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正文

秸秆回收换钱合作社服务上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2-04  浏览次数:1105

本报讯(王冬焦勇)在人们眼中初冬的田野往往是一片万物凋零,而近日记者在佳木斯市郊区莲江口镇通往望江镇道路沿线采访时却看到别样景致:一个个被打包好的秸秆卷点“缀”在田野之中,如同一幅幅徐徐展开的卷轴画,为广袤的土地上了“妆”。郊区万庆秸秆回收利用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亮望着已经码垛成堆的秸秆卷越看心里越敞亮,因为合作社变废为宝,促农增收的承诺正在变为现实。

在望江镇秸秆收集作业区几台专业机械正在地里轰鸣忙碌,搂草机将秸秆聚集成一个个小丘,打捆机张开巨大的“嘴巴”不断将秸秆吃进,不到两分钟,一个重200公斤的秸秆卷就捆成落地。据了解,一台秸秆打捆机一天可以完成200卷,合作社10台机械可以完成打捆2000卷,按这个速度每天合作社可以完成150到200公顷秸秆收集面积。

王亮对记者说:“秸秆这个东西放在地里不生钱,运送出去不挣钱,过去大多数农民用烧荒的方式来解决秸秆的问题。前些年看到泉林纸业项目落地佳木斯的新闻我就萌生了成立合作社的念头,我始终认为秸秆再利用有很大潜力可挖。”去年,王亮成立了万庆秸秆回收利用专业合作社,吸收村里5名社员加入。当年生产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专用打捆机每小时打包30包,每日工作24小时两班倒作业可搂草30公顷,工作62天共打包9320吨,创收93万元,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12人,共增加农民收入7.4万元。今年,该合作社加大专业机械投入,扩大存储场地面积,已经成为泉林项目固定秸秆收储点。

“原来收完地,点把火就烧了,其实我们也不愿意烧荒,灰挺大还挺危险,可不烧又影响整地。现在好了,有合作社回收,愿意自己送就赚点钱,不愿意送有大机器来收,咱啥心也不用操。以后让我们烧都不干!”当地农民对秸秆回收十分满意。

合作社采取每村一个作业区,合作社管理“区长”,“区长”管理社员,社员管理机车、机车手和秸秆收集的后勤保障的管理模式,让工作变得有序、高效。采访期间王亮手中的对讲机不时传来各作业点实时情况汇报,针对一些农户需要秸秆饲养牛羊和烧火的情况,各地管理人员都会积极协调提前帮助预留。哪个地方在做什么,进展如何王亮都尽在掌握。从小秸秆身上算出增收账是实实在在的,王亮说:“按今年情况来看,每个社员单天可以赚到200元,一次收获季就能赚1万余元。如果农民自用车帮助运输一趟可以净赚400元。现在农民的积极性都很高,这几天都主动上门来‘预约’了。”

除供泉林项目回收的秸秆,合作社还有一部分作为原料存储,对一些不符合回收标准和剩余的秸秆王亮也有新打算。他正着手引进设备,尝试生产无污染的秸秆颗粒燃料。还将从韩国引进缠膜机运用新技术将秸秆变成饲料,涉足畜牧领域。小秸秆如一根线穿连起了合作社由秸秆回收到加工业再到畜牧业的增收链条。

“当地政府给了我很大的支持,现在我们还处于摸索阶段,等我的计划都实施时,秸秆回收的倍增效益就会更明显,相信再过两年秸秆禁烧难题就迎刃而解了。”王亮对合作社未来发展信心满满。


 

返回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