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安徽省池州市农业机械化促进秸秆综合利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1-14  浏览次数:751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隆冬时节,寒意涌动,位于墩上街道的正东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黄澄澄的稻谷堆积如山,烘干机隆隆作响。“今年粮食大丰收了。”看着高高的谷堆,社长郭正东满脸喜悦。“多亏了现在的机械化生产和科学管理,以往几百个人的农活现在只需十几个人就能完成。”



  

           前几年,郭正东返乡创业,起初他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买了几台插秧机试种水稻。没想到不但播种效率高,每亩的播种成本还比人工种植便宜一百元。不仅如此,到了收获的季节,他更是惊喜地发现机插的稻田亩均产量比人工种植的要高出5%,这让他成为了机械化生产的“忠实粉丝”。于是,他牵头成立了农机服务合作社,并先后以个人和合作社的名义购买了三十多台农业生产设备,每买一台机器国家补贴30%,总共节省了四十余万元。在此基础上,他承包了一千余亩田地,当起了“农场主”。“现在的机械化生产省时、省力、产量高,我们种的粳米在池州及周边地区也卖得很好。”郭正东兴奋地说。



  近年来,我区多措并举,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和省“两强一增”(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战略。2021年,全区实施中央补贴资金541.132万元,受益农户294户。截至12月,全区农机总动力达43.5万千瓦,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耕作、机收农机化水达99%,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6.5%。

  
            不仅降本提效,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还助力秸秆综合利用。

  “前些年,因为没有多少利用价值,农户们往往都是将秸秆一烧了之,不仅对大气造成污染,漫天飞扬的草木灰更是让附近的居民苦不堪言。”区农机化发展中心负责人告诉笔者。

  如今,通过机械化收割和近年实施的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这些令人头疼的秸秆顿时变成了“金疙瘩”。收割完的秸秆直接被紧跟其后的打捆机一摞摞打包好,送到附近的秸秆收储中心进行加工处理。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秸秆可以用来作牲畜饲料、农田肥料、发电厂燃料等。

  “以往处理起来都头疼的东西不但能卖到钱,环境也变得更好了,农户们对此都积极响应。有的种粮大户在秸秆回收这块每年就能进账6万多元。”该负责人说道。

  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艰辛,而今种田实现机械化,农民收入有增长,人居环境有改善,越来越多的离土农民逐渐回归乡村和粮田。下一步,该区将继续落实好国家和省相关农业发展政策,增强乡村吸引力,带动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向乡村汇聚,努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新的、更大的支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