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端抓好管理,夯实秸秆管理责任。加强秸秆产生环节管理,强化种粮大户、小农户的秸秆主体责任和镇村的管理责任,建立起干部包村、大户包地块、村级巡查管理责任体系,大力开展秸秆离田、还田和禁烧宣传引导,从源头杜绝秸秆“一烧了之”、乱堆乱放等现象。
收集端签好收储协议,确保秸秆收的出。组织全县28家收储经纪人与553个村集体、1000多家种植大户分别签订秸秆打包离田协议587份、1180份,实现对全县耕地面积全覆盖。对已流转地块的秸秆,由收储大户与种粮大户直接联系打包收集;对小农户地块内的秸秆,发挥村集体的纽带作用,做好群众宣传引导,确保小农户收割一块、收储大户秸秆打包离田一块,解决农作物秸秆“量分散、收集难”的问题,实现秸秆田间收集全覆盖、无死角。
利用端签好收购协议,确保秸秆卖得出。制定秸秆收储指导价,指导秸秆利用单位与收储大户签订秸秆收购协议,稳定供需利益关系。协调两家生物质发电企业与28家收储队伍签订长期合作协议,指导秸秆价格稳定在每吨220-310元;制定秸秆打包作业标准,提高收储大户作业质量,降低秸秆水份、灰份,提高燃烧热值、利用效率,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每个秸秆收储大户年均收益20余万元,参与收储劳务的农民年均增收近5000元,形成了政府、社会、生态多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