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技术创新 » 基料化 » 正文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基质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9-23  浏览次数:10250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玉米秸秆基质化栽培食用菌技术转发如下。

技术概述:

1.创新性

玉米秸秆基质化栽培食用菌技术利用玉米秸秆大比例替代木屑、棉籽壳栽培食用菌,替代比例可达35%~42%。以优质栽培菌种为基础,明确了产地环境条件、玉米秸秆预处理技术、生产配方、基质混拌、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管理、采收加工等生产工艺流程,开创了新的基质利用模式,为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广阔前景。

2.经济性

东北区域玉米种植面积大,玉米秸秆资源非常丰富。食用菌生产将玉米秸秆转化为优质的人类食用的优质蛋白和健康食品,实现了秸秆营养成分的高度利用,秸秆能量的高效率多能级流动,菌糠的低产出和温室气体的超低排放。随着玉米秸秆收集及储运系统的完善,科研技术水平的提高,生产食用菌的成本显著降低,产量和品质日益提高,经济效益显著。玉米秸秆栽培食用菌技术的深入研究和推广,尤其促进了秸秆主产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木腐菌草腐化面积也逐渐扩大,改善了农业产业种植结构,促进了农民增收,尤其是提高了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3.可行性

玉米秸秆是一种可以综合利用的重要生物资源,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和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造成木质原料日渐缺乏,从而限制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以阔叶木质作为主要栽培基质的木腐菌类玉米秸秆营养丰富,其中碳、氧、氢3种元素化学成分总和占95%以上,其余为氮、磷、钾、钙、镁等矿物质微量元素,有机成分以纤维素、半纤维素为主,其次为木质素、蛋白质、脂肪、灰分等。食用菌菌丝产生的胞外酶如漆酶、木素过氧化物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等,可以降解秸秆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高蛋白食品。目前,玉米秸秆栽培食用菌技术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体系,能够有效保障东北区域玉米秸秆的食用菌基质化利用。

增产增效情况:利用玉米秸秆栽培食用菌,经济效益可观,尤其是玉米种植区,栽培户可以就地取材,有效降低成本。以种植 100m2的双孢菇为例,原料、菌种等投资 1000~1800 元,可产鲜菇 1000kg,产值 5000 元,纯收益3200~4000 元;以栽培 100m2的滑菇为例,原料和菌种等投资 1500~2000元,可产鲜菇 1200kg,产值 6000 元,纯收益 4000~4500 元。利用玉米秸秆周年栽培食用菌,根据生物学特性进行合理的基质配制,以面积667m2(1 亩)日光温室计算,每年平均可利用 2~3hm2 的秸秆,产生 2 万 kg 左右的鲜菇,纯收益平均在 4 万元左右,此外,菌糠还可以成为优质的生物肥料。

技术要点(流程):

(一)玉米秸秆栽培双孢菇技术

1.配方及配制

按照100m计算,配方1:千牛粪1500kg、玉米秸秆2000kg,尿素4.5kg、过磷酸钙35kg、石膏35kg、熟石灰45kg、硫酸铵30kg;配方2:干牛粪1600kg、玉米秸秆1500kg、稻草1000kg;配料:尿素12.5kg、过磷酸钙40kg、石膏60kg、熟石灰65kg。

将无霉变的稻草,在1%的石灰水中浸泡6h~12h,捞起随堆随踩成长方形;干牛粪碾碎过筛,粪水重量按1:1.0~1.2比例,加水预湿堆成长方形,含水量达到手握成团放地松散即可。

2.培养料发酵

前发酵:建长20m、宽1.8m的料堆,底层铺30m厚预湿后的稻草,交替铺上预湿后3cm~5cm厚的牛粪,以后每层高度约25cm,达8层,料堆中间每隔1m设排气孔,从第三层起均匀加水和约总重量的1/6的尿素,每层依次増加,顶层用预湿后牛粪覆盖,呈龟背形,有少量水流岀为标准。料堆积3d~5d,料温达65℃~τ0℃时,进行第一次翻堆,补足水分,并分层加入所需的硫酸铵和过磷酸钙。翻堆时应上、下、里、外、生料和熟料相对调位,把粪草充分抖松,干湿拌合均勺,各种辅助材料依次均匀加入,使培养料得到良好的转化和分解。在第一次翻堆1d~2d后,堆温达65℃~75℃,3d后再进行翻堆。并在料堆堆顶和堆侧面每隔lm用直径6cm~8cm木棒扎排气孔,翻堆时,尽量抖松粪草,加入石膏分层撒在粪草上,有利于均匀发酵。第二次翻堆2d~3d后,进行第三次翻堆。在料堆中间每隔lm设直径6cm~8cm的排气孔,将熟石灰和硫酸钙混合均匀后分层撒在粪草上。整个堆制过程料堆水分应掌握前湿、中干、后调整的原则。料色为咖啡色,生熟度适中,有韧性而又不易拉断,料疏松,含水量为65%~68%,pH值在7.5~8.5。

后发酵:培养料进房后,关闭门窗,让其自热升温达48℃~52℃,视料温上升情况启闭门窗。调节气量,升温培养1d~2d,再进行蒸汽外热巴氏消毒,杀灭杂菌与害虫。

3.播种

结束发酵后,培养料温度降至28℃下开始播种,每平方米栽培面积使用750ml麦粒种1瓶,撒播并部分轻翻入料面内,压实打平,关闭门窗,保温保湿促进菌种萌发。

4.发菌管理

发菌温度保持20℃~26℃,湿度控制在80%左右,暗光培养,逐渐加大通风量,20d~25d菌丝可长满料床。

5.覆土

选用透气良好的肥沃壤土,加入20%~30%过筛炉灰渣更佳,加入2%~3%石灰粉、0.2%的磷酸二氢钾混合均匀后建堆,覆盖塑料薄膜闷制48h~72h后备用。每栽培100m2用土量,加入2%的复菌丝长满培养料后进行覆土,用配制好的土在料面上覆3cm~5cm,再用喷雾器喷水湿透覆土层,含水量30%~50%,覆膜保湿。

6.出菇管理

菇房内温度保持15℃~2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85%~90%,覆土含水量60%,不能直接向菇蕾喷水。

7.采收

子实体达到八分成熟时,应及时采摘,潮头菇稳采,密菇勤采,中司菇少留,潮尾菇速采。一手按住覆土层,一手捏住子实体左右轻轻转动采下,顺手削净根部泥土和废料。

(二)玉米秸秆栽培滑菇技术

1.配方与配制

配方1:玉米秸秆40%,木屑40%、麦麸18%、石膏1%、石灰1%:配方2:玉米秸秆40%,玉米芯20%,杂木屑20%、麸皮18%、石膏1%、石灰1%。

按照配方添加原、辅料,均匀搅拌,逐渐加水,使其含水量为65%。

2.装袋

采用低压聚乙烯塑料筒袋(15cm~17cm)×(50cm~55cm)(0.004cm~0.005cm)。用装袋机装袋,装好的菌袋要求密实、不松软装完菌袋后,用线绳把袋口系紧,准备灭菌。

3.灭菌

将装好的袋“#”字型摆放到灭菌锅内,每锅摆放3000袋~5000袋封锅加热2h后从排气孔放0.5h凉气,待达到100℃后保持10h~12h,待袋温降到60℃以下时出锅,搬进接种室或接种帐内,准备接种。

4.接种

接种室要求环境清洁,提前10h消毒。用具及菌种瓶表面用消毒剂擦洗消毒,接种人员应穿干净的工作服,双手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接种勺或接种铲应在每换一个菌种瓶前都经灼烧灭菌:在菌袋温度降到25℃左右时接种。应先用75%酒精擦拭菌袋接种面,然后用直径2cm~2.5cm的锥形木棒,在料袋上打4个孔,再用接种器或徒手将菌种迅速塞入穴内菌种块要与培养料紧密接触,同时微凸出穴面,套好外袋,堆垛发菌。

5.发菌期管理

接好种的菌袋先按堆叠式排放,排距40cm~50cm。待接种口菌丝表面吃料直径达6cm~7cm时,进行第一次翻堆,并改为“#”形叠放,每堆8层~10层。滑菇菌丝生长温度范围4℃~32℃。一般初期培养室温度14℃~18℃。发菌时注意观察袋内温度,要及时进行翻堆倒垛,严防烧菌,并挑出不发菌和污染的菌袋,一般每10d倒垛1次。空气相对湿度60%70%;室内光线100lx以下;保持菇房的空气流通。

菌丝萌发定植后,进入旺盛生长期,调节菌袋温度20℃~22℃,空气相对湿度6%左右。加强室内通风管理,发菌期间根据菌丝生长情况进行刺孔增氧。

进入了转色成熟阶段,大约需30d~40d当菌袋发满由白逐渐变成浅黄色的菌膜,手按有弹性表明菌丝发育成熟。控制养菌室内温度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养菌室内有良好的散射光,通风换气,每15d倒垛1次,促使菌膜形成,防止烧菌。

6.春栽越夏管理

七八月份高温季节来临,滑菇一般已形成一层黄褐色腊质层,菌棒富有弹性,对不良环境抵抗能力增强,菌丝安全越夏,主要抓住通风降温、避光、防治病虫害四个环节。室温控制在30℃以下,使菌丝处于休眠状态。

7.出菇期管理

空间最高温度达到24℃以下时,去掉塑料袋,用消毒后的刀或锯条,在菌袋表面每隔3cm~5cm处,由一头向另一头划一刀(深一般为0.2cm~0.5cm左右),以利透气、吃水、长菇。

滑菇具有喜湿耐水的特性,划面后,干燥2d,开始向菌袋喷水。本少喷勤喷的原则,喷水量逐渐加大,使菌袋含水量逐步达到75%。保持气相对湿度85%以上。

当菌袋含水量、环境湿度和温度适宜时,菌袋表面将出现白色或米黄色小颗粒状原基。保持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随着菇蕾的发育,需氧量逐渐増加,应加强菇棚内的通风换气,降低α浓度,保持棚内空气清新,棚温15℃~18℃,光照6001x~8001x。

当原基分化能明显见到小菌盖和菇柄时,即进入幼菇期管理阶段菌盖长至0.3cm~0.5cm时,开始向菇体及菌袋表面喷雾状水,一般每天至少2次,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5%。随着子实体生大,增加喷水量。此期棚温应保持10℃~15℃,每天通风换气2次~3次,光照6001x~8001x。

适宜区域:

适宜东北重点应用食用菌产区,尤其在木腐菌生产地区成对锯末木屑依赖性大的县、市区,且秸秆废弃物较多的区域。目前在辽宁葫芦岛、朝阳、抚顺等地已进入示范推广阶段。

注意事项:

1.秸秆收集粉碎打包阶段,秸秆含水率应在20%以内,否则易发霉变质。车间机械化程度要高,否则会影响食用菌基料的综合成本。

2.干燥后的碎料要经过杋械分选(可用杋楲振动筛或迴转滚筒筛进行分选,玉米秸秆粉碎成长2cm、宽0.2cm的颗粒。

3.秸秆食用菌基料配制前,其含水量应控制在10%以内,否则秸秆微丝状,极易发霉变质,影响食用菌生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