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结合新农村建设,以村为单元,建设秸 秆气化集中供气示范点,推广秸秆热解气化技术,供区域范围内 农户炊事燃烧。重点支持秸秆气化集中供应示范点场地建设,秸 秆粉碎机、气化机组、燃气净化装臵、储气设备、供气管网、灶 具等设备购臵。到 2020 年,在成都平原、盆周丘陵玉米、油菜、 小麦秸秆丰富地区建设秸秆气化集中供应示范点 5 个。 秸秆发电。加快推进在建秸秆发电厂建设,在秸秆资源可收 集量大、交通便利且无较大规模秸秆利用项目的地区合理规划新 建秸秆发电厂,探索创新秸秆发电管理运作新模式,促进秸秆发 电项目良性发展。到 2020 年,建成投运 4 家秸秆发电厂。 秸秆生产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扶持现有生物质固体成型燃 料更新设备、改造技术、扩大生产,鼓励新的企业、社会经济组 织积极投资发展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引导鼓励工矿企业结合锅 炉改造使用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到 2020 年,建设生物质固体成 型燃料项目 10 个,其中成都平原区建设 8 个项目、盆周丘区建设 2 个项目。
第三节 秸秆饲料化利用“优质工程”
秸秆青贮、氨化饲料。扶持规模化养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 组织、养殖大户等建设青贮窖、氨化池等秸秆青贮氨化场地,配 备秸秆切碎、压块、青贮机械,重点推广秸秆青贮、氨化技术, 示范推广复合青贮、黑贮、酸贮等新技术,发展秸秆青贮、氨化 饲料示范。到 2020 年,建设年产万吨以上的秸秆青贮、氨化饲料 示范项目 90 个,其中盆周丘区建设 20 个、盆周山区建设 30 个、 川西高原结合牧民定居点建设 40 个。 秸秆精深加工饲料。鼓励扶持现有秸秆饲料化利用企业开展 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建设规模化秸秆饲料精 深加工厂,扶持农民专合组织、养殖大户建设饲料加工点,推广 秸秆压块、颗粒、草粉发酵混合等全营养饲料技术,规模化生产 秸秆压块、颗粒等精饲料,加快我省秸秆饲料精深加工发展。到 2020 年,建设秸秆饲料精深加工企业 25 家,其中在成都平原区 扶持秸秆规模饲料加工企业 8 家、新建秸秆饲料精深加工企业 6 家,在盆周丘区扶持秸秆规模饲料加工企业 6 家、新建秸秆饲料 精深加工企业 5 家;新建农民专合组织、养殖大户等建设秸秆饲 料加工点 1000 个,其中在成都平原地区新建 400 个,在盆周丘区 新建 600 个。
第四节 秸秆基料化利用“栽培工程”
秸秆食用菌栽培示范。在全省食用菌主产区域,鼓励食用菌 生产企业、专合社、种植大户开展秸秆食用菌基料化制作,推广 利用秸秆作基料栽培食用菌技术,开展秸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 范,促进秸秆食用菌基料化利用。到 2020 年,推广秸秆双孢蘑菇、 羊肚菌、大球盖菇等为重点的食用菌栽培 5 万亩,秸秆基料袋状 食用菌种植10亿袋,建设秸秆食用菌工厂化栽培示范项目10个。 秸秆栽培基质生产。鼓励企业、农业专合组织开展秸秆育苗 基质、秸秆蔬菜花木栽培基质研发与生产,促进秸秆基质基料化 利用,满足我省农业生产育苗基质和栽培基质需求。到 2020 年, 在成都平原地区建设专业秸秆基质生产企业 6 家。
第五节 秸秆原料化利用“拓展工程”
秸秆生产板材。推进技术进步,扶持原有秸秆板材生产企业 技术升级改造,在秸秆丰富区域鼓励适度发展秸秆新型板材加工 产业。到 2020 年,在成都平原地区建设秸秆板材加工企业 6 家。 秸秆造纸。鼓励现有造纸企业通过技术和设备升级改造,拓 展发展秸秆造纸,扶持有条件地区合理建设秸秆造纸厂,积极推 进秸秆造纸业发展。到 2020 年,改造造纸企业 8 家,新建秸秆造 纸厂 5 家,其中在成都平原区改造造纸企业 4 家、新建秸秆造纸 厂 2 家,盆周丘区改造造纸企业 4 家、新建秸秆造纸厂 3 家。 秸秆生产环保产品。在经济发达,秸秆资源丰富区域,鼓励 企业、农业专合组织等社会经济组织开展秸秆餐具、秸秆蔬菜花 木栽培容器、秸秆地膜等秸秆环保产品研发与生产,促进我省秸 秆资源前沿化利用。到 2020 年,在成都平原地区建设秸秆环保产 品生产项目 5 个。
第六节 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转承工程” 大力培育秸秆收集专业合作社等专业秸秆收集组织,建立完 善秸秆收集服务组织体系;扶持规模化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建立 秸秆收储中心或收储点,支持购臵捡拾打捆机、切碎机、小型运 输机械等机械设备,推广村级秸秆初级压缩处理,建设收储运示 范基地,开展秸秆收储运示范。到 2020 年,培育秸秆收集专合社 1370 个,建设秸秆收储中心 913 个,秸秆收储点 9200 个,建设 秸秆收储运示范基地 94 个,建立涵盖全省的秸秆收储运体系。
第七节 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支撑工程”
组织产学研单位联合建立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技术研发平台, 聚集科技人才,打造创新团队,协同开展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创新 与成果转化,增强秸秆综合利用科技支撑能力。探索建立全省秸 秆资源数据库、资源适宜性评价体系,建立健全我省秸秆资源综 合利用评价模型,科学合理指导我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围绕秸 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技术瓶颈,重点实施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关 键技术研发和秸秆综合利用设备装备产业化项目。重点研发秸秆 快速腐熟剂、快速腐熟还田、机械化粉碎还田、饲料精深加工、 清洁造纸浆、蔬菜花木育苗栽培基质生产、新型板材、地膜生产、 栽培容器制造、固体成型燃料等关键技术。重点推进秸秆收集储 运机械设备、秸秆饲料加工机械、秸秆能源化利用装备、秸秆原 料化利用设备等秸秆综合利用装备引进、研发、生产和推广,分 区分类建立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体系。到 2020 年,形成完善的全省 秸秆资源数据库,建立秸秆资源综合利用评价模型 1 套,研究形 成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 5 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规范 5 套,支持 10 家秸秆综合利用装备企业开展研发、生产和推广,进一步完善 秸秆综合利用产业技术体系。
第五章 区域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