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技术创新 » 基料化 » 正文

安徽颍泉一科技公司利用秸秆培育食用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7-14  浏览次数:892
  连续的阴雨天气刚一放晴,颍泉区的多多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文生便催促着工作人员抓紧回收周边农户的小麦秸秆。在别人眼里等同废物的秸秆,在从事双孢菇培育的多多利公司却是宝贝。用李文生的话说,“一吨秸秆,在这里就相当于半吨蘑菇。”
       2014年之前,李文生一直从事双孢菇培育,逐步掌握了利用秸秆、鸡粪混合发酵培育双孢菇的技术。看到其中广阔前景的他准备大展身手,却囿于缺乏足够的原料而未能如愿。偶然的一次机会,李文生结识了当地养鸡大户薛利,得知薛利正在为鸡场每天产生的大量鸡粪得不到良好利用发愁,顿时喜出望外。“咱们这是农业大市,政府又在大力推广秸秆综合利用,秸秆不愁,要是能再把养鸡场的鸡粪结合利用起来,培育双孢菇就不愁原料了,这是互利共赢的好事啊。”对于李文生的想法,薛利也非常支持,双方一拍即合。
       2014年12月,由李文生、薛利等人共同投资建设、业务范围涵盖食用菌栽培等内容的安徽多多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目前,公司已建成双孢菇培育库12间。
       “将秸秆和含氮量高的鸡粪混合发酵培育双孢菇,实现了变废为宝。”李文生向记者算了一笔账,目前,公司每间双孢菇培育库每年可以产出双孢菇5批,通过近40吨秸秆和5吨鸡粪的投入,每批双孢菇产量可达15吨。按照每吨双孢菇1万元的正常行情计算,除去原料、人工、水电费等成本,每间双孢菇库每年能为公司带来利润30多万元。“每批产生的废料还可以结合秸秆、草木灰等,加工成有机肥,也能卖近3万元。”
       “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通过秸秆综合利用种出的双孢菇,市场需求很大,现在,我们的双孢菇都不够卖。”发现秸秆综合利用“金矿”的李文生和薛利,早在今年4月份便开始秸秆收购事宜,还追加400多万元投资,购进了8台大型打捆机、2台装载机等,招募了56个人负责秸秆收储。目前,公司已有秸秆打捆机20台,装载机4台。
       李文生介绍,公司计划今年再建设一批双孢菇培育库,扩大生产规模。同时,为了满足生产需要,收储秸秆两万吨,其中在颍泉区行流镇、宁老庄镇收储1万吨。除了用于双孢菇培育,公司打算把剩余的秸秆做成有机肥,卖给当地种植大户,进一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益。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