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浙江省金华永康是全国最大的红富士葡萄种植区,下辖的唐先镇被评为中国红富士葡萄之乡。走进位于永康市唐先镇的永康市鼎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自动化生产线上,由葡萄秸秆、畜禽粪便等制作而成的生物有机肥正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生物有机肥生产现场(央广网见习记者 孙俊 摄)
“以前我们修剪下来的葡萄秸秆多的没有地方放,现在用秸秆就可以换有机肥,既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增加一定的收入。”葡萄种植大户周美和说。
让农户赞不绝口的,正是永康在全省首创的秸秆收贮运模式——“秸秆换肥”。永康以鼎昆有机肥厂(秸秆收储运中心)为主体,以“秆肥等换”即“一斤秸秆换取一斤商品有机肥”为收贮方式,配合25个村级换肥点加4个区域换肥点,农户只需将秸秆收集运送到就近的换肥点,公司将秸秆作为生产原料生产有机肥,将等量的有机肥返给农户。
周美和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她家葡萄园有50亩,每年会有葡萄秸秆枝条7.5吨,可以换成7.5吨的有机肥,一吨有机肥市场价是600元每吨,也就是说,她一年能多出4500元的收益。
农户用葡萄秸秆换取有机肥(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企业每回收1吨秸秆,财政给予补助600元,企业可盈利100元。”永康市农业农村局耕地质量服务中心主任朱跃忠说。 如此一来,政府引导,农户受益,企业得订单,环境受到保护,实现了多方共赢。
这只是浙江高质量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一个缩影。在湖州市,这里立足湖羊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推广秸秆饲料化利用,助推“秸秆换肉”计划;在杭州市建德市大同镇,这里建立3000平方米的秸秆综合处理中心,完善配套设施,实现年处理量超3000吨……全省各地立足实际,多措并举做实秸秆“疏”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