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政策法规 » 正文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做好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建设工作的通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2-19  浏览次数:1569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建设工作的通知》(农办科〔2019〕3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农业绿色发展工作需要,从2019年开始全面建立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制度(以下简称秸秆台账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timg (16)

一、主要目的

为准确掌握农作物秸秆产生与利用情况,建立各县(市、区)年度秸秆产生量台账、利用量台账,开展农户秸秆利用情况等台账基础数据调查,推进秸秆数据共享平台建设,为各级政府制定扶持政策和规划、进行产业布局和管理等提供数据支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等提供依据。

二、报送内容和时间

根据我省主要农事季节,确定各县(市、区)上报报表和时间分别为:6月15日、8月31日、12月20日和次年4月30日前向市级报送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台账、利用量台账、利用水平计算表和企业秸秆利用调查表(详见附件3表1-4)。

各市上报时间和要求为:审核、汇总各县报送的报表后,分别于6月20日、9月5日、12月25日和次年5月31日前向省农业农村厅报送全市秸秆资源台账相关数据。

各县(市、区)于次年4月30日上报的秸秆台账资源数据为上一年度确切数据。2018年度农作物秸秆台账和调查数据,请各市、县(市、区)与今年6月份第一次秸秆台账数据一并报送。

三、组织样本农户调查

根据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建设工作要求,各县(市、区)应建立秸秆利用情况调查样本农户,开展农户抽样调查(详见附件3表5)。

(一)数量要求。

秸秆理论资源量在10万吨/年以上的县(市、区),样本农户数为120户;秸秆理论资源量在5-10万吨/年的县(市、区),样本农户数不少于80户;秸秆理论资源量低于5万吨/年的县(市、区),样本农户数不少于50户。在抽选确定农户时应兼顾普通小农户、种养大户,确保样本农户的代表性。样本农户要相对固定,无特殊情况一般不作调整。

(二)调查要求。

各县(市、区)应在春花作物、早稻、晚稻收获后,分别对样本农户开展现场调查,调查结果作为本地填报秸秆利用量台账“农户秸秆利用量”的基础数据。12月31日前完成当年度所有样本农户调查数据的整理和信息化系统录入,次年4月30日前完成样本农户调查数据的现场抽查、信息化系统审核和上报。各市于次年5月31日前完成现场抽查和信息化系统审核、上报。

四、有关要求

(一)落实责任。秸秆台账制度关系到各级生态文明考核。各地要重视秸秆台账制度建设工作,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单位,落实专业人员和工作职责,建立内部秸秆台账数据会商机制,对秸秆台账制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应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同时,应将样本农户调查责任落实到有关乡镇,落实调查人员,明确调查与运维责任。

(二)保证质量。各地要严格按照《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制度实施办法》(详见附件2)的要求实施数据调查、整理、汇总、抽查和信息系统录入,确保调查技术、台账建设标准一致性。为确保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质量,建立质量控制工作机制,落实质量管理措施,同时保存好样本调查的原始资料,确保台账建设全程痕迹化管理,数据质量全程可追溯。特别是对样本农户的入户调查时,调查人员要耐心、细致,确保准确获得第一手资料,做到“有什么,就记录什么”。

(三)落实经费。秸秆台账制度工作经费由各级财政分别负担。地方财政主要负担本级秸秆台账制度建设涉及的秸秆样本农户调查、台账培训、资料印刷、现场调查与抽样复核、数据汇总和信息系统录入等工作经费。各地应尽快向当地政府进行汇报,加强与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落实秸秆台账制度工作经费,保障秸秆台账制度相关工作的正常开展。

请各市农业农村局于4月10日前,将所辖县(市、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制度联系信息汇总后(详见附件1)报送省农业农村厅。各地在秸秆台账制度实施过程中如有问题和建议,请及时联系反馈。

联系人:省农业生态能源办邵建均,联系电话:0571-87398258。

 

附件:1.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制度联系信息表

     2.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制度联系信息表

     3.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制度

     4.主要农作物草谷比和收集系数推荐参数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

2019年3月29日

 

附件1

 

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制度联系信息表 

填报单位:                  

姓名

办公电话

移动电话

分管局领导                

   

单位负责人                

   

工作联系人                

   

 

附件2

 

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制度实施办法

 

一、目的

为准确掌握农作物秸秆产生与利用情况,建立各县(市、区)年度秸秆产生量台账、利用量台账,开展农户秸秆利用情况等台账基础数据调查,推进秸秆数据共享平台,为各级政府制定扶持政策和规划、进行产业布局和管理等提供数据支撑,为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等提供依据。

二、调查范围

全省统一调查作物为:水稻(早稻、单季稻、双季晚稻)、小麦、玉米、薯类(马铃薯、甘薯)、木薯、花生、油菜、豆类(大豆)、棉花、甘蔗、其他谷物、茭白等共十二类,同时各地可根据需要将本区域种植面积较大的瓜果蔬菜纳入调查范围。

三、台账内容

(一)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台账。

农作物秸秆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收获农作物籽粒等主产品后,残留的不能食用的茎、叶等农作物副产品,不包括农作物地下部分。根据当年本县(市、区)农作物产量和草谷比计算获得秸秆理论资源量,再根据秸秆收集系数计算获得该作物秸秆可收集资源量,最终获得全县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台账详见附件3表1。

(二)农作物秸秆利用量台账。

农作物秸秆利用量指通过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等途径利用的农作物秸秆量。根据当年本县(市、区)秸秆直接还田利用量和所有秸秆利用企业、农户“五化”利用的秸秆量,计算获得全县农作物秸秆利用量台账。农作物秸秆利用量台账详见附件3表2。

(三)农作物秸秆利用水平计算。

根据当年所在地区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利用量台账数据,计算获得本地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农作物秸秆利用水平计算表详见附件3表3。

四、秸秆台账基础数据采集

(一)企业秸秆利用量调查。

各县(市、区)对辖区范围内所有秸秆利用企业逐个开展秸秆利用情况调查,获得秸秆利用企业当年利用本县秸秆的数量。

秸秆利用企业是指在工商管理或民政部门注册登记的企业或合作社、对离田后的秸秆进行初次加工和直接利用的经营主体。经营主体不论其秸秆利用规模大小均要进行调查。企业秸秆利用量调查表详见附件3表4。

(二)样本农户秸秆利用情况调查。

根据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建设工作要求,各县(市、区)应建立秸秆利用情况调查样本农户,开展农户抽样调查。

秸秆理论资源量在10万吨/年以上的县(市、区),样本农户数为120户;秸秆理论资源量在5-10万吨/年的县(市、区),样本农户数不少于80户;秸秆理论资源量低于5万吨/年的县(市、区),样本农户数不少于50户。在抽选确定农户时应兼顾普通小农户、种养大户,确保样本农户的代表性。

各县(市、区)通过样本农户的抽样调查获得农户秸秆利用情况。主要调查农户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播种面积、单产)、农户自种自用秸秆利用的比例(分为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农户出售或赠送秸秆情况(出售或赠送秸秆量和用途)和收集利用他人秸秆情况(收集利用量和用途)。农户秸秆利用情况调查表详见附件3表5。

五、台账报送时间要求

(一)县级报送时间要求。

根据我省主要农事季节,确定各县(市、区)上报报表和时间分别为:6月15日、8月31日、12月20日和次年4月30日前向市级报送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台账、利用量台账、利用水平计算表和企业秸秆利用调查表。

各县(市、区)应在春花作物、早稻、晚稻收获后,分别对样本农户开展现场调查,调查结果作为本地填报秸秆利用量台账“农户秸秆利用量”的基础数据。12月31日前完成当年度所有样本农户调查数据的整理和信息化系统录入,次年4月30日前完成样本农户调查数据的现场抽查、信息化系统审核和上报。

(二)市级报送时间要求。

各市上报时间和要求为:审核、汇总所辖县(市、区)报送的报表后,分别于6月20日、9月5日、12月25日和次年5月31日前向省农业农村厅报送全市秸秆资源台账相关数据。各市于次年5月31日前完成现场抽查和信息化系统审核、上报。

各县(市、区)于次年4月30日上报的秸秆台账资源数据为上一年度确切数据。2018年度农作物秸秆台账和调查数据,请各市、县(市、区)与今年6月份第一次秸秆台账数据一并报送。

六、档案管理

各地应建立健全秸秆台账档案管理制度,及时归档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台账、利用量台账和秸秆利用水平计算表等原始资料,保证完整性。

七、工作要求

(一)建好调查样本农户。一是样本数量足够。各县(市、区)应确保样本农户数量不少于任务数的要求。二是固定调查农户。各县(市、区)抽选确定的样本农户要相对固定,无特殊情况一般不作调整。调查农户确需调整的(如种植结构调整、轮作休耕和土地流转等情况),调整方案经市级书面审核同意后实施。三是建立调查农户名录。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调查农户名录与档案,准确掌握调查农户的基本信息、农作物种植情况、秸秆利用情况等信息。

(二)严格审核台账数据。各地应加强台账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连续性和逻辑关系的审核。

(三)认真复核调查数据。各市、县(市、区)要开展样本调查数据抽样复核。其中,各县(市、区)要现场复核20%以上的样本数据(农户调查不少于15户、企业调查不少于2家),各市对所辖县(市、区)现场复核5%以上的样本数据(农户调查不少于5户、企业调查不少于1家)。抽样复核也可委托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或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负责。

(四)按时报送统计报表。各县(市、区)于次年4月30前,上报秸秆台账纸质报表(一式4份,其中:2份上交市级审核、存档,2份上交省级审核、存档)。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台账、利用量台账和秸秆利用水平计算表需上报原件,企业和样本农户秸秆利用情况的调查资料可复印并装订成册后按要求上报。

 

附件3

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制度

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台账登记表(表1)

填报单位(盖章):                           计量单位:亩、吨

作物种类

农作物播种面积

农作物产量

草谷比

理论资源量

收集系数

可收集资源量

合计

   

 

 

一、水稻

   

 

 

其中:1早稻    

           

2单季稻  

           

3双季晚稻

           

二、小麦

           

三、玉米

           

四、薯类

   

 

 

其中:1马铃薯  

           

2甘薯    

           

五、木薯

           

六、花生

           

七、油菜

           

八、豆类

   

 

 

其中:大豆     

           

九、棉花

           

十、甘蔗

           

十一、其他谷物

           

十二、茭白

           

十三、其它作物

   

 

 

负责人:         审核人:         填报人:       填报日期:

 

 

农作物秸秆利用量台账登记表(表2)

填报单位(盖章):                              计量单位:吨

秸秆种类

秸秆利用量

秸秆直接还田量

企业秸秆利用量

农户秸秆利用量

合计

离田肥料

饲料

燃料

基料

原料

合计

离田肥料

饲料

燃料

基料

原料

合计

                           

一、水稻

                           

其中:1早稻   

                           

2单季稻  

                           

3双季晚稻

                           

二、小麦

                           

三、玉米

                           

四、薯类

                           

其中:1马铃薯

                           

2甘薯    

                           

五、木薯

                           

六、花生

                           

七、油菜

                           

八、豆类

                           

其中:大豆    

                           

九、棉花

                           

十、甘蔗

                           

十一、其他谷物

                           

十二、茭白

                           

十三、其它作物

                           

负责人:         审核人:         填报人:       填报日期:

 

 

农作物秸秆利用水平计算表(表3)

填报单位(盖章):                              计量单位:吨

秸秆种类

秸秆可收集资源量

秸秆利用量

农户生活燃用的秸秆量

秸秆综合利用率(%)

农村可再生资源利用指数(%)

合计

         

一、水稻

         

其中:1早稻    

         

2单季稻  

         

3双季晚稻

         

二、小麦

         

三、玉米

         

四、薯类

         

其中:1马铃薯  

         

2甘薯    

         

五、木薯

         

六、花生

         

七、油菜

         

八、豆类

         

其中:大豆     

         

九、棉花

         

十、甘蔗

         

十一、其他谷物

         

十二、茭白

         

十三、其它作物

         

负责人:         审核人:         填报人:       填报日期:

 

 

20   年企业秸秆利用量调查表(表4)

填报单位(盖章):                              计量单位:吨

企业序号

企业名称

企业地址

法人

姓名

单位电话

手机号码

           
 

秸秆利用量

作物种类

年总利用量

肥料化

饲料化

燃料化

基料化

原料化

合计

           

一、水稻

           

其中:1早稻    

           

2单季稻  

           

3双季晚稻

           

二、小麦

           

三、玉米

           

四、薯类

           

其中:1马铃薯  

           

2甘薯    

           

五、木薯

           

六、花生

           

七、油菜

           

八、豆类

           

其中:大豆     

           

九、棉花

           

十、甘蔗

           

十一、其他谷物

           

十二、茭白

           

十三、其它作物

           

审核人:              填报人:            填报日期:

 

20   年样本农户秸秆利用情况调查表(表5)

填报单位(盖章):                                  计量单位:面积:亩,单产:公斤/亩,量:吨

农户序号

户主姓名

户主电话

户主地址

       

作物种类

农作物种植情况

农户自种自用秸秆“五料化”利用比例(%)

农户自种出售或赠送他人秸秆情况

收集利用他人秸秆情况

播种面积

单产

肥料化

饲料化

燃料化

基料化

原料化

出售或赠送秸秆量

用途(①肥料②饲料③燃料④基料⑤原料)

收集利用量

用途(①肥料②饲料③燃料④基料⑤原料)

直接还田

间接还田

合计

 

       

一、水稻

 

       

其中:1早稻    

                       

2单季稻  

                       

3双季晚稻

                       

二、小麦

                       

三、玉米

                       

四、薯类

 

       

其中:1马铃薯  

                       

2甘薯    

                       

五、木薯

                       

六、花生

                       

七、油菜

                       

八、豆类

                       

其中:大豆     

                       

九、棉花

                       

十、甘蔗

                       

十一、其他谷物

                       

十二、茭白

                       

十三、其它作物

                       

审核人:              填报人:            填报日期:

 

 

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制度指标解释

一、农作物秸秆产生量

(一)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

县(市、区)根据当地统计部门或农业农村部门内设机构提供的当年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量进行数据填报。

(二)理论资源量。

农作物的分布比较分散,通常均匀地分布在某一地区,并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情况有关,统计起来比较困难。一般根据农作物产量和各种农作物的草谷比,大致估算出各种农作物秸秆的理论资源量,计算公式为:

 

 

其中:

P—某一地区农作物秸秆的理论资源量,单位:吨每年(t/a);

i—农作物秸秆的编号,i=1,2,…,n;

Gi—某一地区第i种农作物的年产量,单位:吨每年(t/a);

λi—某一地区第i种农作物秸秆的草谷比。可采用推荐的主要农作物的草谷比参考数据(推荐草谷比参数见附件4)。各类农作物的草谷比数据应保持一贯性和连续性。

(三)可收集资源量。

在农作物收获过程中,许多农产品需要留茬收割;在秸秆收割以及运输过程中,也会发生部分枝叶脱落而造成损失。考虑到收集过程中的损耗,可收集资源量与理论资源量并不相同,受收集方式、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

 

Pc—某一地区农作物秸秆资源可收集量,单位:吨(t);

ηi,1—某一地区第i种农作物秸秆的收集系数。可采用推荐的农作物秸秆收集系数(推荐收集系数见附件4)。

二、农作物秸秆利用量

(四)秸秆利用量。

农作物秸秆利用量特指农作物秸秆通过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等途径利用的量。

秸秆利用量=秸秆直接还田量+调查的所有秸秆利用企业的秸秆利用量合计+农户秸秆利用量合计

(五)企业秸秆利用量。

秸秆利用企业秸秆利用量为本区域内从事秸秆加工的所有秸秆利用企业当年利用秸秆数量之和,即当年调查的所有秸秆利用企业的秸秆利用量合计(分别汇总计算秸秆离田肥料、饲料、燃料、基料、原料利用量)。

(六)农户秸秆利用量。

根据本区域内农作物秸秆利用水平,扣除秸秆直接还田和秸秆利用企业利用后,通过农户分散利用的秸秆量。可根据当年调查的样本农户秸秆离田肥料、饲料、燃料、基料、原料利用比例均值与本区域秸秆可收集资源量的乘积估算。

(七)秸秆肥料化利用。

秸秆肥料化利用包括秸秆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离田肥料)。

(八)秸秆直接还田量。

秸秆直接还田量为本区域秸秆可收集资源量与秸秆直接还田率的乘积。秸秆直接还田率是指本区域某种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的面积占该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可通过样本农户调查获得的秸秆直接还田比例均值计算或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估算。

(九)秸秆离田肥料利用。

秸秆离田肥料(间接还田)利用指企业或农户通过秸秆腐熟还田、堆沤还田、生物反应堆、生产有机肥、异地覆盖还田等技术途径消纳利用的秸秆,不包括直接还田部分。

(十)秸秆饲料化利用。

秸秆饲料化利用指企业或农户通过鲜食、青(黄)贮、氨化、压块饲料(包括颗粒饲料)、揉搓丝化、蒸汽爆破等技术途径发展养畜消纳利用的秸秆。全株青贮玉米无秸秆产出,不在统计范围。

(十一)企业秸秆燃料化利用。

秸秆燃料化利用指企业通过固化成型、炭化、热解气化、沼气生产、直燃发电、纤维素乙醇生产等技术途经消纳利用的秸秆。

(十二)农户秸秆燃料化利用。

农户秸秆燃料化利用仅指农户生活燃用的秸秆。

(十三)秸秆基料化利用。

秸秆基料化利用指企业或农户通过生产食用菌基质、育苗基质和其它栽培基质消纳的秸秆。

(十四)秸秆原料化利用。

秸秆原料化利用指企业通过生产人造板材、复合材料、清洁制浆、木糖醇、可降解包装材料、墙体材料、盆钵、造纸等技术,以及企业或农户通过编织、养畜垫料、建筑等途径消纳的秸秆。

三、农作物秸秆利用水平

(十五)秸秆综合利用率。

 

某一地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计算公式为:

 

(十六)农村可再生资源利用指数。

某一地区农村可再生资源利用指数计算公式为:

 

校验关系:秸秆可收集资源量≥秸秆利用量

四、企业秸秆利用量调查

(十七)企业调查范围。

通过对辖区范围内所有从事秸秆“五料化”利用的秸秆利用企业进行调查可获得当年秸秆利用企业消纳的秸秆量。

以下情况,不纳入本调查填报范围内:

1.企业从辖区范围以外购买秸秆利用的。

2.秸秆利用企业购买秸秆加工成品后再进行利用的。例如,秸秆利用企业购买其他秸秆燃料化利用主体加工的秸秆压块燃料进行利用;秸秆利用企业(如规模养殖场)购买秸秆加工饲料;秸秆利用企业购买其他秸秆原料化利用主体加工的秸秆加工品。

(十八)企业调查内容。

调查企业当年通过秸秆肥料化(不含直接还田)、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秸秆的情况。秸秆利用企业应建立秸秆利用量台账制度,每月记录一次秸秆利用情况。

五、农户秸秆利用情况调查

(十九)农户自种秸秆自用情况。

调查农户自种自用秸秆“五料化”利用的比例,包括:秸秆肥料化(含直接还田和间接还田)、饲料化、燃料化(仅含生活燃用)、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的比例。

自种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比例≤100

(二十)农户自种出售或赠送他人秸秆情况。

调查农户自种出售或赠送他人秸秆的量和用途情况。

(二十一)收集利用他人秸秆情况。

调查农户收集其他农户的秸秆量和用途情况。

以下农户购买秸秆加工成品后再进行利用的情况,不纳入本调查填报范围内:

1.农户购买秸秆燃料化加工主体加工后的秸秆压块燃料用于炊事取暖等;

2.农户购买加工后的秸秆商品有机肥;

3.农户购买加工后的秸秆饲料。

六、其它要求

(二十二)报表签名和盖章。

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台账登记表、利用量台账登记表和秸秆利用水平数据计算表由当地农业农村局负责人签字,并盖当地农业农村局公章。

(二十三)数据精度要求。

表格内填报的数据统一保留两位小数。

(二十四)数据逻辑关系和口径。

1.水稻=早稻+单季稻+双季晚稻,薯类=马铃薯+甘薯,豆类≥大豆。

2.稻壳、玉米芯、花生壳、甘蔗渣不纳入农作物秸秆产生和利用的统计、调查范围

附件4

主要农作物草谷比和收集系数推荐参数

主要农作物草谷比推荐参数

 

作物种类

玉米

水稻

小麦

其它谷物

棉花

(籽棉)

油菜

花生

豆类

薯类

甘蔗

草谷比参数

2.05

1.28

1.38

1.06

3.32

2.05

1.50

1.68

1.16

0.11

注:相关数值将在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结束后进行修订。

 

主要农作物收集系数推荐参数

 

秸秆种类

留茬高度(cm)

可收集系数

玉米秸

机械收割15

0.85

人工收割8

0.90

稻草

机械收割15

0.74

人工收割7

0.83

麦秸

机械收割15

0.73

人工收割6

0.83

其它谷物秸秆

6

0.85

棉秆

0

0.86

油菜秆

8

0.64

花生秧

/

0.83

豆类秸秆

/

0.56

薯类秸秆

/

0.73

甘蔗叶梢

/

0.70

注:相关数值将在第二次污染源普查结束后进行修订。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