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陕西省3000万吨秸秆变废为宝(2022年秸秆中国行之19)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2-22  浏览次数:1125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 “今年麦收季节的天空格外蓝,空气好,心情也舒畅。”咸阳市三合村的老王指着旁边的麦地说,早些年这个时候,这里常常是烟雾弥漫,有时还会波及自己的瓜田,这几年开始,收割完毕的麦田里没有了满地的秸秆,没有了焚烧的黑烟,只有一捆捆打包好的秸秆,像待选的商品一样排成一行一行,等人来回收。


      part-00034-833
       

      据了解,陕西省每年可产生农作物秸秆约3000万吨。近年来,陕西通过秸秆还田、饲料加工、秸秆收贮等机械化应用技术,形成多种行之有效的秸秆机械化还田、离田模式。全省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不断提升,推动绿色兴农、质量兴农、效益兴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A 综合利用需要机械化保障

在宝鸡市岐山县联盟秸秆加工专业合作社里,一捆捆小麦秸秆堆积在一起,旁边的机器正在不停地运作,将新运来的秸秆打成捆。记者了解到,将小麦秸秆捡拾打捆后销售,不仅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途径之一,也为这里的农民开辟了一条增收之路。

“一车麦草我们收购价是350元,仅这一项,一个作业季农机手就能收入6万元左右。此外,秸秆打捆机都配套有六七辆拉运麦草的农用车,一辆车的运费收入每天在500元以上。”合作社理事长袁建文介绍,合作社目前有农业机械100多台套,其中小麦秸秆捡拾机45台。今年合作社又从天津引进了全省第一台大型圆捆机,不仅作业效率大大提高,还可以智能化显示秸秆捆的密度。目前,合作社已捡拾小麦秸秆2000吨,整个夏季预计将超过1.2万吨。按照每吨500元-700元的售价,合作社毛收入在200万元左右。

要让秸秆从焚烧变为利用,实现机械化是其中的关键。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低,自有的投入力度和购买力弱,购置机具“心有余而力不足”。2013年起,陕西省农机补贴政策进行了改革创新,对秸秆粉碎还田机、秸秆饲草加工机械、秸秆捡拾打捆机等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实行敞开补贴,各地结合自身情况也相继出台了政策,拿出专项资金对秸秆综合利用机械进行累加补贴,大大降低了农民购机压力,进一步激活了秸秆综合利用机械的购置热情。截至2017年底,全省秸秆综合利用机械拥有量达到25万多台,年加工秸秆饲草能力达到1000万吨。

B 变废为宝离不开科技支撑

陕西省启动了“秸秆利用·保卫蓝天”攻坚行动启动,将开展四项专项行动,集中攻克薄弱环节。要让秸秆“变废为宝”,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持。

在西安市临潼区,通过技术将秸秆挤丝揉搓加微生物处理,解决了玉米秸秆质地坚硬、粗纤维含量太高、牲畜不爱吃等问题,使玉米秸秆变成优质饲草,畅销全国24个省区。在安康市汉阴县,则把秸秆经过机械化粉碎后,制成食用菌基料,种植杏鲍菇和蘑菇,形成特色产业。

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不仅需要农户为载体,政府来引导,也需要公司作纽带,市场搞运作。陕西金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秸秆粉碎机,将秸秆打包后就地处理,直接从农民手里收秸秆粉,走出一条高效之路。董事长贺新民介绍,用秸秆粉末加工出的新型木塑材料,硬度是一般木材的2倍,抗压、抗弯曲,可以应用在室内和户外的建筑领域,并且其甲醛含量为零。“农作物秸秆含有丰富的有机物、氮、磷、钾、微量元素等,是一种可以持续开发和综合利用的资源,通过加工可以将这些废料变成建材,不仅从源头上解决了秸秆处理的问题,同时减少了木材的使用,对森林也是一种保护。”

根据《陕西省“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该省重点推进了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建立较完善的秸秆还田、收集、储存、运输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可持续运行的综合利用格局。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