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省地形地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与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结合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趋势,“十三五”期间全省秸秆资源综 合利用以小规模、家庭式为重点,依托企业、专合社等社会经济 组织,推进规模化、产业化利用,拓展利用方式和领域,实现秸 秆综合利用从低效向高效利用转变。加强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 收储运体系、精深加工、市场需求、服务体系等关键环节,实现 秸秆综合利用全产业链发展。推动以平原、浅丘、山地、高原四 个区域为重点,逐步形成梯度推进、差异化发展的秸秆综合利用 格局。
第二节 区域发展格局
根据我省地理条件、农作物区域分布和农业功能分区,结合 全省 4430 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考虑各地秸秆综合利用实际和经 济发展水平,将全省秸秆综合利用划分为成都平原(平坝)高效 发展区、盆周丘陵循环发展区、盆周山地生态发展区、川西高原 特色发展区“四个”区域,以成都平原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由低 到高,梯度推进,形成“一坝一丘一山一高”的区域差异化发展利 用格局。
1 成都平原(平坝)高效发展区。包括成都、德阳等 5 个市的 23 个县(市、区),大部分属于都江堰灌区,地势平坦,耕地集 中连片,土壤肥沃,是典型的水田农业区,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 熟,水稻、玉米、油菜、小麦等秸秆丰富。区域内经济发达,技 术先进、交通便宜,秸秆综合利用水平较高,以提高秸秆综合利 用效率、产品附加值、科技水平和完善产业链为核心,重点发展 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秸秆商品有机肥、秸秆制板等工业化利用、 秸秆食用菌基料、秸秆育苗栽培基质、秸秆固体成型燃料、秸秆 颗粒饲料、秸秆发电等秸秆综合高效利用方式,建设完善秸秆综 合利用收储运体系,依托区域高校、科研院所及制造企业,积极 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配套设备研发制造,辐射带动其他 区域秸秆综合利用发展。
2 盆地丘陵循环发展区。包括成都、自贡、泸州等 16 个市的 70 个县(市、区),是全省人口最多,耕地面积最大的耕地利用 区,是我省粮食生产的主产区,秸秆以水稻、玉米、油菜、薯类、 豆类为主。该区域属浅丘地貌,交通较便宜,经济较发达,秸秆 综合利用率较高,以秸秆—沼气—农业基地以及秸秆—饲料—养 殖—农业基地等循农业模式为依托,重点发展秸秆覆盖、腐熟及 堆沤还田,秸秆沼气及集中供气、秸秆发电、秸秆青贮(氨化) 饲料、秸秆商品有机肥等秸秆综合利用方式。
3 盆周山地生态发展区。包括泸州、广元、宜宾等 9 个市的 38 个县(市、区)。该区域分布在四川盆地边缘地区,地形以深丘为 主,农业生产条件较差,秸秆以水稻、玉米、油菜、薯类为主。 依托本区域良好的生态本底,以秸秆综合利用服务生态农业发展 为指导,重点发展秸秆覆盖、腐熟还田、秸秆青贮、氨化等饲料 化利用、秸秆沼气及秸秆食用菌栽培等秸秆利用方式。
4 川西高原特色发展区。包括凉山州、甘孜州、阿坝州等 3 个 市(州)的 26 个县(区)。该区域海拔高、种植业生产水平低, 是我省重要的畜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区,秸秆以玉米、小麦、薯 类为主。依托区域特色畜牧业,在秸秆还田基础上重点发展秸秆 青贮、氨化饲料化利用方式,解决高原冬季牲畜(牦牛、羊等) 圈养饲料供结,走高原特色秸秆综合利用之路。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部门联席会议 制度,省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财政、农业、环境保护、科 技、国土资源、交通运输、税务、气象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联席 会议下设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禁烧两个工作组。其中秸秆综合利 用工作由省发展改革委、农业厅牵头;秸秆禁烧工作由环境保护 厅、省气象局牵头。 明确目标责任。各地按照本规划制定本地秸秆综合利用发展 规划,并编制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强化主体 责任,落实工作职责。研究制定目标考核机制,严格奖惩措施。 实行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目标责任制,把任务分解落实到部 门、乡镇和村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 动、农民参与的工作格局。 落实部门责任。省发展改革委要会同农业厅加强规划指导, 积极争取国家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资金支持。农业厅负责指导开展 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沼气能源化技术示范和推广工作;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负责指导秸秆工业原料化利用示范和技术 推广工作;财政厅要整合现有支持的各类资金,研究制定财政支 持政策;科技厅要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共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推 动成果转移转化,建立健全秸秆综合利用创新体系;国土资源厅 要加大秸秆综合利用用地支持力度;省能源局、省电力公司要推 动和协调秸秆发电上网;省国税局、地税局要落实秸秆综合利用 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环境保护厅负责依法处理露天焚烧秸秆违 法行为,协调各地、各部门做好秸秆禁烧区域联防联控工作;省 气象局负责气象预报和“异常高温热点”卫星遥感监测,做好人工 增雨降雨工作。 加强协调配合。省、市、县三级相关职能部门要认真履行职 责,强化协同配合,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统筹协调机制,共同做好 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有关工作。各相关部门要分工协作、密切配 合、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确保秸秆全 面禁烧,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