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技术创新 » 基料化 » 正文

新型食用菌种植技术让秸秆变废为宝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2-27  浏览次数:456



农户用秸秆作基料种出鲜美蘑菇。

眼下,各地都已进入秋收阶段,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收割剩下的秸秆如何处理成了很多地方的难题。记者近日在肥东县元疃镇采访中发现,面对被视为“鸡肋”的秸秆,当地许多农民却惜之若宝,从之前的“不敢烧”变成了现在的“不愿烧”。

探访:

秸秆作基料种出鲜美蘑菇

近日,记者来到肥东县元疃镇一家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时,合作社的负责人汪本庆和许庆明忙着给农户来出售的稻草秸秆称重。厂房内,几十名工人分工明确,正热火朝天地加工着食用菌,一番辛勤劳作的景象。

据了解,这家在当地小有名气的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种植加工包括“幸福菇”等特色食用菌在内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创始人是当地三位残疾农民,合作社的工人也大都是周边地区的残疾人。目前该合作社共有14个钢架大棚厂房,流转土地30亩,平均日产各类蘑菇200余斤。

“现在不能焚烧秸秆了,很多农民都不知道怎么处理这些秸秆,在我们看来这些可都是宝贵的资源呢!秸秆经过粉碎加工处理后就变成了蘑菇生长和培育的优质培养料。”汪本庆高兴地说,“仅2015年秋收期间,合作社就从周边农户手中收购了各类农作物秸秆55吨左右,预计今年秋季能收购农作物秸秆60吨以上。我们按照水稻、小麦秸秆每车60元,黄豆秸秆每车80元,玉米芯每斤0.35元的价格收购。既处理了令人头疼的秸秆,又能使农户得实惠,因此农户们到我们这出售秸秆的热情都很高。”

专家:

下脚料直接还田改善土壤

据了解,利用农作物秸秆种植食用菌是我省“蘑菇大王”丁伦保研究的一项新技术。丁伦保从事食用菌技术研究30多年,他研究出的“利用长稻麦草秸秆立体高产栽培食用菌新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为稻草、麦秸等农作物秸秆的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据介绍,该项技术特点是选用无霉变的稻麦草等秸秆,经1%~1.5%的生石灰水浸泡,软化后沥干水分,采用定型模具制作菌墙,一层稻草放一层菌包,菌包与菌包之间填上特制的营养土,然后用塑料薄膜包起来,经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发菌就可以长出菌丝,然后把模具去掉,加强管理就可以生产蘑菇了。

“秸秆不仅可以栽培出双孢菇、平菇等普通菇,还可栽培出秀珍菇、姬菇、鸡腿菇、姬松茸等珍稀菇类。”丁伦保介绍说,用长稻草栽培蘑菇技术简便易行,栽培蘑菇的下脚料可作为农作物生产的肥料使用,减少化肥的投资,还可改良土壤,非常适合农民就地取材发展。

成效:

从“不敢烧”变成“不愿烧”

据元疃镇农业部门负责人介绍,除秸秆“基料化”种植食用菌,该镇还大力推广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等综合利用方式,着力形成多元化的秸秆综合利用格局,初步实现了秸秆从“不敢烧”到“不愿烧”的转变。

该镇要求,所有下地收割机械必须配备秸秆粉碎装置,确保所有收割后的农作物秸秆都能粉碎处理,通过从机收到脱粒、秸秆粉碎还田的“一条龙”作业,从源头上消除了秸秆焚烧的隐患,实现了秸秆粉碎化全量生态还田。

此外,该镇还积极引导和帮助农户与附近的牛奶厂签订秸秆收购协议,农户将秸秆出售给牛奶厂制成适口性好、消化率高、营养丰富的秸秆青贮饲料,既解决了厂内所饲养奶牛的秋冬季饲料问题,也消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原标题:别人“不敢烧” 他们却“不愿烧” 新型食用菌种植技术让秸秆变废为宝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