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天津:全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超过97%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29  浏览次数:948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天津市主要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约590万亩,其中小麦种植168万亩,玉米种植342万亩,水稻种植40万亩,棉花种植20万亩,高粱、大豆等其它作物20万亩,这些主要农作物秸秆产出量合计约达260万吨,其中可收集量约220万吨。目前全市玉米收获超过146万亩,其中青黄贮饲料收获36万亩,秸秆粉碎还田110万亩,秋分后期,玉米收获、冬小麦播种将进入高潮,蓟、宝、武三区玉米收获进度过半。”为杜绝火灾隐患,减少空气污染,近日,天津市农委组织督导检查组不间断巡查排查秸秆焚烧隐患,防患于未然。说起全市农作物情况,天津市农委农机局副主任胡伟如数家珍。

       u=3989362302,3676078164&fm=21&gp=0

     这么多的秸秆如果被焚烧,会对环境造成很大污染,影响京津冀空气质量。如果综合利用,就可以一举多得。胡伟说,目前秸秆综合利用主要采取肥料化(秸秆粉碎还田)、饲料化(青饲料)、燃料化(用于发电、压块之后烧锅炉)、原料化(造纸、板材加工)和基料化(食用菌种植)“五化”形式进行。当前,“五化”利用以肥料化为主,2016年天津市农作物秸秆肥料化利用率达到74.1%;饲料化利用率15.1%;燃料化和原料化利用率分别为4%和4.7%;基料化利用率不到0.1%,全年秸秆综合利用已超过97%。

由于特殊的区位优势,在政策的制定上,天津市一直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高度上统揽全局,强调“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对于农作物秸秆的处置不是一禁了之,而是充分发挥政策扶持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通过“政府主导、规划引领、政策扶持、科技支撑”,为秸秆综合利用“找出路”,自2014年起连续3年共投入1.2亿元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对秸秆还田机、打捆机、青饲收获机、免耕播种机等秸秆综合利用机具采取倾斜政策,保障资金、实现双补,使装备能力不断提升,确保在收获的同时粉碎秸秆,做到“收获一亩、粉碎一亩、播种一亩”,不给焚烧秸秆留下时间和空间。对于违反规定进行露天焚烧的给予适当的处罚,这既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益,同时也有利于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天津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天津市也加大了财政资金投入力度,鼓励支持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加快适用技术的转化应用,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目前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已超过97%,已基本实现了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能力,至2020年将实现农作物秸秆全量化综合利用。”对于这个目标的实现,胡伟充满信心。他说市农委正在考虑秸秆综合利用的治本之策,并从四方面着手实现这一目标:一是加强宣传教育,让农业经营主体自觉强化秸秆处理;二是加强监督管理,推动农作物在收获过程中便捷快速的粉碎还田;三是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收储运体系建设,尽量将不便于还田的秸秆打捆外运使用;四是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科技水平、产业化水平,拉长秸秆利用的产业链,提高综合利用的附加值。他认为现在科技研发的能力在不断提升,秸秆综合利用难题也在逐一破解,再加上广大农业经营主体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这个预期目标一定能够顺利实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