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目标
力争2020年全县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其中,产业化利用量占秸秆综合利用总量的比例达到42%,能源化和原料化利用量占秸秆综合利用总量的比例达到35%。
二、重点工作
(一)培育秸秆综合利用龙头企业
积极参加2020年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做好博览会签约项目的孵化培育、落地生根。做好县域内秸秆综合利用企业的摸底工作,新培育1个以上秸秆综合利用龙头企业,企业年利用秸秆量达到万吨以上。在秸秆资源量丰富、秸秆产业化利用基础较好的镇村,鼓励秸秆产业与扶贫工作相结合。
(二)优化秸秆肥料化利用技术
各乡镇统筹安排好秸秆机械化还田、离田结构,建设秸秆还田示范片,及时公布秸秆机械化科学还田示范片信息。根据农作物品种和耕作模式,规范技术工艺流程,推进农机装备、农业技术、农业信息化在秸秆还田中的集成应用。科学采用粉碎还田、深翻、深松、深耕等方式,提高耕地质量,提升利用效果。培育具备标准化秸秆机械化还、离田作业能力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大力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生物炭基肥等肥料化利用方式,推动秸秆肥料化利用转型升级。
(三)稳步发展秸秆饲料化和基料化利用
结合我县支持皖东牛产业发展实际,开展秸秆饲料化利用项目建设,鼓励秸秆饲料商品化生产,大型牛羊规模养殖场青贮氨化池原则上不小于1000立方米,年消纳秸秆量不低于2000吨。建设1处秸秆饲料化收储企业。鼓励秸秆基料化利用和基质商品化生产,培育1处规模化秸秆基料化利用企业。
(四)大力推进秸秆能源化利用
支持殷涧宋集秸秆沼气工程增加沼气供气户数、发电并网。2020年新培育1处秸秆固化成型燃料清洁生产点,大力推广秸秆成型燃料应用,生产点要加强清洁化生产技术应用,做好除尘、降噪等工作。按照凤阳县2020年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对秸秆发电的补助。按照秸秆销售至利用企业实际情况,对秸秆收储运销补助。
(五)加强秸秆收储体系建设
根据不同区域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特点等,按照合理半径规划建设规范的秸秆标准化收储点,加快构建乡镇有标准化收储中心、村有固定收储点的“1+X”的秸秆收储体系网络。2020年全县粮食主产区乡镇实现至少建有1个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全县新建标准化收储中心不少于2个,每个行政村至少建立1个标准化临时堆放转运点,实现秸秆收储运销网络乡镇全覆盖;非主产区可多个行政村联合建立1个临时堆放转运点。
在现有秸秆收储体系的基础上,探索标准化建设、可持续利用的秸秆收储体系模式。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入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秸秆收储点建设列入村集体财产、企业租用支付费用、收储利润村民共享的利益链接机制,积极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参与收储点运营管理,确保秸秆收储点建设“依法建设、持续利用、一次建成、长久获益”。
(六)做好秸秆资源台帐建设
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秸秆台账建设工作部署,各乡镇要积极配合农业农村部门开展秸秆资源台帐建设等秸秆统计工作,组织专门力量进行区域内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抽样调查、分析测算和统计上报,监督管理本区域秸秆市场化利用主体建立自然年度(1月1日—12月31日)秸秆原料收购、加工转化记录,保存好台帐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表、照片等档案材料。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分工。各乡镇及园区要把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领导组织,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明确分工、压实责任、精准施策、合力推进,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密切配合的良好工作格局,全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要围绕环境保护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切实落实秸秆禁烧工作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秸秆禁烧工作机制,细化职责分工,明确目标任务,共同推进秸秆禁烧工作。
(二)落实主体责任,加大政策支持。认真落实秸秆综合利用主体责任,根据《安徽省支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皖政办〔2018〕36号),强化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项目用地保障,落实税收、电价、运输等优惠政策。要加大用地支持力度,做好土地、城乡规划等衔接工作,优先安排秸秆电厂、秸秆收储设施、秸秆固化燃料生产点、秸秆沼气等项目用地,确保项目尽快落地。秸秆收储设施用地原则上按设施农用地管理,尽量利用存量建设用地、空闲地、废弃地等,不占或少占农用地,依法依规优先办理用地手续。继续执行秸秆发电财政补贴政策,落实好秸秆电厂免收土地使用税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免收秸秆运输车辆普通公路过路过桥费。
(三)强化资金保障,规范资金使用。县农业农村局负责牵头结合实际制定完善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项目实施细则和奖补政策,确定项目奖补标准,建立健全资金保障机制,优先保障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所需财政奖补资金。发挥财政奖补资金示范带动效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切实强化资金监管。同一主体同一项目不得重复奖补,省级及以上奖补资金一律不得用于工作经费等方面支出,全部用于秸秆综合利用相关项目,原则上当年用完。除完成市下达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约束性指标任务外,充分利用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奖补资金补贴建设自选项目,加快推进秸秆标准化收储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秸秆能源化(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秸秆制气、秸秆户用沼气提质增效等)、基料化、原料化等产业化利用方式,培育壮大秸秆综合利用产业。
(四)营造舆论氛围,发挥示范效应。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重点突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重要意义,凸显凤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亮点,营造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浓厚氛围,打造秸秆综合利用提升工程示范样板,增强辐射带动效应,提升全县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完成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