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黑龙江省掀起秸秆利用再生循环经济热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2-10  浏览次数:941
          新年伊始,泉林春涌。

  日前,走进2013年9月入驻佳木斯不久便在全省搅起了发展秸秆利用再生循环经济热潮的黑龙江泉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宽敞的生产厂区,一派繁忙景象。项目一期厂区中,铲车正在运送打包好的秸秆,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单机调试。生产车间内,俄罗斯客商在对产品进行了解。项目二期正紧锣密鼓地施工,力争2018年底调试生产。

          
    “备料车间是生产的第一道工序,目前主要是包装线单机调试阶段,一期投产后,年产20万吨本色浆、20万吨生活用纸、30万吨黄腐酸有机肥。每天消耗20吨秸秆。二期投产后,年可处理秸秆350万吨,建设年产120万吨秸秆本色浆、140万吨纸、180万吨黄腐酸有机肥。”黑龙江泉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燕玉祥告诉记者。

  不到一个月时间,就修建一条1.5公里的厂区路!

  去年9月份,这条专用路通向了泉林,补上了发展短板。

  “这里风清气正,有温度。”

  从项目招商到项目落地,市委市政府用温度感动了泉林,用行动力度诠释了“亲商”之诚。

  “从招商到落地佳木斯,市委书记、市长平均每周来一次,现在已经是常态化了,支持的力度让我们很感动。‘泉林模式’在省内得到推广,把秸秆利用起来,生产的肥料再回归大地,起到改良土壤、提质增产的作用。更特别的是,招商来以后如何把项目快速地推进起来‘佳木斯招商模式’得到了省领导的认可并推广。”谈到当地市政府的支持力度,燕玉祥说。

  “佳木斯市领导非常重视,特意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项目的指挥部,设计各个部门的小组专项服务。领导还把这个项目列为全市首要的工程,主动地来为我们策划、协调、组织,需要我们去跑的很多手续,政府都帮我们办理了,使得整个项目的推进的速度加快了很多。”这座城市用真诚与行动使得企业在温暖中前行。

  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以“秸秆全元素高效利用”和“生产过程废弃物资源化”为基本内容,黑龙江泉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利用技术,形成了以秸秆资源高值化深度利用为核心的新型工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通过“泉林模式”复制,黑龙江泉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采用成熟先进的生产工艺,以玉米、稻草等作物秸秆为原料,建设绿色环保循环经济产业链,以本色浆、本色生活用纸、黄腐酸有机肥为主导产品,实现了“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已累计申请国家专利228项,已获授权专利183项。2014年5月,“秸秆清洁浆造纸循环经济示范项目”获得第三届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这不仅有效缓解了秸秆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还达到了废物利用的循环经济效益。

  对泉林的温度不仅仅停留在建设上。“企业职工的住宿问题,后期保障,在高新区为我们规划确定了300套住房,为从山东过来的职工的子女上学提供便利,现已有8个学生被安排了最好的学校。”燕玉祥说。

  “掐着订单来排队,所有产品供不应求。”燕玉祥对销售市场信心满满。

  “用生命经营泉林,让泉林造福社会。这就是我们的理念,就是造福当地的百姓。”拥有40年历史的泉林,在进入佳木斯后,完全是生态的、环保的,而且解决了雾霾问题,泉林举着一个绿色的火把走进了佳木斯。好的发展环境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这边的不仅原料资源丰富,销售市场也广阔。泉林秸秆综合利用模式目前是独一无二的,这是我们的专利技术。去年,作为一个核心技术的秸秆提炼黄腐酸有机肥技术在桦川县做实验,当季增产200斤以上。它是土壤改良剂、化肥农药的增速减毒剂,对改良土壤、保护土地效果非常明显。佳木斯大米作为一个品牌,肥料助力调节提质增产,品质优良,口感香醇。”燕玉祥告诉记者。

  泉林倾注精力研究了15年肥料,到今天,成功突破了达标关、规模关、成本关。

  不漂白、不增白、无污染、节水的嬗变过程。

  “这是折叠机,原纸糅运送过来后,折叠的过程,到大回旋分切开,进入单包机包装后进入中包机,再进入大包机,从输送平台进入立体仓库,引进的国内最先进的机器达到全自动模式。需要控制机器的工人达200人,一条生产线上9个工作人员每天作业8个小时,一天可达到生产盒抽纸、软抽纸10余吨。”包装车间安全员付勇介绍道。

  燕玉祥说:“我们在秸秆提取的纤维素,做的文化用纸、生活用纸,还有餐具,不漂白、不增白、不添加任何的化工原料是我们的核心技术。从总部带过来的管理骨干和技术骨干人才共170余人,当地招聘800余人,通过校企合作、社会招工,之后进行培训。现有研究生4名,主要从事技术研究。”

  政府“跑腿”,项目加速。“泉林模式”与“泉林速度”在变废为宝,令人头疼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改善的同时,也使当地的经济效益得以明显提升。黑龙江泉林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可直接解决就业8300人,年利用400万吨秸秆,可为农民增收20亿元。泉林公司通过建立“企业+秸秆收储中心(合作社)+农户+专业秸秆运输队”的秸秆回收运输模式,农民收集秸秆用工工资可创收4.8亿元。

  “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省政府对泉林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也是大力支持,‘省长工业基金’对这个项目的扶持审批立项已于去年12月下旬通过。还要求公司总经理每月向省长汇报项目进度情况。集团的20多家子公司中,进驻佳木斯的公司是支持力度最大,推进速度最快的。”燕玉祥望着厂房希望满满。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