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农作物秸秆基料二代纤维素燃料乙醇大有可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5-11  浏览次数:1068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4月底5月初,春耕正在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东北地区陆续展开。春耕当前,可是去年庄稼的秸秆及根茬残余物还留在地里,影响耕种。为了不误农时,农民们选择将秸秆和根茬残余物露天焚烧。付之一炬看似简单,但留下的是空气污染。东北很多市县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因春耕期间烧秸秆引发的环境问题被约谈的案例几乎年年都见诸报端。

timg (38)


           “我们也没办法,去年秋天下雪早,玉米都被埋雪地里了,雇联合收割机才收了玉米,玉米秸秆直接粉碎在地里了。春天雪化了,粉碎的玉米秸秆就露出来了,要尽快处理秸秆才能种地,否则就会影响农时,耽误收成。”黑龙江省某县种植大户表示。去年,他家种了300百多亩玉米,趁着没风或者风小的日子,玉米秸秆都烧了。

这种为了保春耕而焚烧玉米秸秆的做法很普遍。吉林省一位村民告诉笔者:“除养殖大户把玉米秸秆打捆收回来喂牛外,村子里绝大部分玉米秸秆都烧了。”面对这种情况,乡里的干部也选择“睁只眼闭只眼”。平时乡里都在宣传“禁烧秸秆”,但最后都留几天“窗口期”给农民集中烧。

除了被焚烧污染空气、破坏环境外,秸秆还有更好的去处么?其实,秸秆是重要的能源,做好秸秆资源化利用就是“捡回另一半农业”。工业化利用是破解秸秆难题的解题良方。

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也是农业秸秆资源大国,每年约有2亿吨秸秆被直接焚烧。我国全国年平均可利用秸秆量超过1亿吨。工业化利用秸秆可直接贡献乡村区域增收,并间接带动秸秆收储、运输、农机制造等协同产业的发展,同时产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将大量吸纳就业,并带来显著经济效益,在收储运环节每吨秸秆可增加农民收入200-250元。到2030年,若每年能利用1亿吨秸秆,农民可实现增收200-250亿元。同时,秸秆工业化项目落地农业地区,能够拉动区域经济,扩大当地农业人口就业,助力乡村振兴。

秸秆工业化中,发展纤维素乙醇是最佳方案,不仅有助于乡村振兴,还能增强我国的能源自给能力。原国家车用乙醇汽油推广工作领导小组特邀顾问乔映宾算过一笔账:按5吨秸秆生产1吨乙醇计,1亿吨秸秆就能生产2000万吨纤维素乙醇,掺烧到汽油中,能减少近700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每年还可减少1亿多吨原油进口。“用好纤维素乙醇,就是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乔映宾直言。

对二代纤维素燃料乙醇等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导向都强调,要加快发展、大力推进、狠抓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国家层面近期出台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细化政策中大多囊括了对生物燃料乙醇的支持政策。比如,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强调,要加快发展有规模有效益的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生物质能等,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积极扩大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大力推进先进生物液体燃料替代传统燃油。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完善油气清洁高效利用机制,支持生物燃料乙醇等清洁燃料接入油气管网;建立支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纤维素等非粮生物燃料乙醇、生物航空煤油等先进可再生能源燃料关键技术协同攻关及产业化示范。

在地方层面,日前,黑龙江省出台《黑龙江省“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和《黑龙江省支持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旨在把握生物科技进步和生物产业变革新机遇,迎头赶上生物经济发展新浪潮,打造振兴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换道超车”,助力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在“双碳”目标的大背景下,生物基材料有望在部分应用领域逐步替代传统石油基材料,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主要途径和低碳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可见,发展秸秆产业,不但可以减少秸秆焚烧,有效治理空气污染,还可以变废为宝,增加农民收入,服务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