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做好我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提高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及土壤综合产出能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同时为配合做好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等相关工作 ,根据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切实抓好农业基础建设,加强耕地土壤改良与培肥保护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以调动农民积极性为重点,以推动农民将农作物秸秆还田,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为目标,通过推广示范、培训与指导服务,引导农民推广应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不断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钦南区2019年大面积秸秆还田在全区各镇、街道办实施,计划推广稻田秸秆还田48万亩,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其中直接还田率≧60%),耕地地力与耕地环境质量有所提高。
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主要技术
(一)秸秆肥料化利用
大力推广秸秆快速腐熟还田、堆沤还田、覆盖还田、过腹还田和商品有机肥还田。积极探索推广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加大秸秆肥料化利用力度,在水稻收割机加装使用稻秆切碎装置,将稻秆切(粉)碎还田,同时控制稻秆留茬高度在18厘米以下。结合畜禽粪便利用,将秸秆与畜禽粪便一起堆沤还田。
1.早稻稻草直接还田
早稻采取割短留长或机器收割脱粒后稻草粉碎直接还田,配合施用石灰促进稻草腐烂。为提高微生物活性,满足微生物分解稻草时对氮源的需求,还田时将当造计划施氮肥总量的25%与稻草一同翻沤。翻沤时间一般在10天以上。
对带有稻瘟病菌、白叶枯病的稻草不能用作还田,以防病菌蔓延传播。酸性田稻草还田时,要适当增加石灰用量。
2.晚稻稻草堆沤还田
晚稻收割后将稻草垫栏堆沤,有条件的提倡用化学、微生物腐熟剂堆沤后施用。如果是干稻草要注意使稻草吃足水(草:水=1:2)后堆沤,肥堆表面要封严,防止水分蒸发和养分损失,以保证堆沤肥有机质含量在25%以上。堆沤时间一般在40天以上。
(二)秸秆饲料化利用
大力推广秸秆“三贮一化 ”(青贮、黄贮、微贮、氨化)技术和秸秆养殖技术,探索多种形式的秸秆贮存使用方式,推动秸秆饲料化利用。
(三)秸秆基料化利用
重点推广秸秆生产食用菌技术。
四、组织保障
为圆满完成我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任务并取得成效,决定成立我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 陈庆永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副组长: 黄伟元 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成 员:李选妍 区土肥站站长
黄就才 生产股股长、区规划站长(兼)
黄依文 区农业环保站站长
罗文娟 区植物检疫站站长
庞泰春 沙埠镇农业站站长
邱 义 尖山镇农业站负责人
黄碧才 康熙岭镇农业站负责人
黄全宇 黄屋屯镇农业站负责人
陆秀虎 那彭镇农业站站长
王中成 大番坡镇农业站站长
麦增灵 久隆镇农业站站长
朱光海 那丽镇农业站站长
张志雄 那思镇农业站站长
钟 奇 东场镇农业站站长
张慧锋 犀牛脚镇农业站站长
五、具体措施
(一)成立领导机构,加强领导
加强领导,成立工作组织机构,分工明确,各负其职。在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土肥站。办公室的主要职责为制定工作方案,搞好全区性技术培训,对该项工作进行检查总结,并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开展情况。各镇农业站要制定本镇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案,要将秸秆还田计划任务层层分解到村、到田并组织实施,负责在本镇的实施、培训、总结等工作,并向办公室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同时要争取镇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增加对秸秆还田工作的投入。
(二)做好宣传发动和技术培训
要求各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发动,举办秸秆草还田技术培训班,印发技术资料,建立示范样板进行现场观摩,充分调动当地农民科学种田积极性,以提高技术到位率,使该项工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确保计划的顺利完成。
(三)搞好示范推广工作
早稻稻草直接还田亩还稻草量300公斤;晚稻稻草堆沤还田250公斤。每个镇设秸杆还田示范样板片1-2片,以带动面上工作的开展。
(四)做好工作总结和信息报送。各镇于6月、12月30日前上报全年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总结到区土肥站,联系人:李选妍,联系电话:0777-2883851,邮箱:qntf851@163.com。