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秸秆困境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20  浏览次数:923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秸秆禁烧难是表,消化难是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才是根

 

         u=2769068665,4056226804&fm=23&gp=0
     烧,还是不烧,这是个问题。

在北方,秋收的喜悦后,农户常要面临这个两难选择:秸秆,咋整?烧吧,污染环境会被处罚;不烧吧,还不知道咋处理。在拥有2亿多亩耕地、粮食产量全国居首的黑龙江,秸秆难题更为凸显。这些年来,一到秋冬季节,当地常因秸秆焚烧备受关注。

平心而论,为解决秸秆难题,黑龙江下了大气力。

招数不可谓不多。全省秸秆禁烧工作会年年开,几位省领导坐镇;农业、环保、公安等十多个部门联动禁烧;还出台了最严秸秆禁烧令。一位基层干部坦言:“驻守、巡查、监控,每年都如临大敌。”除了严防死守的堵,还有各式各样的疏:益生菌发酵成饲料、食用菌基料、生物质发电、造纸……

力度不可谓不大。干部管控不力问责,焚烧秸秆者严惩。省环保部门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8日,全省各地共通报处理县乡村三级1118名秸秆焚烧管控不力的干部,训诫处理野外焚烧秸秆农民3116人。

然而,高压之下,禁烧区内,仍有烟火。今年10月底、11月初,笔者3次驱车到基层调研,都在高速公路上看到秸秆露天焚烧现象。一些路段浓烟滚滚,能见度不足20米,车窗紧闭仍能闻到味道。

年年禁烧年年烧,症结何在?

以往,秸秆可做柴烧、能喂牲口,不是包袱是宝贝。产销基本平衡,不成问题。但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提升,更便捷、更高效的燃料、饲料得以普及,秸秆不再吃香。产销失衡,问题来了。

黑龙江是农业大省,也是秸秆产出大省。当地农业部门数据显示,2016年全省玉米、水稻、大豆、小麦四大作物的秸秆总产量达1.3亿多吨。

直接还田?黑龙江冬季漫长,秸秆腐烂迟、发酵慢,不好使。拉走卖掉?一者很多农户不知销路,二者打包、运输成本不低,不划算。于是,一烧了之,成了农户无奈而现实的选择。

变废为宝、化堵为疏,无疑靠谱对路。当地正通过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的“五化”利用,积极为秸秆找出路。但是,囿于技术、成本等原因,综合利用仍处粗放阶段。比如,翻转犁等专业农机保有量不足,粉碎翻埋还田成本不低;秸秆利用附加值不高,导致价格偏低,对农户吸引力不大;秸秆收集、打包、收购体系尚未成型,出售秸秆还是麻烦事;物流、仓储等成本过高,秸秆利用企业少利可图,等等。

由此观之,禁烧难是表,消化难是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才是根。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