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广西建立秸秆禁烧管理系统推动蔗叶综合利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4-04-22  浏览次数:1149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如何在全国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省份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这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大气环境处(以下简称大气处)常年攻坚的课题。他们组织划定秸秆禁烧区和限烧区,布设秸秆露天焚烧视频监控点位,实行网格化监管,24小时紧盯禁烧区,同时积极探索蔗叶利用新模式,推动蔗叶资源化利用,2023年实现97.9%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优异的成绩和突出的表现让他们成功获评“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禁烧秸秆,应对污染天气

  “我们在各地布设了1000余个摄像头来监控火点情况。”大气处主任莫招育介绍道。
  秸秆焚烧是广西秋冬季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为了保障秋冬季空气质量,大气处推动出台了《广西秸秆禁烧区和限烧区划定技术指导规范》,组织各市结合实际划定了秸秆禁烧区和限烧区,实行分区管理,并专门成立攻坚团队,加强对禁烧区和限烧区的监管,不分昼夜应对污染天气。
  视频实时监控是禁烧监管的重要手段之一。1000余个摄像头的监控情况被纳入大气处推动建立的秸秆禁烧管理系统,一旦出现火情,系统将会生成预警信息。
  立春前后是预警的高峰期,也是大气处最忙碌、最辛苦的时期。“崇左市太平街道驮逐村陇铎屯出现一处火点。”4月7日下午,秸秆禁烧管理系统发出预警,并立刻将相关信息推送给属地的网格员,四级网格员陆载军在接到系统信息后16分钟便到达现场,30分钟内将火点扑灭,并反馈到系统。
  从黄昏到晚十点左右,是焚烧秸秆最频繁的时期。大气处的工作人员需要紧盯监测站点的空气质量实时数据以及视频监控点的实时画面,一旦发现有数据“冒泡”或火点“冒头”的情况,他们要及时督促上风向及周边区域强化秸秆禁烧巡查检查,实时跟踪处理进展,直至火苗熄灭、数据回归正常数值。
  在大气处的指导和组织下,市、县、乡、村四级网格责任人积极参与禁烧工作。2023年全区累计出动巡查人员81万余人(次),针对秸秆露天焚烧违法行为依法立案1460件,处罚95万余元。
  对秸秆禁烧管控不力的市县政府,大气处会及时预警提醒。大气处处长张立宏告诉记者,过去两年,大气处就相关市县秸秆禁烧管控不力发出督办函10份,对3个县(区)政府主要负责人实施约谈。在大气处和各级政府的努力之下,2023年,卫星遥感监控发现广西禁烧区范围内秸秆露天焚烧火点同比减少53.1%,全区连续两年未发生因蔗叶露天焚烧引发的重污染天。
  

疏堵结合,拓宽蔗叶利用渠道

  

秸秆不能焚烧,应该如何处理?大气处的工作人员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疏堵结合、以禁促用、以用助禁,为秸秆寻找出路。

  2022—2023年甘蔗榨季,柳州、北海、来宾、崇左4个甘蔗种植大市被确定为首批制糖企业包干处理禁烧重点区域蔗叶试点城市。从三月底榨季结束,大气处就奔波在各试点城市之间,以每年不少于4次的频率对试点工作进行指导。有时市与市之间的距离比较远,在路上就要花费两天的时间,但对于大气处来说,这不仅是推动从源头减少秸秆露天焚烧的重要工作,也是倾听企业诉求、解决企业问题的有效方式。
  在来宾市检查指导的过程中,当地企业曾反映缺少蔗叶存储的场地。蔗叶从田中运出后,有的来不及消纳处置,需要暂时存储再运往企业进行处理,但是糖企邻近周边往往没有足够大的用地存储蔗叶。为此,大气处联合自治区糖业主管部门与当地政府进行多次协商,最终为糖企争取到可存储8万吨蔗叶的仓储基地,解决了企业的难题。
  “我们希望在探索多元蔗叶离田利用模式的过程中,不增加或少增加企业负担,同时带动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莫招育表示。
  2023—2024年甘蔗榨季,在大气处推动下,试点范围扩大到7个甘蔗面积种植较大的市,各市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的综合利用方式。崇左采用蔗叶入糖企锅炉掺烧置换蔗渣的模式,既消纳了一部分蔗叶,置换出来的蔗渣外售还增加了收益。来宾推广糖料蔗分步式机收模式,蔗农在田间砍倒糖料蔗并简易归堆,再转运到集中剥叶除杂加工点剥叶破碎,逐步形成“划片砍运、集中剥叶、规模利用”的收储运销体系,实现蔗农、糖企、经营主体和政府等多方共赢。
  “今年,我们按照自治区政府的有关要求,会同发改、农业、财政等部门制定了《广西优化秸秆禁烧和加强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谋划深入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我们有信心和决心逐步解决蔗叶露天焚烧的问题。”张立宏表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