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行业呼声 » 正文

我国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困境与建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9-18  浏览次数:633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在我市开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市、循环经济示范市及循环农业示范市的大目标下,如何处理和利用好农作物秸秆是我们面临的最紧迫问题。本文力图通过对我市农作物秸秆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找出当前主要问题和驱动力,理清下一步工作思路,并提出建议,努力实现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可持续发展及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非常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一、农作物秸秆的主要成分与污染特征

  (一)资源性与利用难点。

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物质和少量粗蛋白、粗脂肪,还含有一定钙、磷等矿物质。1吨普通秸秆的营养价值平均与0.25吨粮食相当。农作物秸秆中含有的氮、磷、钾、镁等元素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如每亩地一年还田鲜玉米秸秆1250千克,则相当于4000千克土杂肥,其氮、磷、钾含量相当于18.75千克碳铵、10千克过磷酸钙、1.65千克硫酸钾。秸秆燃烧的热值约为3500大卡左右,相当于标准煤的50%。因此,秸秆是重要的生物质资源,可以用作肥料、饲料、基料、原料和燃料等,但因其有用成分含量低、自然密度低,利用的难度大、成本高,不利于运输和储存,影响其深加工或二次开发利用。

过去,农作物秸秆作为牲畜饲料,是农民的香饽饽,但随着农业耕种耙等农业机械的普及,牛马驴骡等大牲畜养殖量迅速减少。因此,这些农业废弃物不再受欢迎,成为严重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污染源。

(二)危害性与污染特征。

1.秸秆焚烧和乱堆乱放。首先,秸秆焚烧会排放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多环芳烃、二噁英等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第二,增加空气中的PM2.5、PM10等可吸入颗粒物,是形成雾霾的罪魁祸首之一。第三,燃烧时生成大量的白色固体烟雾,影响城市、高速公路、机场等地的能见度。第四,随意堆放影响农村人居环境,带来安全隐患。据市环保局采样分析,我市全年生物质燃烧对PM10和PM2.5的贡献率为3%和2%。

2.污染呈面状分布,综合利用和治理成本高。我市农业呈“小规模、高分散”特点,农作物秸秆产生涉及农村千家万户,呈明显的面状分布;有用物质含量低、密度低、品位低;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部分经营者文化水平低、经营收入低,这些都大大增加了其收集、利用和治理的难度。

  二、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市每年农作物秸秆产生总量可达140余万吨,其中玉米、小麦、大豆三种主要作物产生秸秆112.49吨,玉米占50.7%、小麦占21.3%、大豆占8.3%,其它杂粮、经济作物等秸秆年产量20余万吨、占14.3%。估算可利用量约100万吨,主要利用途径包括做肥料、饲料、燃料和原料等。近年来,我市的秸秆综合利用率整体呈提高态势,按种类来说,全市小麦秸秆综合利用量达13万吨、占小麦秸秆总产量的43%;玉米秸秆利用量达34万吨,占玉米秸秆总产量的48%。但是,由于秸秆还田成本高,秸秆气化站、沼气站运行费用高,而相关的奖补政策尚未形成,农民的积极性未得到充分调动,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另外,秸秆综合利用的深度和广度还很不够。

(一)秸秆还田。

晋城有机械粉碎直接还田、整株秸秆覆盖还田、秸秆地膜二元覆盖还田、玉米秸秆沟埋还田等模式。目前,平均每年秸秆还田70万亩左右,在沁水、陵川、高平、阳城、泽州建立了万亩还田项目示范区各1个,千亩还田项目示范区各2-3个,全市拥有还田机具953台,平均每年新增秸秆还田机100多台。但是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农民的积极性。一是小麦秸秆切割过大,影响复播大豆的出苗;二是抢墒复播时间紧,经常与麦秆还田操作冲突;三是适合丘陵山区秸秆还田所需农机具少。

(二)饲料化利用。

传统牛、羊饲养,大部分以玉米、豆类、谷子的干或青秸秆为饲料,辅之于少量麦秸、薯类秆等,目前主要推广效果更好的青贮、氨化、制粒、塑料袋贮等技术。据测算,我市全年饲料化利用秸秆15.97万吨、占16%。据市畜牧局统计,2013年秸秆直接做饲料15.81万吨,全年生产颗粒饲料13.35万吨、青贮3.15万吨、氨化1.64万吨,合计饲料化利用33.95万吨。

(三)能源化利用。

能源化利用包括秸秆沼气、秸秆固化成型代燃和秸秆热解气化等三种方式。目前,全市发展纯秸秆和混合原料型沼气工程15处,秸秆气化站93处,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炉用户1500余户。正常运行的话,全市可能源化利用8.86万吨、占8.9%。但是,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萎缩,气站管理资金链断裂,同时又没有配套的支持政策,使许多气化站陷入了负债经营甚至停运的困境,加上煤层气替代,目前全市运行的秸秆气化站仅19处,近80%停运。原有的秸秆气化炉,由于使用不方便、焦油排放多,已基本无人使用。在陵川、泽州、阳城等地推广的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炉,百姓反映良好,但存在秸秆炭成本高,农民用不起等问题。

(四)基料与原料化利用

秸秆可以用作种食用菌的基料,造纸、板材、编织等原料。目前,我市有16家以秸秆为原料的工厂化食用菌企业,年产能8万吨。2012年,全市原料化利用1.5万吨、占1.5%。

(五)由于受传统种植习惯和利用成本的影响,被焚烧和丢弃依然比较严重。

我市泽州、阳城、沁水都是一年两作种植,小麦联合收获后,地表覆盖的大量秸秆影响普通条播机复播作业,而人工清理费时、费力,便形成了焚烧后再种的习惯。

  三、开展综合利用的驱动因素与建议

  (一)开展综合利用的驱动因素分析。

1.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压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农村建设的迫切任务,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确定的重大事项。我市的重点是实施以垃圾污水治理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程和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的宜居示范工程,将农村建设成生活美、生态美、家园美、田园美和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对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来说,它既是压力,更是动力。

2.创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市、循环经济示范市及循环农业示范市的要求。目前,我市已被列为首批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全国有19个市)和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市,列为了第二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市(全省唯一),被农业部确定为十个全国循环农业示范市之一。推进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污的循环利用,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必然要求。

(二)农作物秸秆循环经济体系的构建思路。

我们要立足晋城实际,以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为基本原则,以提高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焚烧为目标,围绕秸秆肥料、饲料、燃料、基料化利用,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创建循环农业示范市及低碳城市试点市为契机,建立政府引导,产业化与市场化发展的农作物秸秆循环经济体系,构建“秸秆—肥料—种植农产品”“秸秆—基料—食用菌”、“秸秆—成型燃料—燃料—农户”、“秸秆—青贮饲料—养殖业”产业链,促进我市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安全、可持续发展。

1.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进综合利用向产品多元化、高值化方向发展。虽然我市已形成一系列秸秆综合利用配套技术,但还需要引入新装备、新技术和新工艺,改造和提升传统工艺;创新研究更适应我市农村的技术,提高现有工艺处理效果、产品质量和综合效益,推进向产品多元化、高值化,生产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依托全市发达的畜禽养殖业,大力发展秸秆青贮饲料,提高秸秆饲料化加工水平,改善适口性,提高消化率和营养价值。采用现代的生物发酵技术和酶技术等,开发新的高质化产品,适应市场的新需求。

能源化利用是秸秆综合利用的新方向,但秸秆沼气存在产气率不高,工程运行不稳定、故障率高,操作复杂、管理成本高,建设标准低、安全隐患多等问题,需要引进、研究更适用的设备和技术。比如,现有的污泥泵电机非常容易烧坏,秸秆沼气站和秸秆炭生产中的关键设备秸秆粉碎机的刀片很容易磨损,钢制贮气柜易锈、易腐、维护成本高,膜式气柜耗电多、管理麻烦,中高温发酵能耗高,自动化控制与在线监测系统不完善等等,都需要尽快攻克。除沼气、秸秆气、秸秆炭和高效低排放生物质炉外,还可以向秸秆气化发电以及生产生物柴油、甲醇、酒精等方向拓展。
在秸秆收集和加工环节,由于机械化收割不规范,农民不得不将高茬秸秆就地焚烧;农业废弃物粉碎、腐烂问题需要有新突破;农业废弃物高密度压缩、打包及预加工过程中的难题亟待解决。可以引进或研发秸秆收集打捆、直接粉碎还田及深埋一体化等技术,引进推广低刀位收割机配套装备、流动秸秆造粒机。

2.以经营创新为突破,推进综合利用向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首先,要建立现代收集贮运体系,破解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瓶颈。我市农业生产大多经营规模小、范围广,存在着收集贮运难度大、成本高、效益低,资金投入不足,农民因获利微薄缺乏积极性等问题。为此,要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收、储、运经纪人、合作组织和专业公司等经营主体建设,延伸收集贮运网络,并在管理模式和服务供给模式进行创新,实现田间收集处理、收购站点、储存运输等环节的有机衔接。

  第二,引导和扶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龙头企业,以延长农业产业链,推进分散的、小规模的生产逐步向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的深度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和抗御风险的能力。

(三)工作与政策建议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高成本远远超过出了农民的承受范围,政策支持必不可少。要注重“顶层设计”,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要重点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加强市场活动监管,加强各类公共服务提供;在明确农民和农村集体组织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中的任务和责任的基础上,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补贴范围和扶持力度。

1.深入调研科学规划,规范技术完善标准,让产业发展有章可循。要深入实际对我市农作物秸秆的产生、利用情况进行调查,找出存在问题,进行资源化利用发展战略研究和规划,做好顶层设计。要认真总结本市及外地相关技术,完善技术规范和标准,并监督实施。

2.优化扶持政策,建立利益补偿机制,激发市场活力。

(1)鼓励发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及龙头企业,并引导规范运行。

(2)加强公共服务的提供。鼓励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推行合作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废弃收集、处理等公益性服务。

(3)改革以往能源化利用工程补贴弊端,注重运营环节的财政补贴和奖励。现有补贴政策往往偏重建设,对后续运营缺乏持续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一批企业为了拿补贴光建不用,搞花架子工程。考虑项目的公益性,消费对象又为低收入的农户,出台能源化利用产品终端补贴政策。比如,从农户用气来说,可以参照我市城市煤层气价,考虑热值因素,补助成本价与市场价的差价;从生态补偿来讲,探索对农村气站维修运行、发电上网等进行补贴。探索将给农民分配“爱心煤”改为秸秆炭,推进城市供暖生物质燃料替代工程。

(4)健全和加大禁烧补贴、青贮补贴、反应堆技术补贴等专项补贴力度;将农业废弃物还田、打捆、青贮等机械纳入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范围。

(5)要认真落实国家对农作物秸秆、有机垃圾和尾菜处理等生产有机肥、清洁能源等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确保生产企业享受到综合利用回收资源税费优惠。

(6)要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通过对水价、电价、气价等价格政策的调整,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程的用水、用电、用气等实行差别价格,特别是用电纳入农用电范畴,降低生产经营成本。要将农业废弃物纳入农产品市场管理范围,规范价格机制;补偿农业废弃物收购价,调动农户出售农业废弃物的积极性。

(7)鼓励探索创新。出台激励政策,调动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广大科技工作者、农民和企业的创新力,鼓励研究更适应农村实际、更有推广价值的技术,引入新装备、新技术和新工艺,改造和提升传统工艺。

3.创新项目管理,加强市场监管,提高信息化水平。增强服务意识,创新项目管理。过去技术服务、资金扶持、项目申报,都是等农民和企业上门报、上门批,现在就要变为主动服务,上门宣传,免费培训,保姆式办事。要减少审批环节,多出台普惠政策,让入市门槛变低;加强过程监督,建立绩效评估和项目法人追究机制,加大项目违法处置,让项目实施有效。严格执行国家秸秆禁燃的有关法律法规,堵绝废弃物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提高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并建立部门共享机制,防止出现多头申请、重复补贴、项目专业户等问题。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