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指的是农作物的副产品,也是相当重要的生物资源。随着国内畜牧养殖业的大踏步发展,大部分农作物秸秆经过回收利用后成为养殖家畜的优良饲草。
农作物秸秆在国内农村到处可见,它具有分布范围广、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价格低廉等特点,现阶段的主要利用途径有五个方面,分别是:作饲料;作燃料;作肥料;作原料;作基料。只要合理利用,大部分都能“变废为宝”。
但是,仍有一部分秸秆在庄稼收割完毕之后还残留在土地里。对于这些残余秸秆,过去的农民都会把它们一把火烧成灰,直接当成庄稼的养分肥料来使用。
直到近些年,相关部门禁止焚烧秸秆,却让种地的农民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了。
焚烧秸秆有利有弊。
按照种地农民的实际操作经验来看,焚烧秸秆是处理残留秸秆最方便快捷的一种措施。焚烧后的秸秆灰富含碳酸钾,把它当肥料利用,让秸秆还田,不仅能增加土壤的养分,改善土壤状况,调节土壤中元素的供应,而且还为增产增收打下基础。
对于焚烧秸秆的弊端,专家给出的理由是污染环境、容易引发火灾。焚烧秸秆确实会给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和影响,这点不否认。但是,相比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工矿企业,其污染真可以忽略。焚烧了几千年的秸秆,农村的天空依旧瓦蓝,但若留心观察下那些工业聚集区,天空永远灰蒙蒙一片。至于引发火灾,也是极个别的例子,拿它来说事,有点小题大做。
不光我们普通人的理解是这样,现在就连农业教授也发声呼吁:焚烧秸秆别“一禁了之”。说这话的是农业专家朱启臻教授,他在回复一位老婆婆提出对秸秆焚烧措施表示困惑后,重点做了解答。
这位老婆婆在留言中提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对于大批量秸秆的处理都是焚烧,为何在我国就要禁止焚烧秸秆呢?
禁止焚烧秸秆,除了明面上的保护环境、减少火灾发生概率之外,似乎再也找不出一个能站得住脚的理由来。
“秸秆烧灰还田”还有个最大的好处是:可以减轻农作物的病虫害,减少地里的野草蔓延。现在不让焚烧秸秆了,为了让庄稼有个好收成,农民只能使用大量的农药和除草剂,不仅成本增加,还污染土壤。
由此可见,对种地农民而言,焚烧秸秆无疑是利大于弊。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粮食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问题,国家自会当成头等大事来抓。而禁止焚烧秸秆会给粮食的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病虫害增多、减产歉收,与焚烧秸秆的弊端比起来,优先保证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的意义更重大。
个人愚见:对于大批量的农作物秸秆,完全可以按照我前面所说秸秆利用的五个主要途径来加工处理使用。把秸秆当饲草饲喂牛羊等家畜;把秸秆当燃料减少能耗;把秸秆当肥料科学种田;把秸秆当原料造纸;把秸秆当基料栽培种植食用菌。
这样一来,绝大部分农作物秸秆都实现了它们自身的价值,达到“废物利用”的效果,还为农户带来一笔不菲的收入。
对于少量残留在地里、不方便处理的农作物秸秆,比如麦茬、玉米茬等等,农民最好的处理方式依然是露天焚烧。因为这部分残留秸秆的数量比较少,收集困难,焚烧也不会对环境造成大的污染,还能减少病虫害、提高粮食产量,优势明显。
残余的农作物秸秆,无法把它们集中收集起来规模化加工利用,点燃焚烧之后秸秆还田,也算是发挥了剩余的价值。
不管怎样,“国以粮为本”。当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与焚烧秸秆起冲突时,应优先考虑并解决粮食的生产和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