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福建省推广建瓯市秸秆还田新模式(2022年秸秆中国行之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2-12  浏览次数:771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 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的副产品、边角料,处理不好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引起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严重后果。建瓯市是福建省的农业大县(市),农作物秸秆数量大、种类多、分布广,全市常年产生秸秆量约为20万吨。为了推动建瓯市农作物秸秆资源规范化综合利用,2021年建瓯市农业农村局和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联合,在以秸秆还田主要利用模式与实施效果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秸秆还田推广应用成熟经验,总结编制出一套建瓯市秸秆还田技术规程,在全市内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part-00001-283

          一是大力推行秸秆规范化直接还田技术模式。在地势平坦的洋面田上采取大型机械化收割秸秆直接粉碎回田肥料化利用技术模式;在丘陵梯田上采取小型机械化秸秆混埋回田肥料化利用技术模式;在拟开展冬种农田上采取秸秆覆盖增温保熵综合利用技术模式。全市年推行秸秆规范化直接还田技术模式超过35万亩,秸秆还田量超过12万吨,有效提升了农田土壤的有机质及养分含量,为来年增产增收奠定良好地力基础。

二是开展秸秆离田覆盖高产值经济作物保温保水技术模式。例如,雷竹是建瓯市高产值的特色经济作物,冬春季节需要表土覆盖保温保水以获得高产优质雷竹产品。全市年应用稻草覆盖保温保水规范化技术模式的雷竹园面积约3万亩,使用稻草量约2万吨,为雷竹园表土保温保水、肥力提升及高产优质雷竹产品生产提供有效保障。

三是推广基料化栽培地方特色食用菌规范化利用技术模式。重点以稻草为主要栽培原料,生产草菇、鸡腿菇、平菇、凤尾菇、榆黄菇、双孢蘑菇等地方特色食用菌。

四是发展秸秆青贮饲料化综合利用技术模式。扶持发展收储运等社会化服务组织2家,年开展玉米秸秆粉碎青贮3万多吨。并建立玉米秸秆饲料化利用示范点1个,年消化玉米秸秆2万吨。五是应用秸秆过腹肥料化回田利用技术模式。例如,在建瓯市大山谷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种养生产基地,以养牛场产生的牛粪为主料,年处理牛粪约7万吨,生产优质商品有机肥约3万吨,通过秸秆过腹肥料化回田利用技术模式,为周边6万亩农田提供优质有机肥源。

据统计,建瓯市2021年共产生农作物秸秆量为198335.8吨,其中可收集量为157763.07吨,通过推广应用以上技术模式,已实现综合利用量为150106.91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5.15%,取得了显著成效。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