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河北安平秸秆发电项目助力群众脱贫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19  浏览次数:699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  “没想到过去不好打发的秸秆,如今成了生钱的宝贝,这个月我刚领了3000元。”日前,在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鑫忠种植专业合作社,史立峰拿到工资兴奋地说,自从加入合作社后,月月有工资,年底还分红,如今彻底脱了贫。

   u=1112348375,980085210&fm=21&gp=0

               史立峰能脱贫,依靠该县一项变废为宝的新产业——秸秆发电。在河北中电京安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粉碎后的秸秆经过脱硫、脱氮、脱尘后,经上料传送带送入生物质锅炉,燃烧后利用热能转化为电,每天能消耗800吨秸秆,发电70万千瓦时。史立峰的工作就是操作粉碎机,将这些秸秆粉碎,随后会有专人将其运往中电京安生物质热电联产厂,作为生物质能源。“往年这些秸秆要不就是留在田里烧掉,要不就是被扔到小白河两岸。现在可以卖给我们合作社,1公斤0.14元。”粉碎机旁的史立峰边干边说。

   
          “合作社购进秸秆粉碎机也是借了扶贫的东风。”鑫忠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峰说,秸秆扶贫项目始于2019年年底,合作社与县扶贫办签订投资入股分红协议,建设秸秆收储站,与河北中电京安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秸秆收购协议,建档立卡贫困户每年在合作社获得收益分红。


             “这是县里探索的扶贫新模式。”安平县扶贫工作专班负责人贾盼珣说,扶贫资金直接发放到农户手里,只能解一时之急,而投入到扶贫产业中,却可以“一箭三雕”,既壮大了产业,贫困户有了稳定的收益,也改善了农村环境。秸秆产业扶贫刚刚起步,需要解决存储、加工环节的难题,安平县探索政府推动、市场运行的长效机制,县扶贫办使用扶贫资金投资215.6万元,购置了破碎机、抓木机等设备,入股7家合作社进行产业培育,为贫困户增收带来了希望。


          “现在环保抓得紧,大伙儿纷纷把秸秆送到合作社来,量大的我们去车拉,合作社的生意也格外好。”赵峰说,合作社已经建起秸秆收集、运输、加工的完整产业链,运作半年多时间,已覆盖周边20多个村,年消纳秸秆450万吨,增加近百个就业岗位。



          “从农业废弃物摇身一变成为清洁能源,秸秆目前串起一条资源节约、低碳环保、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绿色产业链’。”贾盼珣说,通过“生态+扶贫”模式,不但让贫困人口实现增收脱贫,还增强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实现了百姓富和生态美的统一。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