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甘肃酒泉秸秆:从“讨人厌”变为“金疙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12-18  浏览次数:881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 12月16日,在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河东镇的一间车间里,机声隆隆——工作人员将一堆堆玉米、紫花苜蓿、甘草、花卉秸秆以及葵花皮在大型机械的高速运转下,被碾压成饲料颗粒,再经密封、打包、储存等环节处理,最终成为牛、羊的饲料,实现了秸秆饲料化利用。

            timg (20)

       现年57岁的瓜州县河东镇七道沟村八组村民张生会,家里有3口人。近几年,因儿子生病花去了家里大部分积蓄。为了缓解经济压力,张生会又租种邻村的120亩地,全部种上了玉米,家里10多只羊,近40吨的玉米秸秆羊吃不完,这让张会生有点发愁。镇上的干部得知后主动讲政策、想办法,让张会生家玉米秸秆从“讨人厌”变成了“金疙瘩”。

“种了30年的庄稼,地里没人要的玉米秸秆也能变成钱,在过去,想都不敢想。以前都是拉回家直接喂牛羊,或者粉碎放在地里做肥料,今年的玉米秸秆以每吨500元的价格被镇上正裕农牧业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收购了,卖了近2万余元。”张生会说。

“我们今年与新疆、西藏、四川等公司签订颗粒饲料订单2.2万吨,已发货1800吨。我们将农户的玉米、甘草等废弃秸秆收购回来,可增加群众收入,提高秸秆利用率,也能保护环境。公司今年投资200万元,引进年加工秸秆颗粒饲料设备1套,计划明年再引进加工设备1套,扩大生产规模。”瓜州县河东镇正裕农牧业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肖发明说。

“以前玉米秸秆放在地里‘讨人嫌’,收拾起来实在太费劲,今年我的170多亩玉米秸秆在地上就被颗粒饲料厂工人拉走了,既解决了我的难题,又增加了收入。”瓜州县河东镇双泉村五组村民丁守林说。

过去的瓜州县河东镇,每到秋冬时节,庄稼地里随处可见闲置堆积的废弃秸秆。如今,一捆捆废弃秸秆被回收加工成颗粒饲料,既可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又能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碳排放。

“回收的废弃秸秆被加工成颗粒饲料,再销售给企业进行资源再利用,延伸全镇草畜产业链,带动群众增收,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明年,河东镇将进一步推进延伸草畜产业发展链条,探索农业生态循环和可持续发展路径,努力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瓜州县河东镇镇长杨雪琴说。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