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双沟镇草泽居委会附近的田块里,农机手正利用搂草机、打捆机、抓草机等机械进行秸秆离田作业。搂草机将原本凌乱的秸秆集中到一排,然后打捆机将秸秆瞬间吸入,在内部旋转、压缩、捆绑,“吐出”一捆捆弧度均匀的圆柱形草捆,最后抓草机上阵将草捆放至集中堆放点。单个草捆可达350公斤,2个秸秆捆就可将一亩地秸秆全部回收。这些草捆将被送往食用菌基地、生物质电厂和燃料加工企业等地,从“生态包袱”变成“绿色财富”。
“我今年承包了2万多亩地,主要销售到生物质发电厂,算上政府补贴,每亩利润在10元左右。”定龙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严定龙说。
从农业农村部门了解到,截至目前,全区参与秸秆离田的企业有20多个,投入秸秆离田机械设备300多台套,作业人员500多人,实现夏季秸秆离田26.71万亩,秋季秸秆离田已达10万多亩。
“我区分解下达秸秆离田任务40万亩;争取中央及省市财政补助资金1000多万元,购置秸秆收储利用机械设备100多台套,进一步促进秸秆收储利用能力提升;持续扩大秸秆基料化利用规模的同时,引进秸秆饲料化、秸秆碳基肥料化等利用模式,进一步拓宽秸秆综合利用新途径。”淮安市洪泽区农业农村局农村能源服务站站长杜国防介绍。
近年来,该区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和产业化优势,大力推广秸秆打捆离田综合利用,让秸秆这个曾经的“万人嫌”变成“香饽饽”,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秸秆离田后便于耕翻、播种、施药等农事操作,有利于粮食高质安全生产、农业节本增效及促进水质提升。监测表明,秸秆离田后下游水体中的总磷、高锰酸盐指数、COD等指标皆呈明显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