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江苏农作物秸秆还田机有了北斗“电子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04  浏览次数:1004
      夏收在即,江苏宿迁市泗阳县农机局工作人员带领江苏北斗卫星应用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前往穿城、裴圩、南刘集等乡镇,为75马力以上拖拉机与秸秆还田装置合二为一的秸秆还田机安装“电子眼”。

                      

为秸秆还田机安装“电子眼”,这可是件新鲜事。在安装现场,北斗公司技术人员朱胜贤拿出北斗终端接收器、摄像头和天线发射器,先把天线发射器固定在拖拉机的盖板上,接着把北斗终端接收器固定在驾驶台上,随后在拖拉机后方安装摄像头,并调整摄像头角度,最后用导线把天线发射器、北斗终端接收器和摄像头连接起来。

安装“电子眼”有啥用处?据泗阳县农机局党组成员石建国介绍,往年“三夏”期间,县乡村干部要蹲守在田间地头检查秸秆还田工作。今年,北斗公司根据泗阳县农机局的要求,研制秸秆还田机北斗导航系统,可以对秸秆还田机进行实时监控,县乡干部通过电子信息监控系统,就能查看每台秸秆还田机的作业情况,秸秆有没有还田、还田亩数有多少、还田质量如何、耕作深度怎样,看看大屏幕就一清二楚。

“电子眼”真有那么灵吗?北斗公司工程师顾勇说,安装“电子眼”后,每台秸秆还田机有一个专用卡号,通过卫星导航系统能进行精确定位。“电子眼”每隔15分钟自动拍摄一张800万以上像素的电子照片,自动上传到设立在县乡的电子信息监控系统,其作业面积、还田质量都能清晰显示。

泗阳县穿城镇农服中心主任徐树林说:“‘电子眼’有图有真相,农机手姓名、机型、作业时间、作业面积都能显示出来,想‘玩鬼’都不行。”

据了解,目前泗阳县有75马力以上拖拉机1180台,今年计划试点安装“电子眼”300台,每台安装费用1200元,由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解决。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