剂。有机种植过程中为杜绝化学药剂,农户会在作物根茎部铺设一层地膜抑制杂草,但易造成农田白色污染或增加塑料捡拾成本。植物纤维膜则完全解决上述困扰——其成本与传统塑料地膜相当,可实现水田50至60天、旱田120天内完全生物降解还田,防止土肥流失,做到无残留、无污染。

王宏表示,植物纤维基地膜若大面积推广,可消耗大量秸秆,减少焚烧造成的雾霾天气,同时其代替塑料地膜抑制杂草生长、保水保墒保肥,可减少农药使用、减少白色污染,为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重要作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