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秸秆被打包成捆。义安区委宣传部供图
5月31日,在铜陵市义安区钟鸣镇泉栏村田地里,村民们正在将刚刚收割完的油菜秸秆打包成捆,随后搬运至前来收购秸秆的货车上。这些收集起来的秸秆,将被运往钟鸣镇慧海生物质公司,制作成生物质燃料。
每年5月前后是钟鸣镇环保所所长熊小军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直到秸秆集中收集处理后,他才能松一口气。不过,今年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熊小军还是觉得比往年要轻松些。他介绍说,这几年村民的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加上今年全镇14个村1个社区都建立了秸秆收储固定点,每天可转运秸秆25吨左右,“双抢”期间田间地头已不再烟火缭绕。

转运秸秆。 义安区委宣传部供图
据了解,截至目前,义安区共有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41.81万亩,秸秆总量18.54万吨,秸秆可收集量14.84万吨,秸秆综合利用总量13.72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2.5%。
近年来,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义安区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牵头、农户参与的原则,支持秸秆综合利用企业、专业合作社、经纪人建立秸秆收储站点,构建以企业需求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农民为本的秸秆收储运体系,使秸秆田间收集处理、储存、运输、利用等环节有机衔接,满足秸秆产业化利用的原料需求。2018至2020年,该区共建设6个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11个秸秆临时堆放转运点。
同时,该区还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水平,加大秸秆机械化还田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落实秸秆还田比例、机械化服务、秸秆离田综合利用方式等,推进农机、农艺措施结合,切实提高秸秆还田质量。推动秸秆饲料化利用。利用企业开展秸秆厌氧发酵和青贮饲料化利用,将量大面广的农作物秸秆转化为高品质饲料资源,节约代替其他优质资源,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此外,义安区还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原料,发展秸秆食用菌基质化利用,生产食用菌基质,完善食用菌生产基地,优化食用菌基质配方,大力发展以秸秆为主要基料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实现食用菌生产发展和秸秆综合利用的互相促进。
“以前秸秆没人要,要不扔掉,要不就就地焚烧了。现在秸秆却成了企业花钱收购的‘抢手货’‘香饽饽’。”义安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胡兴亚介绍,通过综合利用,既满足了企业自身的生产需求,又减少了铜陵本地及周边地区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还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