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政策法规 » 正文

甘肃省皋兰县2022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实施方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1-09  浏览次数:568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根据《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2年秸秆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甘发财发〔2022〕28号)文件精神,为扎实推进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进一步提高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促进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和农业绿色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
基本县情

(一)县域基本情况

皋兰县位于兰州主城区、兰州新区和白银市区三角中心,县域总面积2556平方公里,现辖6镇57个行政村5个社区,户籍人口14.84万人,其中乡村人口8万人,耕地面积45万亩,天然林34.2万亩、草地136万亩。农作物种植以玉米、小麦、马铃薯、豆类、高原夏菜等为主,2021年秸秆产生2.27万吨,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势在必行。2021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2.2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5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37.3%。全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3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92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13。全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6565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643元。

(二)秸秆资源及利用现状

2021年全县小麦种植面积2.61万亩,玉米种植面积4.54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3.94万亩;秸秆产生量2.2722万吨,其中:小麦秸秆0.62万吨,马铃薯秸秆0.1482万吨,玉米秸秆1.5040万吨。秸秆可收集量2.0275万吨,秸秆综合利用量1.866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92.3%。其中秸秆饲料化利用1.8141万吨;秸秆燃料化利用0.0519万吨。县内现有规模化秸秆利用市场主体2家:皋兰明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甘肃天予牧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家企业主要开展秸秆饲料化加工,年加工秸秆饲料3万吨。其中,加工玉米秸秆2万吨,加工其它秸秆1万吨。

(三)秸秆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1.秸秆能源化产业发展滞后。虽然县内有两家秸秆加工利用市场主体,皆以饲料加工为主,且利用量较少。全县在秸秆能源加工方面基础还是比较薄弱,尤其是秸秆用于农业产业化、促进区域生态循环农业和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上还缺乏有力的抓手。县内大量的养殖企业、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没有一家标准的秸秆饲料加工生产线。

2.秸秆高效利用率较低。除规模化养牛场青贮一部分秸秆外,其余以农户分散利用为主,秸秆能源化(沼气、生物天然气、颗粒燃料等)、肥料化(科学返田)、饲料化(饲草、复合颗粒饲料)利用途径在技术、规模、经济等基础条件方面还未形成,距产业化发展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小麦秸秆、荒废果木、杂草堆和薯藤菜蔓乱堆乱放,造成了一定的环境污染。政府引导的秸秆五料化利用途径还不成熟。

3.政策性扶持力度不够。由于我县财力有限,对秸秆综合处理投入不足,加之对秸秆综合利用缺乏长期的政策性扶持,农民群众综合利用秸秆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没有形成秸秆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

4.秸秆收储运体系尚未形成。秸秆收储运体系直接制约秸秆产业化的发展。单家独户由于秸秆量少、无专业运输收集车辆或运输成本太高等因素,农户缺乏交售秸秆的积极性。废弃秸秆田间地头堆积较多,秸秆收储运成本较大、效益不高,缺少秸秆收储运社会化服务组织。

(四)项目实施单位概况   

近年来,皋兰县农业农村局紧紧抓住国家农村清洁能源项目建设的良好机遇,以发展农村生态能源循环经济为中心,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效益优先”的原则,结合县情实际,依托项目支撑,在农村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太阳能+生物质炉”和“太阳能+电辅助”清洁取暖配置、节能炉推广、人畜粪污综合利用、户厕改造等农村清洁能源技术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企业自主申请的基础上,经县农业农村局组织调研审查,遴选两家企业作为本项目实施主体。其中:皋兰明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重点实施秸秆青、黄贮加工项目;甘肃天予牧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秸秆青贮加工项目。

1.皋兰明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位于土龙川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该合作社是一家村党支部领班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成立于2020年,主要以牛产业发展经济,合作社养殖场以牛犊繁育、育肥和销售为主;牛场占地100亩,建有青年牛舍5500平米,犊牛圈舍1000平米,产房500平米,黄贮饲草料库5000平米,青贮池1000立方,宿舍办公区平面占1500平方米。同时配套有门卫室、防疫、检疫室等;合作社牛全部所食用青贮饲料为周边农户无公害订单种植玉米。年收购青黄贮玉米秸秆1.5万吨,青黄贮玉米的收购有效的带动了当地饲草料种植发展以及带动当地农民创收增收,形成独特的“党支部合作社十基地十农户”的新型模式,以党支部为统领发展肉牛养殖,带动农户种植玉米,整治撂荒地,实现了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同时,带动农户积极饲养肉牛,增加农户收入,实现带动整个石洞镇丰水村、明星村等饲草料种植行业规模化达到5000亩以上。

2.甘肃天予牧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黑石川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展示基地,该公司成立于2021年,位于皋兰县黑石镇大横村,总占地71亩。主要以高产奶牛养殖,繁育,原料奶的生产供应为主。基地面积47400平米,泌乳牛舍8000平米,青年牛舍8000平米,犊牛圈舍1000平米,产房500平米,饲草料库5000平米,青贮池15000立方,挤奶厅1000平米,宿舍办公区平面占1300平方米。同时配套有门卫室、防疫、检疫、化验室等;生产设备选用进口瑞典利拉伐挤奶设备、华清自主研发牛奶速冷贮存系统等。公司规划存栏奶牛达1500头,第一期入场成年母牛500头。公司标准化牧场奶牛全部为引进的纯澳洲进口奶牛,所食用青贮饲料为周边农户无公害订单种植玉米。年收购玉米秸秆1.5万吨,玉米秸秆的收购以及牧场提供就业岗位,有效的带动了当地饲草料种植发展以及带动当地农民创收增收,实现精准扶贫脱贫效益明显。预计,公司直接带动当地农户发展1000户。带动当地饲草料种植行业规模化4000亩。牧场所产原料奶将全部供应于世界五百强企业之一的兰州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今后公司将随牛群结构科学合理的调整增长,稳步推进公司的养殖牛群规模及牛奶原料奶的产出量,将更高质量标准的原料奶供应于伊利公司,实现规模带动增长,形成良性循环合作,创造效益于当地。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需要。皋兰是一个农业县,农作物秸秆和果树枝干数量大,每年秸秆和枝干产量在10万吨左右,其中玉米、小麦、马铃薯秸秆占多数。同时,县内养殖业规模较大,特色产业发展迅速,而秸秆作为连结种养业、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纽带,其产业化发展严重滞后,建设秸秆综合利用市场主体、建立健全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已迫在眉睫。加快推进秸秆饲料化生产,满足当前养牛产业需求,带动牛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向发展是皋兰县乡村振兴的切入点;通过青贮和黄贮方式是将剩余秸秆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同时,通过项目扶持引导,将秸秆燃料应用于养殖业和设施农业生产中的供暖设施,实现农作物秸秆“来源于农、用之于农”的循环利用模式,切实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对于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是促进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发展新兴产业的需要。目前我国能源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能源、环境、生态、经济和安全五者之间的矛盾也将更加突出。闲置秸秆1吨可生产生物质颗粒0.72吨,生物质颗粒市场价1200元、燃烧值4000卡,1吨煤炭约2000元,燃烧值5000卡,按照综合效益计算,生物质颗粒的效益远高于煤炭。农作物秸秆作为低碳环保的清洁能源原料,提高其利用率正是顺应能源发展的趋势,也可促进我县农村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加大能源结构调整力度,加快可再生能源发展。

三是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改善人居环境的有效手段。皋兰县秸秆资源丰富,但秸秆综合利用率较低,除规模化养牛场青黄贮一部分外,其余以农户分散利用为主,秸秆利用效率和产品附加值低。而且废弃严重,甚至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主要原因是秸秆和废弃资源收储加工体系尚未形成,无法实现秸秆和废弃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县域内果木残枝产生量大,但缺乏高效利用,大部分当作薪柴燃烧,污染非常严重,综合利用率低。通过秸秆和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既有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有力整治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又能扩大综合效益、培育新兴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四是拓宽就业门路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的实施,将带动部分农村闲置人员积极扩大农作物种植,并通过建办加工企业和建立收储运体系,每年可以最大限度地吸纳项目所在地农民进厂务工,新增农民就业人数、增加村民经济收入,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又助力乡村振兴。

(二)可行性分析

1.秸秆饲料化利用市场前景广阔。皋兰县现有规模化养殖场60处,大型牛场10处,各种畜禽存栏量达10万头,年需饲料30万吨以上。而秸秆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4吨秸秆的营养价值相当于1吨粮食。植物秸秆若直接作为饲料,从营养的角度分析,其粗纤维含量高、蛋白质、矿物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和胡萝卜素等含量低、营养价值低;从口感的角度分析,其质地坚硬、口感不好;家畜采食量小,消化率低。但若对植物秸秆进行适当的合理地加工处理,降低秸秆中木质纤维素的含量,增加蛋白质的含量,改善其适口性,提高营养价值,便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动物对秸秆的采食量、消化率。因此,秸秆饲料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2.收储运体系建设条件优越。皋兰县有各级公路1500多公里,其中县道350公里,乡道235公里,村道915公里,公路网密度达到85公里/百平方公里,形成了“一纵四横”的公路网络体系。同时,坚持道路建设与产业开发相结合,布设村社及田间道路,连通所有地块,构成网络,方便了农产品运输和现代化农机具作业。秸秆收储运车辆可到田间地头作业,极大的方便了农户交售,解决了农户的运输难问题。同时,收储场用地面积不大,可在村庄附近通过流转形式租赁,也可就近租赁废弃的乡村企业。

该项目实施完全符合循环经济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经济社会的要求,且具有多重功能。进行农作物秸秆和废弃木质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协同处理,变废为宝,且减少了对大气、地下水和土壤等直接污染,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有利于生态体系平衡,对社会发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并有利于遏制老百姓在野外焚烧,严防火灾发生,为建设绿色开放幸福新皋兰发挥重要作用。

三、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会议精神,认真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农业绿色发展、乡村生态振兴、农村减排固碳、农民持续增收,始终坚持将秸秆等资源综合利用与“三农”重点工作紧密结合,紧扣秸秆田间收集、储存运输、加工利用等关键环节,以秸秆等资源饲料化和燃料化利用为目标,积极培育壮大秸秆等资源综合利用市场主体,建立健全收储运、产加销体系,着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秸秆等资源综合利用、持续高效运行机制,全力提升全县秸秆等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益,努力实现农村生活环境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经济发展高效化。逐步探索建立群众积极销售秸秆、企业自主加工饲料、储运点高效自主运行、农户热衷利用成型燃料的农作物秸秆长效利用机制。

(二)基本原则

1.政策引导,社会参与。制定或完善扶持政策,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逐步建立以政策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农民广泛参与的秸秆等资源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

2.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根据全县种植业、养殖业特点和秸秆等资源的数量、品种,选择切合实际的秸秆等资源能源化、饲料化利用方式。通过建设一批示范基地,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加快推进秸秆等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

3.科技支撑,示范带动。立足工作实际,研究解决技术难题,加强科技成果转化,集成推广新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培育典型,总结经验,示范引导,整体推进秸秆等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4.强化服务,全面推进。加强秸秆等资源综合利用服务体系建设,改进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服务能力,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服务,全面提升秸秆等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三)预期目标

坚持“因地制宜、农用优先,就地就近、多措并举,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秸秆综合利用项目实施后,将以秸秆饲料化利用为主导,兼顾燃料化利用,建设秸秆产业化模式县实现县域范围内50%以上的秸秆离田利用,建立健全秸秆综合利用全产业链,构建形成可持续运行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完善的全县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2处:黑石川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负责G341沿线和平村至石青村5000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土龙川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负责109国道沿线魏家庄村至星湾村6000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使全县年秸秆综合利用量达到3万吨以上,县域内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以上。

四、建设内容

一是秸秆饲料化加工生产线建设。依托皋兰明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和甘肃天予牧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秸秆饲料加工项目建设,培育年产1万吨以上秸秆饲料化加工企业2个。二是结合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推广生物质100型炊事取暖炉具140台,打造清洁能源综合利用示范村,带动生物质炉具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推广应用。三是按照就近就地收储秸秆等闲置废弃物的原则。完善秸秆“打捆-清运”等田间收集模式,在企业自身收储的基础上,建成独立的秸秆区域收储运点6处。通过项目实施,尽快健全秸秆等资料“收储运、产加销”体系,推进秸秆等资源能源化、商品化利用,盘活闲置撂荒地等荒废土地、加大玉米播种面积稳定农业收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