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政策法规 » 正文

山东省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2016-2020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13  浏览次数:544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为加快推进我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缓解秸秆废弃和焚烧带来的资源浪费及环境污染问题,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农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总体部署和《山东省耕地质量提升规划(2014-2020)》,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我省秸秆综合利用基本情况

  我省是农业大省,以小麦、玉米、棉花秸秆为主的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利用潜力巨大。据统计,2015年全省农作物秸秆总量约为8637万吨,其中小麦秸秆3514万吨,玉米秸秆4136万吨,棉花秸秆261万吨,花生秸秆244万吨,其他秸秆482万吨。

  (一)综合利用情况

  2015年,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量7346多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85%,重点区域达到90%以上。初步形成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 “五化并举”的综合利用格局。

  1.秸秆还田与肥料化利用。全省秸秆还田与肥料化利用量约4200万吨,占秸秆利用总量的57.1%。其中,完成小麦、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面积约8000万亩。

  2.秸秆饲料化利用。全省秸秆饲料化利用量约1643万吨,占秸秆利用总量的22.4%

  3.秸秆燃料化利用。全省燃料化利用秸秆量约600万吨,占秸秆利用总量的8.2%

  4.秸秆基料化利用。以麦秸、玉米秆、棉柴等为基料,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利用秸秆量约596万吨,占秸秆利用总量的8.1%

  5.秸秆原料化利用,主要是用于生产非木纸浆、密度板、装饰板、一次性餐具等,秸秆利用量约307万吨,占秸秆利用总量的4.2%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秸秆产量大,产期集中,废弃焚烧问题仍较严重。我省秸秆资源总量较大、品种多样,虽经各级共同努力,秸秆综合利用率逐年提高,但仍有1300万吨左右的秸秆未得到有效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秸秆利用不科学,还田质量不高。我省秸秆还田比例较大,占秸秆利用总量的49%左右。由于秸秆还田作业成本高,缺少政府补贴,加上机械不配套,技术不规范,一些地方没有严格实施深耕深松,耕地常年高强度、超负荷利用,如果大量秸秆连年堆积在地面和表层土壤,不但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提升土壤肥力的作用,甚至还会影响作物生长。

  3.秸秆收储运成本高,体系机制尚不健全。秸秆产生时间较为集中,面广量大,点多分散,离田作业不规范,收集、储运费时费力,成本高,受市场波动影响大,秸秆收储服务体系不健全,尚未建立起快速收集处理的有效机制。

  4.科技研发滞后,推广体系不健全。缺少专门从事秸秆综合利用的研究机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秸秆还田配套机具和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推广力度有待加强,秸秆固化、炭化生产设备配套率低、耗能高等问题也亟需改进。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坚持农业优先、疏堵结合、政策引导、资金扶持、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为目标,以秸秆还田和肥料化、饲料化利用为主导,以燃料化、基料化利用为补充,以原料化利用为辅助,大力推进秸秆还田和秸秆养畜,在商品有机肥加工、秸秆养殖食用菌、生物质能源和新型材料等领域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构建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改善农村环境,带动农民增收,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现代农业发展。

  (二)发展目标

  经过综合分析,未来5年,我省每年秸秆资源产生总量约为84008600万吨(暂按8500万吨测算)。计划到2017,秸秆综合利用量7560万吨左右,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提高到89%。到2020年,秸秆综合利用量7820万吨左右,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2%。基本建立农民和企业“双赢”、价格稳定的秸秆收储运体系,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格局。

  三、实施途径

  (一)主要任务

  1.大力推进秸秆还田和肥料化利用。以实施小麦、玉米秸秆直接还田为重点,研究制订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标准,科学合理地推行秸秆机械化还田、小麦保护性耕作、秸秆快速腐熟还田等技术。利用生化处理技术,生产育苗基质、栽培基质和生物有机肥,满足集约化育苗、无土栽培和土壤改良的需要。到2020年,全省秸秆还田和肥料化利用量占秸秆利用总量的60%左右。

  2.扶持发展秸秆饲料加工业。把秸秆饲料化与调整种植、养殖结构结合起来,加快牛、羊等食草动物产业发展,积极培植秸秆养畜产业带,推进种养结合,实现规模化、集约化饲养。大力推广秸秆直接粉碎饲喂技术、青贮饲料机械化技术、秸秆微生物发酵技术、秸秆氨化技术,扶持发展一批秸秆饲料加工企业。到2020年,全省饲料化利用秸秆量占秸秆利用总量的25%左右。

  3.鼓励发展秸秆基料化产业。发挥我省食用菌生产优势,大力发展以小麦、玉米、棉花秸秆为基料的食用菌生产,培育壮大秸秆生产食用菌基料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大户,以食用菌规模化发展带动秸秆基料化利用。积极发展秸秆育苗基料、花木基料、草坪基料等生产加工,推动秸秆基料产业发展。到2020年,全省秸秆基料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的8%左右。

  4.稳步推进秸秆燃料化利用。因地制宜推广秸秆生物气化、热解气化、固化成型及炭化等技术,推进生物质能利用,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在棉花主产区,扶持建设一批秸秆固化成型及炭化产业化示范项目。统筹规划发展秸秆直燃发电项目。到2020年,全省燃料化利用秸秆量占利用总量的4%左右。

  5.合理布局秸秆原料化利用产业。围绕现有基础好、技术成熟度高、市场需求量大的重点行业,鼓励采用先进工艺技术,生产以秸秆为原料的非木浆纸、木糖醇、新型材料、降解膜、餐具等产品。立足优势,积极发展以秸秆为原料的编织加工业、工艺品加工业。到2020年,全省原料化利用秸秆量占利用总量的3%左右。

  6.建立健全秸秆收集储运体系。加快建立以需求为引导、利益为纽带、企业为龙头、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骨干,政府推动、农户参与、市场化运作、多种模式互为补充的秸秆收集储运服务体系。支持发展秸秆收储大户,壮大秸秆经纪人队伍,提供秸秆收集储运综合服务。鼓励发展农作物联合收获、打捆压块和储存运输全程机械化。

  (二)重点工程

  在全省粮食、棉花、油料、蔬菜主产区等秸秆集中度高的地区、交通干道、机场周边、高速公路沿线及重点旅游区,围绕秸秆还田和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利用等领域,实施一批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工程,大力推广用量大、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1.秸秆机械化还田工程

  (1)区域布局:重点在小麦、玉米产区,以齐河等粮食产量过10亿斤的49个县(市、区)为核心,逐步覆盖所有粮食产区。

  (2)建设内容:实施玉米秸秆机械还田补贴项目。对开展机械粉碎、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还田作业的农机服务组织进行定额补贴。补贴推广大马力深耕深翻机械2000台套。采用中型拖拉机牵引秸秆粉碎机将玉米秸秆粉碎两遍,秸秆粉碎长度小于10厘米,留茬高度小于5厘米,用大中型拖拉机翻耕或旋耕,将秸秆翻入耕层,提高农田有机质含量。

  (3)进度目标:到2020年,小麦机械化秸秆还田率稳定在90%以上,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率达到70%,还田面积8300万亩左右,还田秸秆 3650 万吨左右。

  2.秸秆生物腐熟还田工程

  (1)区域布局:在曹县等粮食产量前10位的县(市、区)示范推广生物腐熟还田项目。在果菜主产区,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2)建设内容:实施秸秆生物腐熟还田、生物反应堆技术示范项目,对施用腐熟剂、高效微生物菌剂进行奖补。采用生物菌剂快速腐熟还田技术,推进秸秆就地就近还田利用。在农作物收获后,将粉碎或整株作物秸秆均匀平铺农田,撒施腐熟菌剂,调节碳氮比,利用微生物菌剂对农作物秸秆进行发酵腐熟,加快秸秆还田利用,培肥改良土壤,提高农产品质量。

  (3)进度目标:2016-2020年,每年在粮食产量前10位的县区中选择3个县,各示范推广20万亩生物腐熟还田、秸秆反应堆项目,累计示范推广300万亩。

  3.秸秆腐熟生产有机肥工程

  (1)区域布局:在全省粮食、棉花、油料、蔬菜主产区等秸秆集中度高的地区,培育发展秸秆有机肥产业。

  (2)建设内容:实施秸秆腐熟生产有机肥示范项目,对秸秆有机肥生产主体或应用主体,按照产销量或使用量进行奖补。鼓励利用秸秆粉碎、腐熟、加工,添加适量的家畜粪尿等,或者添加菌种和酶,使秸秆发酵生成有机肥,或加工生产蔬菜、花卉、园林栽培基质,减少化肥施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鼓励研发秸秆有机肥生产加工新技术、新菌种(酶)。

  (3)进度目标:2016-2020年,在粮食、蔬菜主产区每年新(改)建秸秆有机肥厂25座。到2020年,全省新(改)建秸秆有机肥厂达到100座,年消耗秸秆400万吨以上。

  4.秸秆青贮饲料工程

  (1)区域布局:重点在烟台、威海、潍坊、东营、济南、淄博、泰安、德州、滨州等奶牛主产区,沿黄肉牛产业带、鲁中南肉牛产业区、胶东乳肉兼用牛区等,发展秸秆青贮。

  (2)建设内容:实施秸秆青贮示范项目。大力推广秸秆青贮、黄贮、微贮技术,建设标准化秸秆青贮池,对秸秆进行密封贮藏,经过一定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处理制成饲料。鼓励规模化养殖企业或秸秆收储企业,建设秸秆青贮池,研发秸秆青贮新技术、新模式,发展秸秆收储、粉碎、微贮等机械设备。

  (3)进度目标:2016-2018年,在奶牛主产区、沿黄肉牛产业带新(改)建秸秆青贮氨化池450万立方米;2019-2020年,在鲁中南奶牛、肉牛产区新(改)建秸秆青贮氨化池150万立方米。2020年,累计新(改)建秸秆青贮氨化池600万立方米,新增秸秆饲料化利用能力400万吨左右。

  5.秸秆栽培食用菌工程

  (1)区域布局:重点在粮食和食用菌主产区,扶持发展高标准食用菌菌种、菌包(发酵料)厂。

  (2)建设内容:支持企业、合作社和农民以小麦、玉米、棉花、水稻等秸秆为原料,充分利用秸秆中富含的碳、氮、矿物质及激素等营养成分,发展平菇、姬菇、草菇、鸡腿菇、毛木耳等多个品种的食用菌生产。推广多功能恒温菇房、菌菜复合棚、光伏食用菌大棚和周年生产菇房等新型周年高效栽培模式。鼓励延长食用菌产业链条,支持发展菌渣有机肥生产,提高生物质循环利用水平和增值效益。

  (3)进度目标:2016年,在金乡县等食用菌产值10亿元以上的县(市、区),新(改)建12个高标准食用菌菌种、菌包(发酵料)厂。2017年,在鱼台县等食用菌产值5亿元以上的县区,新(改)建10个高标准食用菌菌种、菌包(发酵料)厂。2018-2020年,在东昌府区等食用菌产值1亿元以上的县区,新(改)建28个高标准食用菌菌种、菌包(发酵料)厂。2020年,新(改)建50个食用菌菌种、菌包(发酵料)厂,辐射周边食用菌生产,带动消耗秸秆150余万吨/年。

  6.秸秆气化工程

  (1)区域布局:重点在鲁中、鲁南、鲁西地区选择秸秆资源丰富的区域或农村社区,建设秸秆热解气化站、规模化秸秆沼气或生物天然气工程。

  (2)建设内容:秸秆热解气化站示范项目,以农作物秸秆等为原料,利用热解气化技术,在气化炉中将秸秆部分转化为可燃气,净化后用于集中供气。秸秆沼气和生物天然气工程,秸秆经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直接用作燃料或者提纯成生物天然气。

  (3)进度目标:到2020年,新(改)建秸秆热解气化站5个,建设规模化秸秆沼气(生物天然气)工程15个。通过秸秆燃料化技术推广和项目建设,秸秆燃料化年处理能力达到313万吨左右。

  7

  77.秸秆原料化利用工程

  (1)区域布局:重点在农业高新技术区、循环经济优势区,发展秸秆原料化利用产业。

  (2)

  纯成于氧罐内中温发酵秸秆沼气、建设内容:鼓励发展秸秆纤维、秸秆板材、秸秆模具等,对秸秆进行热压等处理或采用特定工艺与其他材料混合,推进秸秆清洁制浆、人造板、墙体材料、包装材料、降解膜、餐具等原料化利用。支持秸秆提取淀粉、木糖醇、糖醛等产业。

  (3)进度目标:到2020年,秸秆原料化利用更趋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原料化利用秸秆234万吨。

  8。点工程为用主要措施和建设,并8888.秸秆收集储运体系建设工程

  (1)区域布局:重点在小麦、玉米等粮食主产区,以粮食产量过10亿斤的49个县(市、区)为核心,逐步覆盖到所有产粮县。核心区每个县(市、区)建设年收储能力5000吨以上的秸秆收集储运站点5-6个,其他粮食产区每个县(市、区)2-3个。

  (2)建设内容:对秸秆收储站点购置收储设备、开展收储运服务进行补贴。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建设多种形式的秸秆收集储运体系,推广农作物联合收获、粉碎、捡拾打捆、转移等全程机械化,对收获后留在田间的秸秆进行及时高效的处理。鼓励多种经营主体参与秸秆收集、加工、储存、运输,建立健全市场化运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3)进度目标:2016-2018年,推进粮食产量过10亿斤的49个县(市、区)建设年收储能力5000吨以上的秸秆收集储运站点300个2019-2020年,推动其余产粮(市、区)建设年收储能力5000吨以上的秸秆收集储运站点200个。到2020年,全省建设年收储能力5000吨以上的秸秆收集储运站点500个,新增收集储运能力300万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把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放到促进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纳入到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和考核体系,加强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各级政府要承担起秸秆综合利用的主体责任,制定符合当地实际,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建立考核监督体系,加强跟踪监督管理,奖优罚劣,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确保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目标。

  (二)强化政策扶持。研究制定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秸秆利用产业发展机制,建立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企业和农户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建立完善对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秸秆处理机械的补贴政策。支持企业和个人参与秸秆收储和综合利用,建立秸秆综合利用奖励制度,对秸秆利用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设立基金等市场化手段,不断提升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发展水平。

  (三)加快技术创新。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相关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提升源头创新能力。整合科研资源,强化科技攻关,大力开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设备的研发,力争在农作物秸秆还田、秸秆收集储运和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充分发挥各级农技推广机构的作用,加快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加强技能培训,使秸秆综合利用真正成为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

  (四)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重要意义,总结宣传秸秆综合利用方面的政策法规和好典型、好经验、好模式。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理念、知识和技术的科普宣传,用实践效果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变废为宝,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附件:全省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布局和目标进度表


  附件

  全省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布局和目标进度表

序号

项目

名称

区域布局

建设内容

目标进度

1

秸秆机械化还田工程

以粮食产量过10亿斤的49个县(市、区)为核心,向全省推广覆盖。4910亿斤县(市、区)包括:曹县、郓城、齐河、陵城区、高密、诸城、滕州、东昌府、邹平、郯城、临邑、平原、乐陵、商河、莘县、阳谷、单县、禹城、冠县、牡丹区、兰陵、章丘、东平、惠民、寿光、宁阳、梁山、茌平、汶上、肥城、临清、嘉祥、莱州、东明、济阳、高唐、高青、鄄城、定陶、邹城、曲阜、昌邑、岱岳、东阿、莒南、成武、广饶、巨野、宁津。

实施玉米秸秆机械还田补贴项目。对开展机械粉碎、深耕和耙压等机械化还田作业的农机服务组织进行定额补贴。补贴推广大马力深耕深翻机械2000台套。采用中型拖拉机牵引秸秆粉碎机将玉米秸秆粉碎两遍,秸秆粉碎长度小于10厘米,留茬高度小于5厘米,用大中型拖拉机翻耕或旋耕,将秸秆翻入耕层,提高农田有机质含量。

2020年,小麦机械化秸秆还田率稳定在90%以上,玉米机械化秸秆还田率达到70%,还田面积8300万亩左右,还田秸秆 3650 万吨左右。

2

秸秆生物腐熟还田工程

在粮食产量前10位的县(市、区),包括曹县、郓城、齐河、陵城区、高密、诸城、滕州、东昌府、邹平、郯城,示范推广生物腐熟还田项目。

在果菜主产区,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

实施秸秆生物腐熟还田、生物反应堆技术示范项目,对施用腐熟剂、高效微生物菌剂进行奖补。采用生物菌剂快速腐熟还田技术,在秸秆上撒施腐熟菌剂,调节碳氮比,利用微生物菌剂对农作物秸秆进行发酵腐熟,加快秸秆还田利用,培肥改良土壤,提高农产品质量。

2016-2020年,每年在粮食产量前10位的县(市、区)中选择3个县,各示范推广20万亩生物腐熟还田、秸秆反应堆项目,累计示范推广300万亩。

3

秸秆腐熟生产有机肥工程

在粮食主产区、蔬菜主产区等秸秆产出集中区域,重点选择粮食产量前100位和蔬菜产量前100位的县(市、区),推广粮食或蔬菜秸秆、菌棒菌渣等腐熟生产有机肥。

实施秸秆腐熟生产有机肥示范项目,对秸秆有机肥生产主体或应用主体,按照产销量或使用量进行奖补。鼓励利用秸秆粉碎、腐熟、加工,添加适量的家畜粪尿等,或者添加菌种和酶,使秸秆发酵生成有机肥,或加工生产蔬菜、花卉、园林栽培基质,减少化肥施用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鼓励研发秸秆有机肥生产加工新技术、新菌种(酶)。

2016-2020年,在粮食、蔬菜主产区每年新(改)建秸秆有机肥厂25座。到2020年,全省新(改)建秸秆有机肥厂达到100座,年消耗秸秆400万吨以上。

4

秸秆青贮饲料工程。

重点在烟台、威海、潍坊、东营、济南、淄博、泰安、德州、滨州等奶牛主产区,沿黄肉牛产业带、鲁中南肉牛产业区、胶东乳肉兼用牛区等,发展秸秆青贮。

实施秸秆青贮示范项目。大力推广秸秆青贮、黄贮、微贮技术,建设标准化秸秆青贮池,对秸秆进行密封贮藏,经过一定的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处理制成饲料。鼓励规模化养殖企业或秸秆收储企业,建设秸秆青贮池,研发秸秆青贮新技术、新模式,发展秸秆收储、粉碎、微贮等机械设备。

2016-2018年,在奶牛主产区、沿黄肉牛产业带新(改)建秸秆青贮氨化池450万立方米。2019-2020年,在鲁中南奶牛、肉牛产区新(改)建秸秆青贮氨化池150万立方米。到2020年,累计新(改)建秸秆青贮氨化池600万立方米,新增秸秆饲料化利用能力400万吨左右。

5

秸秆栽培食用菌工程

2016年,在食用菌产值10亿元以上的县(市、区),新(改)建12个高标准食用菌菌种、菌包(发酵料)厂,包括:金乡、邹城、兰陵、诸城、广饶、高密。

2017年,在食用菌产值5亿元以上的县(市、区),新(改)建10个高标准食用菌菌种、菌包(发酵料)厂,包括:鱼台、齐河、武城、宁津、邹平、文登、淄川。

2018-2020年,在食用菌产值1亿元以上的县(市、区),新(改)建28个高标准食用菌菌种、菌包(发酵料)厂,包括:东昌府区、莘县、莱城区、冠县、台儿庄区、禹城市、茌平县、枣庄市市中区、利津县、牟平区、莒县、沂水县、梁山县、河口区、济阳县、新泰市、滨城区、惠民县、阳谷县、高青县、临港区、曹县。

支持企业、合作社和农民以小麦、玉米、棉花、水稻等秸秆为原料,充分利用秸秆中富含的碳、氮、矿物质及激素等营养成分,发展平菇、姬菇、草菇、鸡腿菇、毛木耳等多个品种的食用菌生产,推广多功能恒温菇房、菌菜复合棚、光伏食用菌大棚和周年生产菇房等新型周年高效栽培模式。鼓励延长食用菌产业链条,支持发展菌渣有机肥生产,加强菌渣综合利用,提高生物转化率,实现循环生产的同时减少环境污染。

2020年,新(改)建50个食用菌菌种、菌包(发酵料)厂,辐射周边食用菌生产,带动消耗秸秆150余万吨/年。

6

秸秆气化工程

重点在鲁中、鲁南、鲁西地区选择秸秆资源丰富的区域或农村社区,建设秸秆热解气化站、规模化秸秆沼气或生物天然气工程。

秸秆热解气化站示范项目,以农作物秸秆等为原料,利用热解气化技术,在气化炉中将秸秆部分转化为可燃气,净化后用于集中供气。秸秆沼气和生物天然气工程,秸秆经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直接用作燃料或者提纯成生物天然气。

2020年,新(改)建秸秆热解气化站5个,建设规模化秸秆沼气(生物天然气)工程15个。通过秸秆燃料化技术推广和项目建设,秸秆燃料化年处理能力达到313万吨左右。

7

秸秆原料化利用工程

重点在农业高新技术区、循环经济优势区,发展秸秆原料化利用产业。

鼓励发展秸秆纤维、秸秆板材、秸秆模具等,对秸秆进行热压等处理或采用特定工艺与其他材料混合,推进秸秆清洁制浆、人造板、墙体材料、包装材料、降解膜、餐具等原料化利用。支持秸秆提取淀粉、木糖醇、糖醛等产业。

2020年,秸秆原料化利用更趋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原料化利用秸秆234万吨。

8

秸秆收集储运体系建设工程

2016-2018年,推进粮食产量过10亿斤的49个县(市、区)建设年收储能力5000吨以上的秸秆收集储运站点300个。包括:曹县、郓城、齐河、陵城区、高密、诸城、滕州、东昌府、邹平、郯城、临邑、平原、乐陵、商河、莘县、阳谷、单县、禹城、冠县、牡丹区、兰陵、章丘、东平、惠民、寿光、宁阳、梁山、茌平、汶上、肥城、临清、嘉祥、莱州、东明、济阳、高唐、高青、鄄城、定陶、邹城、曲阜、昌邑、岱岳、东阿、莒南、成武、广饶、巨野、宁津。

2019-2020年,推动其余县(市、区)建设年收储能力5000吨以上的秸秆收集储运站点200个。

对秸秆收储站点购置收储设备、开展收储运服务进行补贴。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建设多种形式的秸秆收集储运体系,推广农作物联合收获、粉碎、捡拾打捆、转移等全程机械化,对收获后留在田间的秸秆进行及时高效的处理。鼓励多种经营主体参与秸秆收集、加工、储存、运输,建立健全市场化运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2020年,建设年收储能力5000吨以上的秸秆收集储运站点500个,新增收集储运能力300万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