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清在采摘大球盖菇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 通常,我们吃的蘑菇都是用木头或木屑作为培养基。近日,叶县邓李乡吕庄村的孙振清用秸秆种出了蘑菇。昨天上午,记者闻讯赶到他家,看到大棚里,用各种秸秆做成的菌床上,一丛丛的大球盖菇比赛似地撒欢生长着。
孙振清今年63岁,他的大球盖菇大棚有一亩多地。走进大棚,一丛丛的大球盖菇就出现在眼前,大的有一斤多重,伞盖有十几厘米大。记者轻轻扒开最上面的一层秸秆,看到盖着的土壤上有的露出了白色菌丝,有的长出小小的菌蛋。“大球盖菇长得很快,温度、湿度合适的情况下,从小菌蛋到成熟5至10天就行了。”孙振清说,他试种大球盖菇用的是花生秆、玉米秆、豆秆和麦秸秆,菌种和技术都是由市农科院免费提供的。
据市农科院副研究员曹秀敏介绍,去年11月,他们引进大球盖菇菌种,并在我市叶县邓李乡、常村镇及市农科院园林试验场设立了3个试种点。孙振清的大球盖菇大棚去年12月初开始下种,目前已到收获季节。这也标志着我市大球盖菇试种成功。
“大球盖菇不但营养丰富,最重要的是它的种植不需要消耗木材,而是用各种秸秆作为培养基,可以有效提高秸秆的回收利用。”曹秀敏说,通常情况下,种植一亩大球盖菇要消耗干秸秆1万公斤至1.5万公斤,有效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而且“大球盖菇从开始备料到完全采收结束,有4至5个采摘期,收益非常可观”。
“以前每到收获季节,我们都发愁秸秆没法处理……现在好了,种了大球盖菇,效益还这么好,以后秸秆还愁没处处理?”孙振清说,明年他将扩大球盖菇的种植规模。
“大球盖菇不但适合室内大棚栽培,也适合林间套种和大田种植。”曹秀敏表示,如果有农户想种植大球盖菇,他们可以免费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