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警惕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为名的各种骗局(秋收秸秆利用系列谈之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9-19  浏览次数:929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广为社会关注,国家、省及各地相继出台扶持政策,广大农民群众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认识普遍提高,社会资本投资秸秆综合利用的领域不断拓展,新闻媒体不断营造秸秆综合利用的浓厚氛围,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逐步向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合理布局、多元驱动的方向发展。但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是新型产业、缺乏监管,被不法分子利用各种包装异化为圈钱工具。
     
              

        一是传销圈钱。以秸秆生物质能源等利用为借口,以巨额回报为诱饵,组织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要求被发展的人员以秸秆综合利用为名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获得不法收入。农作物秸秆传销的本质是“庞氏骗局”,即以后来者秸秆综合利用的钱发前面人的收益。

      二是融资圈钱。由于上市公司融资没有门槛限制。不论是业绩优秀的上市公司还是业绩亏损的上市公司,都可以通过定向增发来进行再融资。一些上市公司兼并或涉足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通过定向增发来进行再融资。甚至有的上市公司没有项目编造农作物秸秆利用项目也要进行再融资。由于上市公司融资出现问题无须追究责任人责任。上市公司高溢价收购,甚至明目张胆进行利益输送,或者收购的资产质量不达标,甚至在收购中出现弄虚作假行为,基本上都没有人来对此负责,以至上市公司并购成了一笔烂账、糊涂账,只有投资者最终变成了冤大头。
       三是上市圈钱。一些资本运作人员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建设形象工程,虚构经营业绩,进入新三板上市圈钱,实际上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实体一直处于停产状态。
       四是项目圈钱。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出发点瞄准国家、省、市补贴,圈到国家各类农作物秸秆利用专项资金,企业停产走人,项目监督及后续审计缺乏,导致国家巨额秸秆利用投资流失。

         国务院明确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全面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为目标,以秸秆综合利用政策建设为保障,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坚持市场运作,不断完善秸秆收储运体系,持续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形成布局合理、多元利用的产业化格局,促进农民增收、环境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防止农作物秸秆圈钱骗局要多措并举。

               u=526115853,400797510&fm=23&gp=0

    要坚持农业优先、多元利用。坚持秸秆综合利用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在满足农业和畜牧业需求的基础上,抓好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的示范推广,合理引导秸秆能源化、原料化等其它综合利用方式,推动秸秆向多元循环方向发展。要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根据各地秸秆品种和资源量、生产生活方式、产业布局等,统筹编制,因地制宜,合理安排“五料化”利用的优先时序,避免资源竞争或资源不足。 要坚持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加大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审计力度,各级纪委、检察、银监、公安等部门要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整治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资本乱局,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一片蓝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