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政策法规 » 正文

国家标准《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规范》正式发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1-13  浏览次数:885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我国每年有大约9亿多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是目前处理农作物秸秆的主要途径,特别是生物质发电近年来的兴起,为农作物秸秆的处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秸秆分布广,密度小,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在各地尚未完全建立和完善,收储运体系建设规范还没有一个基本的技术规范和要求,影响了各地收储运体系建设推进,和对体系建设的合理评判,使秸秆收储运成为制约规模化综合利用的瓶颈问题。


src=



 《规范》对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提出基本要求,给出一个区域内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的规范性要求,为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奠定原料保障基础,引导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规范》规定了农作物秸秆的田间收集、存储、运输体系建设方面的技术、运行、管理要求和体系评价。共分6个章节,分别为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要求、秸秆收储运体系组织模式。《规范》规定了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通过调查研究,试验验证,结合现有收储运装备情况,提出了组成秸秆收储运体系的三个系统建设的具有要求,提出了关键技术参数,供体系建设中应用;为了保证系统的整体协作运行,推荐根据秸秆种类、收集时间、收集规模及与储存、运输系统的协调合理制定信息沟通机制,鼓励农机合作组织和农机大户实施跨区作业;通过对储存场地功能划分,提出了满足不同功能的储存场地的要求。以利于场地的建设和管理;分别对收储运三个系统中,秸秆质量、收集方式、捆型与运距、运输车辆要求、垛型、垛长与消防等提出了规范要求;根据起草单位对收储运体系的研究成果以及试验验证,给出了秸秆收储运体系组织模式,以供体系建设中选择应用;同时给出了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的评价标准。

2020年,我国承诺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3年我国将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秸秆综合利用是推进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手段,推进秸秆禁烧、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是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举措。《规范》发布实施将对发展秸秆收储运服务组织,建立规范的秸秆储存场所,统筹推进秸秆禁烧和资源化利用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诚邀地方政府、研究机构及秸秆设备、秸秆收储运和秸秆相关生产企业参与《规范》推广普及、示范研讨等活动,有效推动《规范》推广普及,促进秸秆收储运体系的规范建设,推动我国秸秆能源化、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应用,提升秸秆资源化的利用效率和市场价值,推进我国绿色低碳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助力早日实现农业“碳达峰”“碳中和”。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