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成效显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6-02  浏览次数:690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又到了一年的夏收时节,金灿灿的油菜、麦子存入粮库之后,收割所遗留下来的秸秆成了种植大户和农民的一块“心病”。曾经直接焚烧是普遍做法,给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显而易见。随着人们对秸秆的了解,秸秆的价值越来越凸显,秸秆不再被烧,而是变成可以换钱的“宝贝”。

秸秆被打包成捆。义安区委宣传部供图

5月31日,在铜陵市义安区钟鸣镇泉栏村田地里,村民们正在将刚刚收割完的油菜秸秆打包成捆,随后搬运至前来收购秸秆的货车上。这些收集起来的秸秆,将被运往钟鸣镇慧海生物质公司,制作成生物质燃料。

每年5月前后是钟鸣镇环保所所长熊小军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直到秸秆集中收集处理后,他才能松一口气。不过,今年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熊小军还是觉得比往年要轻松些。他介绍说,这几年村民的观念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加上今年全镇14个村1个社区都建立了秸秆收储固定点,每天可转运秸秆25吨左右,“双抢”期间田间地头已不再烟火缭绕。

转运秸秆。 义安区委宣传部供图

据了解,截至目前,义安区共有各类农作物种植面积41.81万亩,秸秆总量18.54万吨,秸秆可收集量14.84万吨,秸秆综合利用总量13.72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2.5%。

近年来,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义安区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牵头、农户参与的原则,支持秸秆综合利用企业、专业合作社、经纪人建立秸秆收储站点,构建以企业需求为基础、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农民为本的秸秆收储运体系,使秸秆田间收集处理、储存、运输、利用等环节有机衔接,满足秸秆产业化利用的原料需求。2018至2020年,该区共建设6个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11个秸秆临时堆放转运点。

同时,该区还提高秸秆机械化还田水平,加大秸秆机械化还田新机具、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落实秸秆还田比例、机械化服务、秸秆离田综合利用方式等,推进农机、农艺措施结合,切实提高秸秆还田质量。推动秸秆饲料化利用。利用企业开展秸秆厌氧发酵和青贮饲料化利用,将量大面广的农作物秸秆转化为高品质饲料资源,节约代替其他优质资源,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

此外,义安区还利用农作物秸秆等原料,发展秸秆食用菌基质化利用,生产食用菌基质,完善食用菌生产基地,优化食用菌基质配方,大力发展以秸秆为主要基料的工厂化食用菌生产,实现食用菌生产发展和秸秆综合利用的互相促进。

“以前秸秆没人要,要不扔掉,要不就就地焚烧了。现在秸秆却成了企业花钱收购的‘抢手货’‘香饽饽’。”义安区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胡兴亚介绍,通过综合利用,既满足了企业自身的生产需求,又减少了铜陵本地及周边地区秸秆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同时还能够增加农民收入,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