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技术创新 » 基料化 » 正文

吉林成功探索秸秆黑木耳培育技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21  浏览次数:982
   中国秸秆网吉林报道:一排排菌袋整齐排列,每个菌袋上都布满了黑木耳,这是记者在2016东北亚国际商品展上,从省残联组织的残疾人优秀作品(产品)展中捕捉到的一幕。然而,最让记者感到吃惊的,并不是黑木耳的品质,而是黑木耳的菌袋。因为,在这些菌袋中装的不是传统木屑,而是粮食秸秆。

     u=3122134969,2618381723&fm=21&gp=0
  在我国,黑木耳从最初的椴木栽培到后期的袋料栽培,一直是采用木材做原料,迄今已有几十年的应用历史。说到秸秆巧养黑木耳,长这么大,记者还真是头一回见。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通过展会工作人员的指引,记者找到了这项技术的发明人——延边州敦化市明星特产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经理王相刚。

 今年44岁的王相刚,从事食用菌研究已有近20年之久。他告诉记者,黑木耳的确是发家致富的好产业,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它对林业资源的损害相当巨大。以我省为例,如果每年产出34亿袋木耳的话,那么它将消耗木材达340万立方米,这相当于一个中等林业局1/3的林地面积。长此以往,若干年后,我们将无木可采,到那时,不仅黑木耳生产无料可用,自然环境也会受到重创。

  面对木屑资源日趋紧张、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现状,王相刚开始思考,是否可以采用一种新型的物质来代替木屑呢?如果可以,究竟用什么材料才能保证既不破坏环境,又能满足生产呢?经过多方的查阅资料和多年的不断探索,最终,王相刚将目光锁定在粮食秸秆上。

  “利用秸秆养殖黑木耳,我们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我们要用秸秆搭建出木屑的基质环境,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选择易于在秸秆上生长的黑木耳菌种,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成功。”谈到秸秆制作培养基的优势,王相刚告诉记者,如果用普通的木屑做培养基,最多只能生产一年,而用秸秆做培养基,则可以连续生产两年,农户的生产成本可以大大降低。而且,秸秆培养出来的黑木耳,口感更好,营养成分更高,最为主要的是,它同时解决了巨量秸秆处置的“老大难”问题。

  我省是产粮大省,每年产出的可利用秸秆多达5600多吨。而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粮食还在逐年增产,而粮食每增产1斤,便会增加2斤秸秆。王相刚表示,如果秸秆种植黑木耳的技术能够推广开来,单这一项产业,每年就能为我省消耗掉2/3的秸秆。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