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建设
(一)、总体要求。根据镇办园区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特点、市场需求、交通情况等,按照合理半径规划建设规范的标准化收储中心,加快构建镇办园区有标准化收储中心、村有固定收储点的“1+3”(1是指标准化收储中心,3是指村级临时收储堆放点)的秸秆收储体系网络。村级秸秆收储点主要用于附近农田的秸秆集中收集堆放和临时储存。标准化收储中心秸秆收储容量1000吨以上,具有秸秆收储必要的设备设施,可实现周边秸秆打捆、收储、转运等作业。
(二)、建设标准。
1、科学选址: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选址应做到周边秸秆资源丰富,交通和水源便利;距过境高压线50米以外,距生活区100米以外,确保存储安全。
2、场地建设:秸秆标准化收储中心面积要求10亩以上,根据用地地势地形合理布置,场区平坦、不积水;场地周围建有围栏或围墙;秸秆堆料场地面要进行防渗、防潮处理,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地面进行硬化;秸秆堆料场要保证通风散热,要有防雨防潮设施;堆料场棚建设采用钢架结构,面积2000㎡以上(场棚檐高7.5米、场棚顶高10米以上),设计和施工要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确保安全性和实用性。
3、配套设备:根据实际需要,配备100吨级地磅1台、打捆机2台、装卸长臂抓车1台、粉碎机1台、200KW变压器1台、运输车辆1部等设备。
4、安全设施:场区内张贴悬挂防火警示标识;建设消防、防雷等安全设施;消防设施及器材、喷灌机等应齐全。水源充足便利,或借助周边河流保障消防用水,或配套消防井或消防池;配备监控系统,监控范围全覆盖;电气设备安装及秸秆堆放注意防火安全。
5、场地管理及人员配备:要有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及相应措施;有固定的管理人员(可以兼职);配合镇办园区做好秸秆收储、转运调度;配合上级或安防应急部门抓好安防应急等工作。
二、秸秆饲料化利用
(一)工艺路线
秸秆是一种非常规饲料资源,其共同特点是质地粗硬、适口性差、消化率低、营养价值不高,经合理加工后,可以改善秸秆性能,提高营养价值,增加食草动物的采食量和消化率,实现秸秆资源的饲料化。
秸秆饲料的加工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物理加工(切断、粉碎、揉丝、浸泡、蒸煮、辐照、膨化、热喷、颗粒化等)。二是化学加工(碱化、酸化、碱加酸化、氨化、盐化等)。三是生物加工(黄贮、发酵、酶解等)。
秸秆饲料要实现商品化,一方面需要对秸秆饲料采取打捆、压块、制粒等方法再次处理和包装,使秸秆饲料体积缩小,具有一定形状和规格,便于装卸运输和长时间安全贮存。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社会资本组建秸秆饲料加工销售公司或专业合作社,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加工销售秸秆饲料,为秸秆饲料的商品化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二)技术要点
1.秸秆打捆干贮技术
秸秆打捆干贮技术,是将收获后的玉米秸、豆秸等农作物秸秆经秸秆揉搓机处理,破坏秸秆的粗硬外皮和硬质茎结,使之成为无硬节、较柔软的丝状散碎饲草料,经自然晾晒水分达60-65%贮存的要求后,再用打捆机压制成(30×30×60~80)cm的秸秆饲料捆,或用饲草液压打包机打包压缩成(60×40×20cm)左右的大截面秸秆饲料块。秸秆饲料捆(块)的包装方式简单,费用低,可用打包机沿着长度和宽度方向打两条12mm宽的PVC带,或用简易的尼龙网袋套装,比自然堆放的草料缩小储运体积5-7倍。
2.秸秆袋装微贮技术
秸秆袋装微贮技术,是将农作物秸秆经秸秆挤丝揉搓机一次性压扁、纵切、揉搓成丝状饲草,再在草丝中喷洒发酵剂和有益微生物及1%食盐溶液搅拌,然后进行压缩、打捆,装袋密封,经厌氧发酵,形成一种新型优质饲草技术。经袋装微贮采用各自独立密封包装,杜绝了霉变和外界污染,保存时间长达二年。
3.秸秆压块饲料生产技术
秸秆压块饲料可以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采食量和消化率,便于贮存运输和机械化喂饲,方便进入商品流通。
秸秆压块饲料工艺流程是先将农作物秸秆风干或烘干至含水率15%左右,用粉碎机将秸秆揉切成3-5厘米的段,加入膨润土和水(目的是提高成块性),或根据配方要求加入精饲料和添加剂与碎秸秆,充分混合后经并压块机压块制成(32mm×32mm×30~80)mm的块状秸秆饲料。
4.秸秆颗粒饲料加工技术
秸秆颗粒化技术,是将秸秆揉搓、粉碎成粉后,利用制粒设备,将秸秆压成颗粒状饲料的技术。整个工艺包括粗粉碎、细粉碎、混合、制粒、打包及辅助系统等。在秸秆颗粒料加工过程中,常常加入精料和其他营养成分,配合成全价饲料,既改善了制粒性能,又可使营养互补,充分发挥饲料的营养价值。通常在制粒时喷洒热水或通入蒸汽以湿润草粉,通入量一般控制在加料量的3-6%,使草粉达到14-16%的适宜压粒含水率,应将草粉粉碎得细些,也可在草粉原料中加入5%左右的油脂或糖蜜,颗粒直径一般在10-30mm之间,可根据饲养对象而定,畜禽越小,要求的颗粒也相应较小。颗粒密度以1.2-1.3g/cm3为宜,颗粒堆积容重在550-600kg/m3之间。
秸秆颗粒料具有适口性好、家畜采食量大、采食时间短、浪费少等优点。但其设备成本与运行费用较高,须由专业化公司进行。
三、秸秆能源化(燃料化)利用
(一)技术要点
1.秸秆沼气工程
(1)选址规范
要根据秸秆原料来源、沼气利用方式科学选址。沼气工程建设地点周边要有充足、稳定的农作物秸秆原料来源,满足工程对秸秆的需求量。如果沼气工程所产沼气用于向农户集中供气,建设地点要靠近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如果用于发电并网,要征询电力部门意见后选择适宜建设地点。
(2)工艺路线
以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在严格的厌氧环境和一定的温度、水分、酸碱度等条件下,经过沼气厌氧菌的厌氧发酵产生可燃的沼气,其中甲烷含量在50-70%。沼气经净化贮存,通过管网输送到用户用于生产生活用能或发电等,沼液可回流重复使用,沼渣和多余沼液可作为有机肥回田利用。
(3)建后管护
要按照《秸秆沼气工程运行管理规范》(NY/T2372),认真开展建后管理维护工作。要明确沼气工程安全生产各方责任,保证沼气工程安全、有效运行,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2.秸秆成型燃料生产点
(1)建设标准
建设必须的产品仓库、生产厂房(棚)和堆储料场等,配备秸秆粉碎机,秸秆捡拾打捆机,秸秆成型机械等设备,其中秸秆成型机械必须符合《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成型设备技术条件》(NY/T1882-2010),通过省级以上质检部门检测合格,且已批量生产。每处秸秆成型燃料生产点年产能须达到1000吨以上。
(2)产品要求
农作物秸秆经粉碎后在一定温度下通过施加压力使其成型为棒状、块状或颗粒状燃料。秸秆成型燃料应有单独的储存场地,并与燃烧设备保存足够的安全距离。不应露天存放,注意防水、通风、防火。
(3)清洁化要求
为认真落实我省秸秆成型燃料生产点建设或改造都需达到《秸秆成型燃料清洁生产技术规程》、《秸秆成型燃料清洁利用基本要求》两项地方标准中关于粉尘、噪声、能耗等指标要求,自2020年9月起,项目完成后需委托具备检测资质的机构进行验收,并出具检测报告。
四、秸秆基料化利用
指以秸秆为主要原料,通过原料准备、辅料添加、堆腐、灭菌或调配等方式,生产食用菌栽培基料、育苗基质、栽培基质的综合利用方式。食用菌栽培原料资源丰富,利用作物秸秆为原料可种植大球盖菇、双孢蘑菇、鸡腿菇、草菇等多种食用菌。
五、秸秆肥料化利用
(一)秸秆堆肥
秸秆堆肥主要是就近处理堆放在田头、路边、沟坎等处的秸秆。通过高温堆肥后,具有养分全、肥效好、无害化等优点。秸秆堆肥不需要特别设备、技术简单成熟、方式简便易行,可以因地就近推广应用。其技术要点
1.选择场地。选择距水源较近,运输方便的地方。堆肥体积大小视场地和材料多少而定。如果选择平地,要在四周垒出30厘米高的土埂,以防跑水。
2.处理秸秆。一般分3层堆积,一、二层各厚60厘米,第三层厚40厘米。层与层之间和第三层上均匀地撒上秸秆腐熟剂和尿素的混合物,秸秆腐熟剂和尿素的混合物的用量比自下而上为4:4:2。堆宽一般要求为1.6~2米,堆高1.0~1.6米,长度以材料多少和场地大小而定,堆好后用泥(或薄膜)封严。20~25天即可腐烂使用,而且质量好,有效养分含量高。
3.用料及配比。按1吨秸秆配2公斤秸秆腐熟剂、再配施5公斤尿素(或200~300公斤腐熟的人粪尿),以满足微生物发酵所需的氮素,合理调整碳氮比。
4.调节水分。堆制前将秸秆用水浸透,干秸秆与水的比例一般为1:1.8,使秸秆的含水量达到60%~70%,一般以手握材料有液滴出为宜,这是堆肥成败的关键。
5.泥巴封堆。用泥封堆3厘米左右,堆体逐渐下陷,当堆内温度慢慢下降时,进行翻堆,把边缘腐熟不好的材料与内部的材料混合均匀,重新堆起,保持含水量,然后重新用泥封好,待达到半腐熟时压紧密封待用。
(二)秸秆机械化还田
1.总体要求
秸秆机械化还田是将收获后的主要农作物秸秆全部粉碎并均匀抛撒在地表,再根据下茬作物种植的要求应用秸秆还田机械进行埋茬,然后进行播种;或应用免耕播种机在未耕地上直接进行贴茬播种,秸秆覆盖地表。秸秆还田后通过增施一定量氮肥促使秸秆腐解,避免秸秆腐解与作物争氮。实施旱田翻压秸秆还田的要配套实施适度镇压措施,实施水田秸秆还田的要在水稻栽插前使田水自然落干,以利于有害气体排放。各地应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制定本地的技术方案。
2.工艺路线
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工艺及装备不仅与农作物种类有关,而且与种植制度有着密切关系。我省主要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按种植制度可分为麦玉(豆)两熟制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麦稻两熟制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稻油两熟制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3种类型。
3.技术要点
(1)小麦秸秆机械化切碎覆盖还田
①使用稻麦联合收割机收获小麦,留茬高度不高于15厘米,但下茬为贴茬免耕播种玉米的,可适当提高割茬。
②使用联合收割机自带的秸秆切碎装置或与联合收割机配套的秸秆粉碎机在收获小麦的同时粉碎秸秆,或在小麦机收后使用轮式拖拉机配套秸秆粉碎机粉碎秸秆,小麦秸秆粉(切)碎长度不大于10厘米,同时铺撒均匀。
(2)玉米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
①玉米成熟后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玉米并粉碎玉米秸秆。采用人工摘穗的,在摘穗后趁秸秆青绿(最适宜含水量30%以上)时,及时使用拖拉机配套的秸秆粉碎机切碎秸秆。切碎后秸秆长度不大于10厘米;留茬不高于8厘米,防止漏切。
②秸秆切碎后进行补施氮肥,按照每100公斤秸秆基肥增施1公斤尿素的比例增施氮肥,将增施的氮肥与基肥一起均匀抛撒于秸秆粉碎后的田间。
③灭茬后使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铧式犁深耕翻埋秸秆,耕深不小于18厘米,也可使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旋耕,使秸秆与土层混合,耕后耙透、镇实、整平。通过耕翻、压盖,消除因秸秆造成的土壤架空,为播种创造条件。
④铧式犁深耕翻埋秸秆并耙透、镇实、整平后,用带圆盘开沟器的小麦播种机播种,播种深度小于5厘米;旋耕埋茬后也可使用旋耕施肥播种机播种,播种后要镇压紧实。
⑤种籽破碎率不大于0.5%。田间无漏播、地头无重播,断条率不大于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