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安徽固镇县刘集利用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成效显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6-19  浏览次数:696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夏收以来,安徽固镇县刘集镇进一步加大秸秆禁烧力度的同时,转变工作方式,充分利用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变“堵”为“疏”,既为农民解决了秸秆无处堆放的麻烦,又实现了秸秆综合利用,减少了麦秸燃烧污染现象。

  
                     


         在刘集镇吕桥村一家占地20亩的标准化秸秆收储厂,前来售卖秸秆的群众热情高涨,你追我赶的争着往厂里送秸秆。经营这家秸秆收储公司的负责人李泽说:“从5月底开始,周围村民每天都拉来大量秸秆,高峰期一天能收购100多吨。收储公司用机器将秸秆粉碎或打捆,然后卖给食用菌厂、饲料厂或发电厂进行再利用。”

  

       “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这些秸秆拉回家也没有用,放在地里污染环境还容易着火,我们拉到这边卖还能换点零花钱!”张蔡村的贫困户张增芹拿着刚用秸秆换的65元钱,很是高兴!

  
          作为固镇县的农业大镇,刘集镇每年粮食产量13万吨以上,同时也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以往,废弃的秸秆始终困扰着农民,扔在地里庄稼难以播种,就地点燃不仅污染环境还要被罚款。为此该镇积极协调各方,2020年全镇新建成了8家标准化秸秆收储中心,标准化秸秆收储项目的投产运营不仅大力的提高了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也为该镇的贫困户带来不少收益。

  
       “我们家没有多少小麦,几亩地收完了,我就来厂里打零工了,每天去地里帮厂里拉秸秆回来,一天200块,这一季能挣几千块”集南村的贫困户张荣友正开着拖拉机往农田驶去。

  
       像张荣友这样的贫困户还有许多,今年刘集镇全镇小麦全部实施打捆离田,秸秆收储中心为全镇贫困户提供了近200个工作岗位,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农户将零散的秸秆送到收储点也能换钱,既减少了环保压力,还为群众带来实惠。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