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正是弥勒万亩鲜食玉米上市的时节,在弥勒广大农村,处处可见农民们用农用车、电动车把玉米秸秆拉到各个养殖场、加工场出售,变废为宝增加收入让他们脸上的笑容更加灿烂。

云南立新羊业有限公司把玉米秸杆辗碎作为养殖山羊的饲料
“我这10亩韭黄,把小麦秸秆与其他农家肥混合使用替代化肥,不仅肥效长,防止了土壤板结、肥力下降,降低了改良土壤的成本,提高韭黄的产量质量,使韭黄农产品卖到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大超市。”新哨镇里方社区小窝旧村的种植户李平安对记者说。
随着弥勒市产业结构的调整,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果蔬产业的迅猛壮大,弥勒市广大农民对农作物秸秆变废为宝回收利用有了新的认识,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逐步走上正轨,出现了把农作物秸秆加工后作为饲料、把秸秆与畜禽粪便发酵加工后作为有机肥的专业从业人员。该市在禁止秸秆露天焚烧的同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每年对秸秆处理农机购置补助100套,发展养殖和还田还土,促成了全市绿色循环农业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

朋普镇庆来村一碗水一组的榨糖大户杨宝祥把蔗渣作为养殖饲料出售
入秋之前,在弥勒市的广大乡村,处处都可以见到村民忙碌的身影,他们正为各种农作物追施肥料,为果树灌水施肥,对韭黄进行覆盖管理。让人更高兴的是,村民正把玉米秸秆、甘蔗稍等与畜禽粪便发酵后还田,以增加土壤的肥效和肥力。
目前,把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的个体企业几乎遍布该市每个村寨,有的甚至追随时令,把加工场所搬到了田地之间。规模最大的、年加工量达到10多万吨,小的也有上百吨。加工的农作物秸秆,最初只是小麦、豆类、鲜食玉米,目前发展到了饲料玉米、大麦、蔗渣等秸秆和废弃物。

朋普镇新车村点子小组的鲜食玉米种植户在在田间采收玉米秸杆
“我们公司每年除了向农户收购大量的玉米秸秆外,自己也种植一些,一方面发展循环农业,进行‘玉米+山羊’的绿色养殖探索,另一方面用来调控我们山羊养殖时饲料紧缺所需。”云南立新羊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启说。
据了解,加工企业向农户收购秸秆,玉米干秸秆每千克在0.3元上下、新鲜玉米的秸秆每千克在0.5元左右;蔗稍每千克0.35元、甘蔗渣每千克0.25元;玉米秸秆加工成饲料后,售价达到了每千克0.9元左右;小麦和大麦秸秆加工成饲料后,售价高达每千克1.2元左右。这些加工后的秸秆产品,有的供给省内外的规模养殖企业作为饲料、有的供给食用菌栽培企业作为基料,有的供给果树、蔬菜、花卉等种植户制作有机肥,由于经济、环保,产出的农特产品绿色、生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昔日被丢弃的农作物秸秆竟然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