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政策法规 » 正文

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促进农业现代化 示范区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9-29  浏览次数:959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促进农业现代化 示范区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 转发如下。


           为贯彻《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工作的意见》决策部署,落实《“十四五”全国农业 绿色发展规划》要求,聚焦重点、聚集资源、聚合力量,建 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以下简称“先行区”)、促进 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全面绿色转型, 特制定如下方案。


u=1944355760,1440653648&fm=26&gp=0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 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 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牢固树 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加强 农业资源保护利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生态保护修复 和打造绿色低碳农业产业链为重点,以实现资源利用集约 化、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为目标, 强化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搭建先行先 试平台,探索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引领农业现代化建设模式, 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农业农 2 村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高效推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 境的基本国策,落实构建生态功能保障基线、环境质量安全 底线、自然资源利用上线的要求,守住农业生态安全边界, 实现保供给、保收入、保生态的协调统一。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推进。综合考虑不同地区资源 禀赋、产业类型和生态环境,分区施策、试点先行,探索总 结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模式,以点带面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广 泛应用。


       ——坚持创新驱动、集成推进。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 动力,加快农业绿色发展模式创新、集成技术创新和体制机 制创新,以绿色创新链集聚绿色要素链、支撑绿色产业链。 ——坚持政企协同、合力推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强化政策扶持、 规范社会化服务,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引导农民、企业 和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绿色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集成推广农业绿色技术

      1.加快应用农业资源节约集约技术。实施高标准农田建 设工程,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以县(市、区、旗)为单位制 定工程措施与农机农艺融合的技术方案,因地制宜提升耕地 3 地力。在盐碱地面积大的县(市、区、旗)推行洗盐压碱、 暗管排盐、培肥改土等土壤改良措施,选育推广耐盐碱作物 品种。在水资源短缺的县(市、区、旗)推行管灌、喷灌、 微灌等工程节水措施,推广全膜覆盖集雨保墒、膜下滴灌、 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技术。在土壤酸化面积大的县(市、 区、旗)集成推广土壤调理剂、绿肥还田等技术模式,逐步 实现酸化耕地降酸改良。探索构建土壤健康指标体系,分类 分区开展评价,有序推进受污染耕地、退化耕地治理。


         2.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深入实施化肥减量行动,推 进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推广缓释肥、水溶肥等新型肥料,推 进有机肥替代化肥,鼓励整县推行统测、统配、统供、统施 “四统一”服务。加快构建区域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 扶持发展专业化防治组织,大力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推广 高效低风险农药,集成应用绿色防控技术和新型植保机械, 促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发展。在水质超标风险高、农 业生产强度大、农业面源污染物排放量多的地区,明确化肥 减量增效技术路径和措施,制定化肥施用限量标准和减量方 案,依法落实化肥使用总量控制要求。

          3.提高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 养殖,推广节水节料饲喂、节水清粪等实用技术装备,实现 源头减量。支持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建设粪 肥还田利用种养结合基地,加强规模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 计划和台账管理。因地制宜推广堆沤肥、沼气发酵、异位发 4 酵床等粪污处理技术,建设田间贮存和输送管网设施,推进 管网式、拖管式等施肥方式,加快推进畜禽粪肥机械化还田 利用,开展畜禽养殖业氨排放控制,协同推动氨气等恶臭物 质治理。打造绿色种养循环农业模式,推动畜禽粪污由“治” 向“用”转变。


        4.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在秸秆资源丰富的县(市、 区、旗)全域开展秸秆综合利用行动,以肥料化、饲料化、 能源化为主攻方向,确保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0%以上。建 立秸秆资源台账数据平台,进一步摸清资源底数。因地制宜 推广秸秆深翻粉碎还田、腐熟有机肥还田等技术,加大秸秆 腐熟菌剂和复合菌剂等配套产品开发应用,提高秸秆科学还 田水平。鼓励养殖场和企业利用秸秆青贮、黄贮、微贮等饲 料化利用技术,打捆直燃、成型燃料等能源化利用技术,食 用菌基质、栽培基质等基料化利用技术,以及纸浆、人造板 材、可降解器具等原料化利用技术,促进秸秆产业化、高值 化利用。建设一批秸秆综合利用展示基地,推广应用可操作 可落地的秸秆利用模式。按照合理运输半径,建设县有龙头 企业、乡镇有收储组织、村有收储网点的秸秆收储运体系。


          5.治理“白色污染”。以西北地区用膜大县为重点,开 展农膜回收利用行动,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集成应用地膜 机械捡拾、适期揭膜等高效回收技术。针对玉米、马铃薯、 大豆等适宜作物,在开展应用效果评价基础上,有序推广全 生物降解地膜使用。因地制宜推广废旧农膜再生造粒等资源 5 化利用技术。依托县乡村三级农资销售服务网络和经营服务 网点,拓展农药包装废弃物、废旧农膜回收等业务,落实农 药农膜生产、经销主体回收处置责任,推动将没有利用价值 的废旧农膜纳入农村垃圾收集处置体系。


           6.推广农业减排固碳技术。指导先行区和示范区制定农 业减排固碳实施方案,因地制宜推广应用稻田水分管理、农 田氮肥减量增效、牛羊精准饲喂、渔船渔机节能等减排技术, 推动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农业散煤清洁能源 替代。选育推广高产、优质低碳农作物品种和高产低排放畜 禽品种,降低单位产品甲烷排放强度。加快改造农业机械设 备,淘汰老旧农机装备,推广新型节油节能农机装备。鼓励 有条件的县(市、区、旗)建设规模化沼气(生物天然气) 工程,利用设施棚顶等发展光伏农业,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