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秸秆网快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监管 » 产业新闻 » 正文

河南周口农民“秸秆变肉”收入超过城市打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1-09  浏览次数:851
             中国秸秆网综合报道,  “秸秆变肉”解决了平原地区,农田里的秸秆既不准焚烧,又不愿还田,家家户户又不需要它,丢也丢不掉,放也无处放,农民一到收获季节,感觉到非常头痛,非常无奈。这该怎么办呢?

河南周口有位姓张的农民,把秸杆处理得非常好,每季把家里12亩的小麦、玉米、大豆、花生、红薯藤等等秸秆收集起来,一点都舍不得浪费,全部用来养牛。



老张说,他家过去需要牛犂地的时候,家里就要养几头牛,对养牛非常在行。养牛只要有草料,不像养猪,容易生病,养牛生病的时候非常少见,技术要求低,每天料足水足就够。

他说自从实现机械耕地以后,家里就没有养牛。后来种地的秸秆就没有牛吃了。家里做饭也不用柴火了,都改为电和气,地里的秸秆禁烧,若烧了又要罚款,还田害虫多,种子又不发芽。因此,每季的秸秆成为他家的累赘了,真拿这些多余的秸秆没有办法。

老张说,在8年前,亲戚家里有两头牛,因要外出打工,又舍不得卖掉,让他代养一年。这两头牛都是母牛,他养着发情的时候去镇上兽医站请师傅人工授孕,到下一年就有四头牛了,到第四年的时候,牛增加到8头了。



后来每一年,老张说要卖两头大牛,年年都是这样,共卖了8头大肉牛。他说,每年卖两个牛的钱,相当一个人进城打工的工资,非常划算。

他说,他家12亩地,收的小麦秸秆,都要一丁点地收回家,氨化发酵变柔软后喂牛,玉米收青杆,粉碎做为青储草料,大豆和花生秸秆,营养价值高,一丁点都舍不得浪费。他家里这么多秸秆每年养5~8头牛,还不充足,还要去收一些人家丢弃的秸秆,才能满足养牛的需要。



他说,养了这么多的牛,每季播种,自然肥要占一大部分,化肥只需过去的三分之一,减少了化肥的用量,并且他家的土地越种越肥沃,粮食产量非常稳定。他说,养牛改变了使对秸秆的忧虑,并且每年为他家带来增加一个人的经济收入。



他说去年卖两头牛,收入5.2万元,今年又卖两头大牛,收入6.3万元,比去年多了1.1万元。他说他的孩子在上海打工,一年拿回家纯收入不到4万元。这样的养牛,好处非常多,①转化了让人头痛的秸秆,降低了秸秆对农作物的影响;②废物利用,秸秆既不能焚烧,又无处丢掉;③增加了经济收入,每年相当增加了一个人的工资收入;④,养牛为家里积蓄了大量的有机肥;⑤,改变了农田周围的环境,避免秸秆堵塞沟渠。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法律声明 | 秸秆地图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辽ICP备1601037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