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行业呼声 » 正文

焚烧秸秆农民也抱怨 谁收秸秆?一分钱都不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5-24  浏览次数:383
 昨天上午10点开始,南京城再次笼罩在烟霾中,空气里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又有人在烧秸秆了吧?”走在路上到处都能听到市民的抱怨。其实,不仅是住在城里的人在抱怨,烧秸秆的农民同样也有怨言,“谁能帮我们处理掉秸秆啊?谁要拿走,免费给他!”

    秸秆除了烧,还有其他处理方法吗?南京市农业委员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有好几种无害化处理秸秆的技术,但因投入产出比不理想,需要政府财政扶持,才能逐步推广。

    追雾

    昨天上午10点,市民陈先生从栖霞一路开车向南,经过城区后,又往江宁走。道路的能见度很不理想,远一些的车牌号就看不清楚,百米之外就感觉是雾蒙蒙一片,他不敢开快,即便是在高速公路上,时速也不超过100公里。他看到,沿途大片大片的农田被烧得漆黑一片。他感到疑惑,法规明令禁止燃烧秸秆,可南京进入6月以来,不止一次因为大面积燃烧秸秆造成空气污染了。“法律法规为什么不能执行?政府部门应该好好管管吧!”

    虽然秸秆是在郊外燃烧,可城市才是烟雾的“重灾区”。昨天上午10点半,南京东北方向有风,记者顺着风刮来的方向,开始寻找烟雾的起源。

    从中山东路开始,烟雾就困扰着行人,很多市民都戴着口罩走在街上。当车开至栖霞大道沿线时,路旁大片的已经收割完的小麦已经被烧得漆黑,从还未散尽的余烟看,是不久前才烧的。在龙潭街道附近,记者看到一片正在燃烧秸秆的田地。农民们拿着钉耙,将田里的小麦秸秆垛挑开,确保秸秆可以充分燃烧。黑烟从田里腾起,空气中弥漫着柴草燃烧的气味,呼吸道受到刺激,时间长了有些难受。此时刮的是东北风,栖霞正好位于南京城区的东北方向,城市烟霾污染虽然不一定来自这里,但这里却是离城市最近的秸秆燃烧点。

    “不是我们一家在烧,家家户户这么处理秸秆。”正在燃烧秸秆的农民告诉记者,这片田地周围原本是一个村庄,因为龙潭港征地,居民们都已经搬走,但建设还没开始,农民不忍田地荒芜,便种上油菜、小麦。他解释说,因为缺水和时节不对,没办法种水稻了,大家准备后面再种上一季黄豆或小麦。

    东北风把浓烟推向南京城

    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庄稼汉说,他知道政府禁止燃烧秸秆,也知道燃烧秸秆是在污染环境,“说起来,这么做(烧秸秆)能肥田,但草木灰的肥力有限,省不下什么肥料。被干部发现说不定还要罚款。我家有个亲戚,前几年因为烧秸秆熏得昏在田里,后来死了。这么做又不安全,又不环保。”

    可是,他说,烧秸秆是迫不得已的。燃烧秸秆的问题难以根治,主要是缺少处理秸秆的办法。他回忆说,过去村里家家都是烧土灶,秸秆是重要的燃料,都要收集起来,全村集中在一块大场地上,然后每家按人口多少分上几垛,那时候秸秆可是“香饽饽”。后来,用土灶的人家逐渐减少,但秸秆仍不是废物。他解释说,“有工厂会到我们这里收秸秆,当做造纸和三夹板的原料。每担(一百斤)也能给我们两三块钱,虽然钱不多,但比较省心,我们这边收割完,那边立即就有人在田头把秸秆捆扎打包,田里干干净净的。”

    可近10年,造纸厂再未来过这里,秸秆回收利用成了难题。家庭燃料都用液化气、天然气,土灶成了历史。农民感到惋惜,当年的“香饽饽”,如今却成了“烫手山芋”,秸秆堆在田里,影响下一季作物生根,却又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堆放。“放在田里没几天秸秆就发黑了,除了烧掉,没有任何用处。”农民说,如果有造纸厂肯要,他们甚至愿意免费送掉。

    随后,记者联系到龙潭街道一位主管农业的负责人,这位负责人表示,街道严格控制秸秆燃烧的行为,一旦发现就会派人到场制止,各级干部还签订了责任状,落实每一级的责任。2009年,该街道还是此项工作的先进单位,一直算是控制比较严格的。那时候街道辖区内有两万亩耕地,耕地比较集中,管理还相对容易。如今耕地面积只有6000亩,可因为相对分散,另有农民利用拆迁土地零散种植,管理难度反而大了。

    街道负责人说,农民所说的造纸厂收购秸秆,已经停止好几年了。这倒不完全是因为收购成本提高,而是因为造纸厂环境污染严重,大批小造纸厂已经停产。“用秸秆造纸,有一道对秸秆酸化的工序,会污染环境,所以送到造纸厂也不是无害化处理。”过去,主要是南京和镇江的造纸厂来这里收购,但如今造纸厂停工,秸秆就没了销路。街道曾经研究过,是否能建起一个无害化处理秸秆的工厂,但由于耕地面积越来越小,这样的投入很可能是花费大,产出小,最终只好作罢。现在,街道规定是把秸秆统一地点堆放,谁家需要当做柴草,可以自行拿取,但效果不甚理想。

    困局

    除了烧,还有别的办法吗?

    解决

    可以无害化处理,但不赚钱

    每年的6月,南京都被秸秆燃烧的烟霾困扰。虽然年年都说禁止燃烧,年年都有办法出台,可效果都不理想。当真除了燃烧,就没有其他处理秸秆的办法?

    “秸秆综合利用还是有很多办法的,我们正在逐步落实这项工作。”南京市农业委员会质量处施处长介绍说,将小麦秸秆机械化处理后还田,是最常用的做法,占到秸秆综合利用的40%以上。具体来说,就是在收割小麦的机械上添加一个粉碎装置,把秸秆碎成五六厘米的小段,然后向田里洒生物菌剂,用细菌促使小麦秸秆的蜡制层分解。一段时间后,小麦就成了有机肥,让田地肥力提高。“南京的六合、浦口、江宁、溧水、高淳都开始推行这样的处理方式。”

    秸秆燃料化也是常用的途径,具体说来有三个方法:第一,可以送到工厂压块处理,变成煤块的代替品,投入锅炉燃烧舱;第二,通过高温气化,制作一氧化碳;第三,将秸秆放入沼气池发酵,产出沼气作为家庭燃料。此外,小麦秸秆经过软化、添加磷肥,还能成为培养菌类的温床,种植蘑菇。

    但施处长同时表示,秸秆综合利用仍然处于起步状态,需要财政的扶持,限制秸秆综合利用最大的问题还是“经济账”。以秸秆机械化还田为例,要给粉碎机械添加燃料才能工作,生物菌剂也是一笔重要的投入,虽然每亩政府都会给予额度不等的补助,但最终农民还是要承担每亩20元左右的成本。而秸秆变成有机肥后,能省下多少化肥钱,并没有权威部门给出一个核算结果,所以这项工作很难让农民支持。既然不是赚钱的买卖,农民自然不会太主动,这就更需要有关部门来推动,需要财政来加大补助投入。

    而秸秆培养菌类成本显然更高,因为秸秆在收集、运输的过程中又产生了人力成本和运输成本。“1亩地的秸秆有800到1000斤,一个壮劳力每天能收集捆扎1亩地的秸秆,工钱差不多是100元一天,这样算来每斤秸秆收集起来的人工费用要1毛钱。而运费成本根据距离不同、耕地集中程度不同略有差异,平均每斤要1毛5分钱。加起来成本就是两毛多。”而秸秆经过处理,作为培养菌类的温床,每斤也只能卖到0.25元~0.3元。这么算来,几乎谈不上直接的经济效益。

    目前,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从直接效益而言,常见的几种秸秆综合利用方法都不算是赚钱的买卖,但从燃烧秸秆造成的环境污染成本而言,秸秆综合利用是值得推广的新兴技术。综合利用秸秆可以降低碳排放,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还为未来的清洁能源利用打下基础。

    一直以来,环保部门都是采用行政命令禁止燃烧,依靠基层单位“严防死守”。个别地区采用严厉处罚,或许短时间能起到一定效果,但终究“堵”不住偷偷燃烧的农民。简单地宣传“环境靠大家,秸秆是个宝”,向农民说教“环保意识”,也不能解决农民实际的难题。只有加大对新技术的投入,对综合利用给予政策上的扶持,真正变废为宝,才能让老百姓从“不敢烧”,变成“不愿烧”。或许,才是解决秸秆燃烧问题的良策。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