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2022年,农业农村部提出秸秆综合利用实施目标、重点及要求,目前,全国南方夏收正在如火如荼推进,应全国秸秆行业呼声,现将秸秆主要利用技术转发如下。
一、什么是农作物秸秆
农作物秸秆是籽实收获后剩下的含纤维成分很高的作物残留物,主要包括:
一一禾谷类作物,如稻秸,玉米秸,甘蔗秆等;
一一豆类作物,如大豆秆,蚕豆秆,豌豆秆等;
一一薯类作物,如甘薯藤,马铃薯藤等:
二、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意义重大
农作物丰收,田里的秸秆怎么办?过去农民为了方便,往往一烧了之,既污染环境,也浪费资源。现如今啊,不仅没有焚烧秸秆的现象发生,秸秆反而成了“抢手货”。
农作物秸秆属于农业生态系统中一种十分宝贵的生物质能资源,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积累了农作物一半以上的光合作用产物,具有巨大的利用潜力,农作物秸秆资源的综合利用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以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
三、农业农村部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
近日,农业农村部对2022年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坚持农用优先、多措并举,以肥料化、料化、能源化为主攻方向,推动需求端供给端协同发力,在全国建设300个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600个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确保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6%以上。
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常见技术
1、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
(1)秸秆机械翻压还田直接还田技术。用秸秆切碎机械将水稻、玉米秸秆就地粉碎,均匀地抛撒在地表,随即采用翻耕机械耕翻入土,使秸秆与表层土壤充分混匀,并在土壤中分解腐烂,从而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有机质含量、促进水稻、玉米持续增产。技术流程:联合收割机收割秸秆粉碎均匀抛洒翻耕机械整地作物栽种田间管理。
(2)秸秆覆盖还田技术。在水稻、玉米收获前套播下茬作物,将秸秆粉碎或整秆直接均匀覆盖在地表,或在作物收获秸秆覆盖后,进行下茬作物免耕直播;或将收获的秸秆覆盖到其它田块,从而起到调节地温、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抑制杂草生长、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主要应用于马铃薯、蔬菜、食用菌、水果等种植。
(3)秸秆腐熟还田技术。将水稻、玉米秸秆等有机物料堆放在地表或坑池中,物料中保持适量水分,并添加各类快速腐熟菌剂,通过科学合理调整碳氮比、温度、水分等环境因子,使秸秆快速腐熟形成有机肥料,施入耕地中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4)秸秆有机肥生产技术。将水稻、玉米秸秆经机械粉碎后,与其他粪肥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利用速腐剂中菌种制剂和各种酶类在一定湿度(秸秆持水量65%)和一定温度下(50℃~70℃)剧烈活动,释放能量,将秸秆的纤维素快速分解,同时生成大量菌体蛋白,为植物直接吸收或转化为腐殖质。通过创造微生物正常繁殖的良好环境条件,促进微生物代谢进程,加速有机物料分解,放出并聚集热量,提高物料温度,杀灭病原菌和寄生虫卵,获得优质的有机肥料。
2、秸秆饲料化利用技术
(1)秸秆青贮技术。将新鲜的玉米秸秆等切成2-3厘米,经调节适宜的水分含量(65-75%)后,压实堆入密闭的青贮池内,经过约25天的预备发酵期、乳酸菌发酵期、稳定期等3个微生物发酵阶段,制备成青绿多汁、营养丰富的养殖饲料。
(2)秸秆氨化技术。将水稻、玉米秸秆及时粉碎,加入1-3.5%的液氨或尿素,因地制宜选择利用堆垛法、窖池法、氨化炉法、氨化袋法等方式,在密闭环境下保持25-35%的水分,经过30天的碱化作用、氨化作用、中化作用等3个过程,制备成青绿多汁、质地柔软的养殖饲料。
(3)秸秆微贮技术。将经过机械加工的秸秆贮存在一定容器(水泥池、缸、塑料袋等)内,通过添加微生物菌剂进行微生物发酵处理,使秸秆变成带有酸、香、酒味的家畜喜食的粗饲料。根据贮存设施的不同,秸秆微贮的方法主要有:水泥窖微贮法、土窖微贮法、塑料袋微贮法、压捆窖内微贮法等四种。
(4)秸秆颗粒饲料加工技术。秸秆颗粒饲料加工是将秸秆粉碎或揉搓丝化之后,根据一定的饲料配方,与其他农副产品及饲料添加剂混合搭配,再利用造粒机制成高密度颗粒状混合饲料。秸秆颗粒饲料加工可将维生素、微量元素、非蛋白氮、添加剂等成分强化进颗粒饲料中,使饲料达到各种营养元素的平衡。
3、秸秆基料化利用技术
(1)食用菌种植技术。以稻草等禾本科水稻、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利用机械粉碎成小段并碾碎,通过与牛粪、麦麸、豆饼或米糠等氮源原料按比例混合,按照原料准备、辅料添加、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和出菇管理等生产流程,进行草腐生菌类食用菌种植生产。
(2)作物栽培基质生产技术。以秸秆为主要原料,添加其它有机废弃物以调节碳氮比、物理性状(如孔隙度、渗透性等),同时调节水分使混合后物料含水量在60-70%,在通风干燥防雨环境中进行30-50天有氧高温发酵,使其腐殖化与稳定化,再进行筛分即可用于育苗、栽培基质使用。
4、秸秆燃料化利用技术
(1)秸秆固化成型技术。秸秆固体成型燃料就是利用松散的水稻、玉米和甘蔗秸秆挤压成颗粒、块状和棒状等成型燃料,具有高效、洁净、点火容易、二氧化碳零排放、便于贮运和运输、易于实现产业化生产和规模应用等优点,是一种优质燃料,可为农村居民提供炊事、取暖用能,也可以作为农产品加工业(粮食烘干、蔬菜、烟叶等)、设施农业(温室)、养殖业等不同规模的区域供热燃料,另外也可以作为工业锅炉和电厂的燃料,替代煤等化石能源。
(2)秸秆沼气生产技术。分为户用秸秆沼气生产技术和大中型秸秆沼气生产技术两种。户用秸秆沼气生产技术是一种以现有农村户用沼气池为发酵载体,以水稻、玉米和甘蔗秸秆为主要发酵原料的厌氧发酵沼气生产技术。大中型秸秆沼气生产技术是指以水稻、玉米秸秆为主要发酵原料,单个厌氧发酵装置容积在300立方米以上的沼气生产技术。
(3)秸秆炭化生产技术。秸秆炭化是将水稻、玉米和甘蔗秸秆经烘干或晒干、粉碎,然后在制炭设备中,在隔氧(空气,下同)或少量通氧的条件下,经干燥、干馏(热解)、冷却等工序,使松散的秸秆制成木炭的过程。秸秆炭化生产的木炭可称之为秸秆木炭或秸秆炭。
(4)秸秆直燃发电技术。秸秆直燃发电是指把水稻、玉米和甘蔗秸秆送入特定蒸汽锅炉中直接燃烧,产生蒸汽,驱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秸秆直燃发电的关键技术包括秸秆预处理技术、蒸汽锅炉的多种原料适用性技术、蒸汽锅炉的高效燃烧技术等。
5、秸秆原料化利用技术
以水稻秸秆为原料化利用开展草席、草帘等制作,编制草绳,以水稻秸秆代替工业制品用于农作物过冬防寒、农产品运输保护、家具运输保护等,部分县区发展稻草人艺术品制作。
6、秸秆收储运技术
秸秆收储运。主要收集方法一是田间晾晒后收集——农用车装载——利用;二是田间收集——收储点晾晒储存——利用;三是田间移动式打捆——收储点储存——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