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政策法规 » 正文

《四川省十三五秸秆综合利用规划(2016-2020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3-08  浏览次数:1417
       前 言 四川是农业大省,农作物秸秆(以下简称“秸秆”)产量大、 分布广、种类多,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的宝贵资 源,但随着秸秆产生量逐年增多,秸秆随意抛弃、焚烧现象较为 严重,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尤其是成都平原地区的大气雾霾污 染形势日益严峻。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对于稳定农业生态平 衡、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意义重大。 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 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精神的重要体现,是四川转变发展 理念、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改善提升大气环 境质量,建设美丽四川的战略选择。 “十三五”期间,是我省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关键时期。 为了充分挖掘秸秆资源潜力,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保护生态 环境,建设幸福美丽新村,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 部、环境保护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 烧工作的通知》(发改环资〔2015〕2651 号)等有关要求,制定 本规划。规划期限为 2016 年至 2020 年。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基础与潜力 秸秆资源总体情况。四川是农业大省,也是产生秸秆的大省。 全省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约1.48亿亩,粮食总产量约占全国的7%, 油料产量占全国的 6%以上。到 2015 年,全省农作物秸秆理论资 源量 4641.09 万吨左右,约占全国的 4.46%。农作物秸秆可收集 量约为 3629.46 万吨,约占全国的 4.03%,秸秆资源丰富且产生 量趋于稳定。 秸秆资源种类分布。全省秸秆资源总量约 4641.09 万吨,以 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薯类秸秆为主,少量豆类、其他谷物、 花生、棉花秸秆。其中,水稻秸秆约 1638.08 万吨,占总量的 35.3%,; 玉米秸秆约 1057.70 万吨,占总量的 22.8%;小麦秸秆约 572.50 万吨,占总量的 12.3%;薯类 406.97 万吨,占总量的 8.8%;油菜 秸秆 563.73 万吨,占总量的 12.1%;其他谷物 169.99,占总量的 3.7%;豆类 126.57 万吨,占总量的 2.7%;花生 96.99 万吨,占总 量的 2.1%;棉花 8.56 万吨,占总量的 0.20%。  秸秆资源区域分布。全省秸秆资源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地区、 川东北和川南丘陵区域,攀西地区和川西高原区域秸秆资源较少。 成都平原地区秸秆资源年总量达 1482 万吨,占秸秆资源总量 31.9%,秸秆资源种类以玉米、水稻、小麦、油菜为主;川南地 区秸秆资源年总量达 1130.50 万吨,占 24.4%,秸秆种类以玉米、 小麦、水稻、其他谷物、油菜、薯类为主;川东北地区秸秆资源 年总量达 1720.59 万吨,占 37.1%,秸秆种类以玉米、小麦、水 稻、薯类、油菜、花生为主。攀西地区秸秆资源年总量 239.86 万 吨,占 5.2%,秸秆种类以水稻、玉米、薯类为主;川西高原秸秆 资源年总量 68.16 万吨,仅占 1.4%,秸秆种类以油菜、小麦、薯 类为主。 秸秆资源种类利用情况。总体来看,我省水稻、小麦、玉米 等 5 种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较高。2015 年,我省水稻秸秆利用率 达到 92.43%,玉米、小麦等秸秆的利用率也在 80%以上。而油菜、 薯类、豆类等秸秆综合利用率则相对较低。

第二节 进展与成效 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率稳步提高。2008 年,全省主要农作物秸 秆总量为 4056 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不足 40%。经过近几年大 力推广秸秆还田,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工程,全省秸秆综合利 用率大幅提高,2015 年全省秸秆理论总量为 4641.09 万吨,综合 利用率达 81.3%,高于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水平 1.2 个百分点。 成都、德阳、绵阳等重点地区的秸秆综合利用率更是显著高于全 省水平,达 90%以上。

秸秆综合利用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目前,我省秸秆利用方 式已从主要用于生活燃烧能源和牲畜饲料,扩展到肥料、饲料、 食用菌基料、工业原料和能源等领域,基本形成了“五化” 综合利 用格局。

一是秸秆肥料化利用。2015 年,全省秸秆肥料化利用秸 秆约 1594.74 万吨,占秸秆资源总量的 43.94%,主要是秸秆还田, 年还田秸秆约 1448.9 万吨;少量加工成商品有机肥,其中规模化 有机肥企业 35 家,年产有机肥 139.3 万吨,年利用秸秆 70 万吨。

二是秸秆饲料化利用。“十二五”期间,建设了国家级秸秆养畜示 范县 60 个,秸秆用作牲畜饲料约 608.18 万吨,约占秸秆资源量 的 16.76%,主要是饲料玉米、红苕藤及青贮饲料等,其中规模化 利用企业 18 家。

三是秸秆能源化利用。2015 年全省秸秆能源化 利用量约为 522.64 万吨,约占秸秆资源量的 14.40%,规模化企 业 19 家。全省秸秆户用沼气池达 80 万户。建设了宜宾和洪雅 2 个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投产后年消耗 10 万吨秸秆。建成了 16 家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加工厂,年产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32.4万吨, 消耗秸秆 65 万吨。
四是秸秆食用菌基料转化利用。目前我省食用 菌生产年均消耗秸秆 148.96 万吨左右,约占可利用量的 4.10%, 规模化企业 25 家。五是秸秆工业原料化利用。主要用作造纸、板 材,部分用于编织等,目前全省有规模化企业 8 家,秸秆年利用 76.22 万吨,占秸秆资源利用量的 2.11%。 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体系逐步完善。经过多年引进示范、研究 开发和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水平逐步提高。秸秆肥料化 以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为主、秸秆生产肥料技术为辅,形成了秸秆 覆盖、粉碎、走道式、堆沤、免耕沃土等还田技术。秸秆饲料化 主要有秸秆固体饲料技术、秸秆青贮技术、秸秆氨化技术等。秸 秆能源化主要有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秸秆发电、秸秆发酵制沼气、 秸秆压块成型及碳化、秸秆气化等技术。秸秆原料化主要有秸秆 包装材料制作、秸秆造纸、秸秆建筑装饰材料制作等技术。秸秆 基料化主要为食用菌秸秆袋料技术,用于食用菌栽培。 秸秆收储运模式不断创新。秸秆收储运是制约秸秆综合利用 最大瓶颈,近年来各地不断探索创新,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秸秆收 储运模式,有效促进了秸秆的综合利用。遂宁市建立了“农事服务 超市”模式,农事服务超市通过承担代耕、代种、代购、代收、代 运等农事及秸秆收集储运工作,获取农事服务费及秸秆销售利润; 德阳广汉市推广了“秸秆收集专合社+其他专合社”模式,秸秆收集 专合社与农机、植保、种粮等专合社联合,确保秸秆资源来源, 同时建设储运点和储运大棚实现避雨储藏,开展秸秆初级加工, 采用打捆机在田间打捆收集秸秆,以多种运输形式将打捆秸秆运 输到收储点。成都、绵阳等地探索了 “企业+收储点”模式,企业  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在乡镇建设秸秆收储点,配备相应的打捆、 运输设备,聘请专人负责秸秆收集储运工作。

秸秆综合利用政策扶持不断完善。“十二五”期间,认真贯彻 落实国家秸秆综合利用税收优惠等扶持政策,加快实施秸秆综合 利用重点工程,建立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研发推广新技术、新设 备。各市县政府积极探索,制定了系列奖补政策,覆盖“收、运、 储、加、用”整个产业链条,取得了积极成效。德阳广汉市重点对 购臵秸秆还田农用机械、秸秆收集打捆运输机具,建设秸秆收储 点,使用秸秆成型燃料,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企业和合作社等进行 扶持和补贴。 重点区域秸秆禁烧成效明显。

“十二五”期间,认真贯彻《大 气污染防治法》和《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管理办法》,落实禁烧任 务,采取了“以用促禁”、“疏堵结合”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开创了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的新局面。在成都平原地区、中 心城市、机场周边和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基本杜绝了焚烧秸秆的现 象。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