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稻田秸秆还田实施方案
作物秸秆含有较丰富的氮、磷、钾以及多种微量元素和有机物质,养分齐全,是重要的有机肥料资源。秸秆还田具有改善土体结构,改良土壤耕性、提高耕地质量的作用。因此,农作物秸秆还田是补充和平衡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的有效方法,是耕地质量建设的基本措施之一,对于促进有机资源转化利用,减少化肥用量,保障粮食安全,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根据新罗区农业生产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新罗区稻田秸秆主要有:单季稻、晚稻,少量的早稻。2019年全区实施稻田秸秆还田面积4.0万亩。各镇(街)要与农机部门密切配合,因地制宜地指导农户采取粉碎、堆沤、覆盖等形式,及时将秸秆还田利用,补充土壤钾素,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促进有机肥资源转化利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减少化肥施用量。
二、工作内容
1、在粮食产能区全面推广稻田秸杆还田,实现产能区秸杆还田全覆盖。加强与农机站沟通,密切配合,积极推行稻田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结合水稻机械收割,指导农户将收割切碎或机械粉碎后的稻田秸秆及时翻压还田。支持农机合作社开展秸秆翻耕还田,不断提高稻田秸秆还田机械化程度,改善农田土壤结构,提高耕地地力。通过项目实施,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减少化肥使用量。各镇(街)要及时汇总稻田秸秆还田面积,收集机割粉碎或收割切碎图片,将稻田秸秆还田数据及相关资料报区土肥站。
2、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稻田秸秆还田在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尤其在作物收获季节,利用村、镇宣传栏和广告栏、网络等宣传媒体,加强舆论宣传,教育广大群众杜绝秸秆禁烧,自觉做到和支持秸秆还田利用。面向基层,贴近农民,普及相关知识和技术,用技术指导群众,用示范带动群众,逐步提高农民的秸秆还田意识和自觉性。
三、技术模式
各镇(街)要结合当地生产实际,选择适合的稻田秸秆还田技术模式推广应用。
1、秸秆覆盖还田。用稻草整株秸秆覆盖田面,它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减产水分蒸发与径流,防止水土流失,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具有操作简单、经济适用的特点。
2、机械粉碎还田。这是近年来农业部门为解决田间焚烧秸秆问题而大力推广的技术。据试验,稻草连续还田5年后,土壤有机质可提高2.0~2.7 g/kg。通过采用带有秸秆粉碎功能的水稻收割机收获水稻,将秸秆粉碎后均匀覆盖地表,在耕地作业时,利用机械将粉碎后的秸秆翻压还田。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及时灌水、适量施用氮肥与秸秆腐熟剂等方法,加快稻草腐熟。
3、秸秆堆沤腐熟还田。高温堆肥也是一项转化秸秆的措施,农作物收获时将秸秆收集到一起,待下雨时封垛高温,厌氧发酵沤制,积造成优质堆肥。特点是时间长,受环境影响大,劳动强度高,产出量少,成本低廉。
4、秸秆养畜,过腹还田。我区养殖业较发达,通过过腹还田既解决了饲料资源又可以得到养分齐全的有机肥。
四、保障措施
1、落实工作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项目工作机制,各镇(街)必须指派专人负责,保障工作有力有序开展,确保任务落实到位。
2、强化宣传引导。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农户,通过稻田秸秆还田,提高耕地质量,减少化肥施用量,提升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水平。
3、加强服务指导。在水稻收获的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巡回指导和现场技术服务,引导农户进行稻田秸秆还田。充分发挥12316农业信息服务的作用,强化服务指导,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示范农户的科技素质,做好示范带头作用。
4、强化监督检查。在水稻收获的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各镇、村对稻田秸秆还田情况进行督查,发现露天焚烧秸秆行为,及时制止并予以批评,确保稻田秸秆还田工作落到实处。各镇(街)农技站要在重点季节进行全方位、全时段、高频率、高强度的监控防范,坚决制止秸秆露天焚烧,提高稻田秸秆还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