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国家推荐性标准《秸秆收储打包体系建设规范》参编单位征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4-16  浏览次数:772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国家推荐性标准《秸秆收储打包体系建设规范》参编单位征集。

经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组织执行2019年第四批国家推荐性标准计划的通知》(供销科标字【2020年03号)文件批复,中国再生资源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安徽省质量和标准研究院作为起草单位,中国秸秆网作为参与支持起草推荐性国家标准《秸秆收储打包体系建设规范》单位,现诚邀地方政府、研究机构及秸秆设备、秸秆收储运和秸秆相关生产企业参与此标准的意见回馈、现场调研及研讨会等。现推荐秸秆高科技利用案例。


     绿海村玉米每公顷增产19.8%,包拉温都乡五大营子村辣椒增产20%,边昭镇边昭村高粱增产75%……在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教授高岩的实验记录本上,记录着一串串喜人的数字,这是他多年来致力于液化秸秆改善盐碱地的成绩单。

高岩在东北地区的农村长大,对农村有着特殊情感。每次开车行驶在回乡路上,看到秸秆堆积在田地里,高岩总是在想,“秸秆难道只能躺在地里被付之一炬,有什么办法可以把它们变废为宝?”高岩一直在心里画着问号。

在一次与导师做油页岩项目研究时,实验中所采用的技术让高岩眼前一亮,“把页岩油项目中的技术‘移位’,用来处理秸秆是否可行?”

经过一次次实验,高岩惊喜地发现,利用该项技术处理秸秆后,得到的液化物呈酸性,与秸秆自然腐烂的腐殖酸成分几乎一致。这意味着按照这种方法制成的秸秆肥料可以直接还田,秸秆肥料不但能改良盐碱土壤,实现增产增收,而且秸秆处理的全过程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避免破坏土壤,还能有效减少污染。

实验结果促使高岩将技术带到田间地头求证。他把目光放到吉林大学定点扶贫地——白城市通榆县。“未进洮南府,先吃二两土,白天没吃够,晚上接着补。”这是当地百姓形容白城的俗语,当地盐碱地有机质含量平均不足1%,玉米、高粱等作物产量不足黑土耕区的二分之一,农民收入可想而知。

高岩把技术设备搬去、把团队人员带去,在完成设备的安装及调试后,项目组在向海乡选取了两个地块开展玉米种植试验。实验结果从农户刘海民幸福洋溢的脸上就可以看得出来,秋收时,他激动地握着高岩的手,“用了这肥,庄稼长势好,收成也好,今年每亩比往年增收50元,75亩地能多收入三四千元呀。”

实验的成功拉开了秸秆液化改善盐碱地的序幕:通榆县四井子村玉米每亩增产50公斤;边昭镇五井子村高粱每亩增产186公斤……就这样,油页岩项目研究成果技术成功“移位”。高岩还尝试利用该项技术将畜禽排泄物等进行液化处理,液化产物同样可以直接还田改良盐碱地土壤,促进作物生长。

“乡亲们纯真的笑脸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好肯定,也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高岩表示,下一步团队将围绕秸秆产物肥药一体化、植物修复工业污染土壤及工农业废弃物协同利用开展探索研究。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