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指出,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已经到了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实现农业废弃物更加科学、更加高效和更有价值利用,是农业发展新阶段的一项新课题。作为三大农业废弃物之一,农作物秸秆的处理利用事关我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事关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治理与生态宜居,事关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发展,事关北方地区清洁供暖等民生,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
据悉,截至2017年底,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3.68%,其中肥料化56.53%、饲料化23.24%、燃料化15.19%、基料化2.32%、原料化2.72%,以农用为主、以肥料化和饲料化为主的利用格局已经形成。特别是12个秸秆综合利用试点省区,通过综合施策、强化管理、整县推进、以用促禁,不断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稳步开展,河北、山西、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四川、陕西等8个省的秸秆综合利用率都稳定在86%以上。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也整体呈现出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取得了良好成效,主要表现为“四个提升”。一是秸秆综合利用率明显提升。2017年东北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2%,较上年提高了近4个百分点。二是秸秆还田能力快速提升。新增秸秆还田面积近3000万亩,还田总面积达到1.23亿亩,有力推动了黑土地保护工作。三是秸秆收储能力大幅提升。专业化收储能力新增1200万吨,总能力超过3000万吨,秸秆收储运组织超过2100个,缓解了秸秆从田间到车间的难题。四是秸秆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培育了一批年利用秸秆10万吨以上的龙头企业,秸秆产业的质量效益有了显著提高。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因地制宜、农用优先、就地就近、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以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利用为主攻方向,以完善利用制度、出台扶持政策、强化保障措施为推进手段,形成政府推动、市场驱动、主体带动的长效机制,切实提高秸秆利用产业化水平。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东北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50%重点县市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露天焚烧现象显著减少;力争到2030年,全国建立完善的秸秆收储运用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基本实现全量利用。
会议期间,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东北区域玉米秸秆协同创新联盟、海伦市等9家单位做了大会交流发言,与会代表还集中参观了东北地区秸秆处理行动成果展,现场考察了玉米收获联合整地作业、新能源供热燃料化利用、秸秆青黄储饲料化利用等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