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出苗率低且苗黄苗弱
秸秆还田的本质是通过机械操作的方式将秸秆粉碎,然后埋在地表层。无疑,一旦粉碎效果不好,便导致土壤疏松且空隙变大,种地与土壤的贴合度降低,导致出料率下降!而且,秸秆不经过分解发酵,其中的养分也不能够直接被农作物吸收。如此一来,又会致使苗黄苗弱的问题出现,影响农作物生长。
②病虫害增加
还田之后,秸秆上附带的病菌与虫卵也会随之埋入地下,为其繁殖与生长提供温床。最重要的是,这些虫卵在粉碎的过程中无法将其杀死,留在土壤里便会危害农作物正常生长,这也是近些年来地下害虫呈现逐年加重态势的一大原因之一。
那么,既然秸秆还田普及度已经如此之高,且具备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环境污染与劳动强度等等多种优势,那么,为啥不能够进一步控制并完善相关指标,以降低秸秆还田所带来的伤害呢?这不,有专家提议从下述5个方面着手,对秸秆还田技术进行再升级,以期越来越多的农民能够认可并接受。
①尽可能地保证秸秆粉碎质量,以免因秸秆过长而导致土壤疏松压不实;
②尽快将秸秆翻耕入土,深度控制在20~30cm最为适宜,播种后一定要镇压;
③种子做好病虫害防护并加强土壤处理(最好选用包衣种子);
④秋季收获玉米下茬种植小麦,可以增施氮肥,以满足养分需求及加快秸秆腐烂;
⑤及时浇水并翻埋,有助于秸秆的腐烂与分解。
当然,除了秸秆还田这一种解决办法之外,目前经济发达地区比较流行的一种处理方式是秸秆回收再处理,可以将这些秸秆制作沼气、用于工业原料、培育食用菌等等。总之,秸秆回收再利用符合国家的能源循环利用方针,避免因秸秆还田与秸秆焚烧而引发其他一系列的问题。同时,还能额外增加一笔经济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